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之邀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陈安全ISBN:9787532738649

页数:194

定价:18.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6年4月

内容介绍

我喜爱的作家(1768-1849)有一次谈及一部现在已被彻底遗忘的小说时说:“他全民写作,他拥有一切表现手段。他给子们带来欢笑,让女人颤抖,他使世上的男人如同获得拯救一般觉得眩晕,叫从不做梦的人做梦。”《斩首之邀》不是这种小说。它是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世俗之人会认为是在玩弄技巧。老人们会匆忙避之,转而阅读地域性传奇故和公众人物传记。爱好俱乐部活动的女人不会觉得兴奋刺激。心存淫秽者会在小埃米身上看到小洛丽塔的影子。维也纳巫医的门徒们沉溺于共罪和渐进教育的畸形世界中,会对它发出暗笑。但是(正如《关于影子的演讲》的作者论及另一种灯光时所说):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跳起来,怒发冲冠。

作者介绍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一八九九年四月一十三日,纳博科大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上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编辑推荐

《斩首之邀》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译者:陈安全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序言

这部小说的俄文原名为Priglashenienakazn。我本来会建议英译名用InvitationtoonExecution,尽管重复的后缀读来并不顺畅;但另一方面,Prigashenienaotsecheniegoloi(InvitationtoaDecapiration)倒是我用母语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同样有读来磕磕巴巴的问题,所以我也没有采用。
俄文原著是四分之一世纪前我在柏林写成的,逃离布尔什维克政权大约十五年之后,纳粹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前夕。我在两种制度下看到的是同一出愚蠢野蛮的闹剧,这一事实是否对本书产生任何影响,我几乎从未考虑过,优秀的读者也不必深究。
Priglashenienakazn起初在巴黎一家俄罗斯移民杂志(《当代纪事》上连载,后来,一九三八年由同一城市的书籍之家出版社出版。移民评论家们颇感困惑,但喜欢它。他们自认为在书中发现了
“卡夫卡式”的格调,殊不知我根本不懂德文,对现代德语文学一无所知,也从未读过卡夫卡作品的任何法文或英文译本。毫无疑问,这本书和我的早期作品(或后来的《庶出的标志》之间确有某些风格上的联系,但与《城堡》或《决》之间并无任何联系。在我的文学批评概念中,没有心灵类同的地位。但是,如果我确实需要选择一个同类心灵,我肯定会选择那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选乔.赫·奥威尔或其他图解思想的流行作家和政论小说作家。顺便提一句,我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我每出一本书,评论家们总是忙不迭地寻找多少有些名气的作家,以便进行充满热情的比较。三十年来,他们掷向我的名字有(仅列举这些无害投射物中的几个)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乔伊斯、伏尔泰、萨德、司汤达、巴尔扎克、拜伦、比尔博姆、普鲁斯特、克莱斯特、马卡尔·马林斯基、玛丽.麦卡锡、梅瑞狄斯(1)、塞万提斯、查理·卓别林、紫式部、普希金、罗斯金,甚至塞巴斯蒂安·奈特。但是,有一位作家的名字从未被提及——我必须满怀感激地承认,在我创作这部小说时,他是对我产生过影响的惟一作家,就是那位忧郁、夸张、智慧、诙谐、神秘、非常可爱的皮埃尔·德拉朗德,不过这个名字是我杜撰出来的。
如果有一天我编一本释义词典,需要用一些单词来做条目,有一个备受珍视的词条将是“在翻译过程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节略、扩充,或进行主动修改或被动更改,以达到事后提高作品质量的目的”。一般说来,这样做的愿望与原著和译文诞生的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增长。但是,当我的儿子让我检查这本书的译文时,当我在多年之后不得不重新阅读俄文原文时,我欣慰地发现,我无须与创造性修改这个恶魔进行搏斗。我在一九三五年使用的俄语用语所体现的某种幻象已经得到精当的表达,译成英文只要做些一般性的校正就可以了,因为要达到清晰的目标,英文不像俄文那样复杂,使用那么多令人震惊的固定成分。事实证明,我的儿子是一个十分合适的译者,我们商定了一个原则,忠于原著是第一位的,无论结果会是多么怪诞。学究万岁,让那些认为只要把“精神”译出来(措词可任其自由游荡,幼稚、粗俗亦无妨,比如在莫斯科的郊外,莎士比亚再次被逼扮演国王的鬼魂)便万事大吉的傻瓜们见鬼去吧。
我喜爱的作家(1768一1849)有一次谈及一部现在已被彻底遗忘的小说时说:“他为全民写作,他拥有一切表现手段。他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女人颤抖,他使世上的男人如同获得拯救一般觉得眩晕,叫从不做梦的人做梦。”《斩首之邀》不是这种小说。它是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世俗之人会认为是在玩弄技巧。老人们会匆忙避之,转而阅读地域性传奇故事和公众人物传记。爱好俱乐部活动的女人不会觉得兴奋刺激。心存淫秽者会在小埃米身上看到小洛丽塔的影子。维也纳巫医的门徒们沉溺于共罪和渐进式教育的畸形世界中,会对它发出暗笑。但是(正如《关于影子的演讲》的作者论及另一种灯光时所说),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跳起来,怒发冲冠。
亚利桑那州橡树溪峡谷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文摘

书摘
他同往常一样,穿着礼服大衣,笔直站立,挺胸,一只手插在胸前衣襟
内,另一只手放在背后。他头戴精美乌黑的假发,涂蜡且分缝。一张极为冷
酷无情的脸,深灰黄的双颊,略显过时的皱纹体系,惟有那两只突出的眼睛
,在某种意义上让它露出一点生机。他平稳地迈动穿着柱状裤的双腿,从墙
边大步走到桌旁,几乎到了床前——尽管有着威严的稳健,但他还是平静地
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几分钟后,门又开了,这一次还是那熟悉的刺耳声
。他照样穿着礼服大衣,挺着胸膛,进来的还是同一个人。
“从可靠的消息来源获知,你的命运似乎已经确定,”他开始用圆润的
男低音说话,“我有责任,亲爱的先生……”
辛辛纳特斯说:“好。你。真。”(词序有待调整。)
“你真好,”另一位辛辛纳特斯清了清嗓子说。
“解脱了,”监狱长高声喊道,也不理会这个词用得不够得体。“解脱
了!啥也别想。责任。我总是如此。但我想冒昧问一句,你为什么不吃饭呢?

监狱长把盖子打开,拿起那碗已经凝固的炖品,放在自己敏感的鼻子下
闻。他用两个手指头夹起一块土豆,开始使劲地咬,眼睛又盯上另一只盘子
里的什么东西了。
“我真不明白你还要什么更好的食物,”他不高兴地说,扔下手铐,在
桌旁坐下来,以便更舒服地享用大米布丁。
辛辛纳特斯说:“我想知道是不是还有很长时间。”
“酒香蛋黄羹好吃极了!想知道是不是还有很长时间。我自己都
P4不知道。我总是到最后一刻才接到通知。为此我多次提过意见,如果
你感兴趣,我可以把有关这一问题的所有往来信函拿给你看。”
“那么就是明天早上啦?”辛辛纳特斯问。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监狱长说,“……是的,味道太好了,真叫人
心满意足,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好吧,为了能更好理解,允许我请你抽支
烟。不要害怕,至多也只是倒数第二支,”他风趣地补充说。
“我不是出于好奇才问的,”辛辛纳特斯说,“胆小鬼总是喜欢问这问
那,此话不假。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等情绪
—那也不能说明我胆小。马发抖不应由骑士负责。我之所以想知道,理由是
:死刑判决的补偿应该是让囚犯明确知道处决的准确时刻。虽说是奢求,但
却是应得的。然而,我对自己的死期却浑然不知,这只有自由自在活着的人
才能容忍。除此之外,我脑子里还有许多已经开始而在不同时间被打断的计
划……如果我在被处决之前所剩的时间不足以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些计划,我
压根儿就不应该着手去做。这就是为什么……”
“噢,别再咕哝了,”监狱长恼怒地说。“首先,这违反规矩;其次—
—我现在就用简单的俄语告诉你,而且是第二次告诉你——我不知道。我所
能告诉你的是命运之友随时可能到来;待他确实来了,休息过了,对这里的
环境适应了,他还得试试刑具,当然,这是假设他自己没有带刑具来,而这
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烟劲如何?不会太浓吧?”
P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