角膜浑浊

角膜浑浊

目录导航

症状起因

1、先天性

2、感染性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所致的角膜炎、角膜溃疡。

3、外伤性

角膜穿孔伤、挫伤、爆炸伤、化学烧伤、热烫伤等。

4、变态反应性

如疱性角膜炎。

5、变性或营养不良性

如角膜老人环、角膜带状变性、格子状营养不良、角膜软化等。

6、瘢痕性

角膜云髦、斑髦、白斑、粘连性血斑、角膜葡萄肿等。

7、角膜肿瘤

原发者少见,绝大多数起源于结膜或角膜缘。

8、其他

角膜混浊属其他眼病的体征之一。如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血染、克一佛(Kayser-Fleischer,简称K-F环)色素环、翼状胬肉等。

常见疾病

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伤、挫伤、爆炸伤、化学烧伤、热烫伤、泡性角膜炎、角膜老人环、角膜带状变性、格子状营养不良、角膜软化、角膜云髦、斑髦、白斑、粘连性血斑、角膜葡萄肿、角膜肿瘤、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血染、克-佛色素环、翼状胬肉等。[1]

诊断

角膜混浊一般通过视诊即可以被看到。轻者似蒙着纱幕样略呈灰雾状,重者呈磁白色。然而极轻微的混浊尚需经特殊检查才能发现。角膜混浊可以是全部,也可为局限性。只要发现混浊,应进一步了解其性质。要了解眼别、发病时间、详细症状。如角膜混浊伴眼红、羞明、流泪、磨痛,视力减退则为角膜炎症特征。如有外伤史应询问受伤的具体情况,如农作物致伤者,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有角膜异物剔除史,角膜溃疡进展迅速者,要注意绿脓杆菌感染。若角膜混浊多为双眼,无刺激症状且有家族史,则有角膜变性之可能。曾有外伤或角膜炎史,无任何刺激症状,仅有视力障碍,则可能系角膜瘢痕。

鉴别诊断

(一)角膜炎

1、浅层角膜炎

(1)原发性病变可为病毒所致。如腺病毒Ⅷ型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均可在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引起炎症浸润。荧光素染色呈粗细不等的点状着色。若为单纯疱疹性上皮感染则呈点状、星芒状或线状,逐渐发展为树枝状或地图状混浊。

(2)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炎症,如较重的急性结膜炎,侵犯角膜周边部,发生浅表性角膜组织浸润、水肿、上皮剥脱,多呈点状局限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若角膜下1/3有密集的点状上皮炎和糜烂,常为葡萄球菌性眼睑炎伴发。

2、角膜基质炎

大多属免疫反应,也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侵犯所致。先天梅毒是最常见的原因,结核、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也可引起本病。为一种深层角膜炎,病变位于角膜基质深层,呈雾状浸润混浊及水肿。病变角膜增厚,伴有后弹力层皱褶,外观呈毛玻璃样。视力减退,睫状充血,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晚期可见新生血管由周围伸入角膜基质层,呈毛刷状,很少分支。轻者炎症消退后角膜仍可恢复透明。如基质板层有坏死,将遗留厚薄不等的深层瘢痕。

3、角膜溃疡

角膜有灰白色浸润,境界欠清,表面失去光泽,继之组织缺损形成溃疡,荧光素染色阳性。重者刺激症状明显,睫状充血显著,溃疡较大而深,伴前房积脓,可以穿孔。

(1)匍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多见于老年体弱或有慢性泪囊炎者。起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1~2d内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角膜有灰黄色致密浸润灶,边界模糊,很快形成溃疡。溃疡基底污秽,有坏死组织覆盖,溃疡边缘向周围和深部呈潜行性扩展。荧光素染色阳性。常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内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和积脓。瞳孔小,后粘连。重者角膜易穿孔,甚或发展成眼内炎。刮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如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是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化脓性角膜炎。常因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或使用被绿脓杆菌污染的器械、眼药水(如荧光素)、接触镜而发生。发病迅速,多在数小时或1~2d内出现剧烈疼痛,视力下降,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出现黄白色坏死灶,表面稍隆起,迅速扩大,周围有一浓密的环形浸润。前房大量积脓。角膜坏死组织脱落形成大面积溃疡,并产生大量黄绿色黏稠分泌物。如不能很快控制,则在1~2d之内全部溶解穿孔。刮片做细菌学检查,可找到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更可明确诊断。

(3)真菌性角膜溃疡

常有农业角膜外伤,农忙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刺激症状较前两者为重。溃疡色调较白,表面干燥粗糙,呈“舌苔”或“牙膏”样,似有干而硬的感觉,容易刮下。中心病灶周围有时可见到“伪足”或“卫星灶”。角膜后壁有片状胶样沉着物。前房有稠厚之积脓。刮片可找到菌丝,诊断即可成立。培养可见致病真菌。如镰刀菌、曲霉菌、青霉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等。

(二)角膜外伤与异物存留

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可有上皮水肿、剥脱。伤害区域的角膜混浊。重度者有大部组织损害,甚至角膜穿孔,伴邻近组织损伤。角膜异物存留者,除异物部位组织混浊外,异物周围有混浊或色素沉着。金属异物可见金属锈。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可鉴别。

(三)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

1、老年环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为角膜周边部基质层脂质浸润。两侧对称,在角膜缘有一圈白色环,环宽1mm左右。肉眼观察老年环与角膜缘有透明带相隔,其内缘边界不清。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光学切面可见混浊,深部起自后弹力层,后期由前弹力层向下也有混浊。无炎症刺激症状,不影响视力。

2、带状角膜病变

是位于角膜前弹力层的钙质沉淀物。病因尚不清,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病、肾钙质沉着、维生素D中毒导致血液、间质液中钙与磷酸盐浓度过高有关。或睑裂区角膜水分蒸发促进局部钙盐浓度增高。二氧化碳的挥发增高了局部pH值,有利钙和磷酸盐的沉淀,角膜缺乏血管,致使血液对pH的缓冲作用极小。临床表现为角膜睑裂区暴露部分呈带状钙质沉积。沉积在上皮基底膜、前弹力膜和浅层基质。带状混浊区前弹力层上有许多孔洞。病变自周边向中央部扩展,无新生血管。本病应和角膜钙质变性相鉴别。后者钙的沉积累及角膜深层组织。常为眼部严重外伤、眼球痨、长期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后发病。

3、角膜营养不良

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进行性角膜病变。双眼对称,病程发展缓慢,早期病例常在体检中发现。大多数类型的角膜营养不良病变始于某一层组织或细胞。经多年发展,影响或波及相邻组织或细胞,甚至波及全层角膜,造成严重视功能障碍。按原发病灶最初的解剖部位分为三类,即角膜前部、基质部及后部角膜营养不良。

(1)地图状-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

是前部营养不良的代表。30岁以上者多见。角膜中央上皮层有许多灰色斑块,微小囊肿或细微线条。可有反复性角膜上皮剥脱和暂时性视力模糊。

(2)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此为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角膜前基质层内有局限性分散的颗粒透明样物质沉着。病变多在中央部。晚期可有视力障碍。

(3)Fuchs内皮营养不良

是角膜后部营养不良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多发。中央部角膜内皮变性和丧失,后弹力层增厚赘生有小突起,称角膜小点,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明显可见。由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可致角膜基质及上皮水肿,使角膜增厚混浊,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发生大泡变性。大泡破裂,上皮脱落引起剧烈疼痛。

4、角膜瘢痕性混浊

是角膜炎症、外伤痊愈后遗留的瘢痕,使角膜失去透明度而混浊。无刺激症状及充血,表面光泽,荧光素染色阴性。根据角膜组织混浊的浓淡厚薄与组织的破坏程度可有如下分类。

(1)角膜云翳

混浊极薄,肉眼看不清。用良好的斜照光线或裂隙灯显微镜才可看清。

(2)角膜斑翳

肉眼即可看清,呈灰白色,较云翳厚,较白斑薄。

(3)角膜白斑

角膜混浊浓厚,呈瓷白色。

(4)角膜粘连性白斑

在角膜全层混浊的部位,有虹膜前粘连,瞳孔变形。曾因角膜穿孔病变所致。

(5)角膜葡萄肿

角膜病变期,不能支持眼内的一定压力而穿孔。在穿孔处及其周围角膜及色素膜组织一起呈紫黑色向外膨出,状如葡萄。重者看不到瞳孔。

(6)角膜血管翳

角膜炎症或外伤后,自角膜缘处有新生血管侵入角膜。[1]

检查

(一)体格检查

有些角膜病变是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感冒可引起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可波及角膜,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角膜软化症。因此应重视全身体检,有利于诊断。

眼部检查:可用手电配10倍放大镜检查角膜病变。详细病变尚需依靠裂隙灯显微镜配合荧光素染色进行观察。如角膜炎性混浊主要是细胞浸润和水肿,故混浊区边界不清,表面失去光泽伴睫状充血。若为角膜瘢痕,则无睫状充血,角膜混浊境界清,表面有光泽。荧光素染色炎症者着色,瘢痕由于上皮完整,无着色表现。角膜混浊两眼对称,呈颗粒状、点状、格子状,或在原白斑基础上出现钙质沉着等,则为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

(二)实验室检查

1、刮片及培养

角膜溃疡刮片迅速了解致病菌,结膜囊分泌物做细菌或真菌培养。

2、细胞学检查

溃疡刮片细胞学检查,病毒呈立体椭圆形。荧光显微镜下感染的细胞浆及核呈黄绿色荧光。

3、血清学检查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意义。

(三)器械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配合荧光素染色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

1、应用抗病毒药物,常用抗病毒眼药水。

2、对树枝状角膜溃疡进行清创。

3、皮质类固醇病毒性角膜炎一般禁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因为它能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激活病毒,使病变向纵深发展,加重病情,延缓上皮细胞的愈合和再生。盘状角膜炎上皮比较完整,应用皮质类固醇后能减轻基质层水肿,减少基质层的瘢痕。但应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局部小剂量应用,以减低超敏反应。[1]

预防措施

1、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如果维生素A不足,则视紫红质的再生慢而且不完全,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造成角膜浑浊、夜盲等症状。如果膳食中维生素A继续缺乏或不足将会出现干眼病,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角膜皱折和毕脱氏斑。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等;胡萝卜、菠菜、苋菜、苜蓿、红心甜薯、南瓜、青辣椒等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A原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2、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我们常见的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与氧气对眼睛晶状体的损害,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柠檬、猕猴桃、西红柿、山楂等新鲜蔬菜和水果。

3、食用海带等富含甘露醇成分的食品

常见食品中的海带除含碘外还含有1/3的甘露醇,晒干的海带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白霜”,它就是海带中的甘露醇,甘露醇有利尿作用,可减轻眼内压力用来治疗角膜浑浊有良好的功效。其他海藻类比如裙带菜也会有甘露醇,也可用来作为辅助食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