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光(4)1949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干部训练班成立。
1953年,扩建为湖北省公安学校。
1955年,被公安部确定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武汉分院。
1957年,中央公安学院武汉分院改为中央第二民警干部学校。
1959年,中央第二民警干部学校撤销,湖北省公安学校迁至现校址。
1969年下半年,学校撤销。
1972年,复校。
1976年6月,成立湖北省公安学校,开展中专学历教育。
1984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公安专科学校,开展大专学历教育。
1993年6月,校名调整为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北警官学院。[1]
2005年4月,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9月,被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7月,获批开展双学士学位培养工作。
截至2020年1月,学院有9个教学系部,开设14个本科专业。[1][3]
教学系部 | 专业目录 |
---|---|
侦查系 | 侦查学、法学(司法鉴定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
刑事技术与情报系 | 刑事科学技术 |
国际警务系 | 英语(国际警务方向)、涉外警务 |
法律系 | 法学 |
治安管理系 | 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 |
信息技术系 | 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 |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 | —— |
警体战训部 | ——[3] |
教学系部 | 专业目录 |
---|---|
侦查系 | 侦查学、法学(司法鉴定方向)、经济犯罪侦查 |
刑事技术与情报系 | 刑事科学技术 |
国际警务系 | 英语(国际警务方向)、涉外警务 |
法律系 | 法学 |
治安管理系 | 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 |
信息技术系 | 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 |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 | —— |
警体战训部 | ——[3] |
截至2020年1月,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3]
省级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3]
师资概括
截至2021年9月10日,学院有教职工430人,其中正、副教授13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00多人。学院实施教师与公安实战教官双向交流制度,“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10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中青年法学家”等。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杰出人才
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陈晓辉、李国军、张俊[5]
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陈晓辉[6]
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思政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安全、国际警务[3]
省级名师工作室: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公安法制方向)湖北名师工作室[1]
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曹晓宝、李良义[7]
截至2020年1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1个,省级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省级实习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1][3]
截至2015年8月,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侦查学[3]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1]
国家级精品课程:《侦查学》《治安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治安学、信息安全、法学[1]
省级精品课程:《预审学》《网络安全》《公安学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警察临战学》《侦查措施与策略》
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刑事科学技术实训中心
省级品牌专业: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治安学、信息安全、侦查学、法学
省级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刑事科学技术
省级高校改革试点学院:法律系、侦查系
省级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法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信息安全、侦查学、网络安全与 执法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侦查基础理论教研室、刑事技术教研室、诉讼法教研室、信息安全教研室[3]
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李昌钰工作室[1]
2018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8]
年度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2018 | 侦查学(视频侦查方向)专业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姚忠保、王少仿、王刚、陆才俊、陈晓辉、王于志、张健、曹晓宝 |
2018 | 公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 | 三等奖 | 吴燕波、向大为、姚秋凤、周世萍、覃峰 |
2018 |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胜前、杨红、宋福荣、皮中旭、余晓芳、易倩、汪新发、张生康[9] |
2019年,在第十三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中,学院学生获得金奖2项、银奖11项;在第五届中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上,学院有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赛总冠军和学生队组别一等奖。[3]
年度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2018 | 侦查学(视频侦查方向)专业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姚忠保、王少仿、王刚、陆才俊、陈晓辉、王于志、张健、曹晓宝 |
2018 | 公安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 | 三等奖 | 吴燕波、向大为、姚秋凤、周世萍、覃峰 |
2018 | 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三等奖 | 张胜前、杨红、宋福荣、皮中旭、余晓芳、易倩、汪新发、张生康[9] |
截至2019年11月,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1]
省级重点实验室:法庭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电子数据取证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安治理研究中心[1]
截至2019年11月,学院教师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0多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近年来获国家专利10余项,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
截至2020年1月,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68.86万册,电子期刊109万册,学位论文36.74万册,音视频41620小时。[3]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是湖北省公安厅主管、湖北警官学院主办的公安理论刊物,创刊于1988年;主要开设犯罪研究、法学论坛、刑事侦查研究、公安管理研究、社会治安治理研究、学术论坛、非传统安全研究等栏目;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期刊、北京世纪超星收录期刊、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10]
《警史钩沉》是湖北警官学院主办的研究警察历史的专门刊物,创刊于2005年,是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会刊,有口述警史、品藏说史等10余个栏目。
校徽1、校徽图案。绶带和橄榄枝象征摇篮;蓝盾象征警察院校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办学方向;蓝盾内镶嵌的“众”字形长城图案象征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警魂;中部笔尖形象征警察学子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警务和科技知识;两侧利剑形象征预备警官将带着磨砺好的正义之剑。
2、校徽色调。以国际警察通用的深蓝、浅灰为主色调,与警服色彩相协调,忠诚、正直、庄重、大气;蓝盾上镶嵌的“众”字为红色,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巍峨叠障的红色江山;橄榄枝为绿色,象征菁菁校园内的活泼与安宁。
3、校徽文字。校徽上方是英文“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下方是中文“湖北警官学院”;“1949”是学院创建的年代。
4、校徽式样。分别为半圆形和圆型两种,可在不同场所或载体上使用。
学校校旗以天蓝色为底色,居中部分为学校校徽。
校训: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校风铭 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崇文尚武 朝气蓬勃人杰校美 师生亲和规范有序 创新开拓 |
师风铭 身正学高 博识多闻传道授业 温故创新为人师表 奉献至诚教战相长 自省自尊 |
学风铭 志存高远 诚实坚毅厚德明法 怀仁取义尊师爱友 治学严谨知荣明耻 自强不息[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