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

放学后

目录导航

作品简介

《放学后》《放学后》原名:放课後

日文假名:ほうかご

译名:放学后

作者:(日)东野圭吾

译者:张秋明(台湾版)、赵峻(大陆版)

类型:推理小说、悬疑小说

版本:单行本、文库本

故事梗概

《放学后》《放学后》故事发生在一所女子高中学校,因有两名男教师接连被杀而展开一系列侦查活动。

作品中的主人公前岛老师为了生存在女子高中教书,但他本人对教书无一点兴趣,私下被学生称作“机器”,但由于前岛三次在放学后浅遭人暗算,内心十分紧张。前岛是射箭社的指导老师,在一次放学后的社团活动结束时,与射箭设社长惠子同学一同前往更衣室时,发现在男更衣室中毒身亡的村桥老师,警方随即展开一系列调查,因为一直遭到暗算,所以前岛老师对此案也十分挂心,并了解到该校麻生老师与村桥老师关系密切,但案子总是并无大的进展。然而不久后的学校运动会上,原本扮演乞丐的竹井老师提出要与前岛老师更换角色扮演小丑,却不料被小丑的道具酒瓶中的毒水毒死。而这毒刚好与杀死村桥老师的是同一种...

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在这所清华女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触电身亡;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星期四放学后,一位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创作背景

《放学后》《放学后》1984年,东野圭吾以《魔球》应征第30届乱步奖,最终入围决选,离拿下大奖仅一步之遥,乱步奖负责人鼓励他第二年继续投稿。东野圭吾第二年应征乱步奖的作品就是《放学后》  ,《放学后》的题目,取自东野圭吾去金泽旅行时车站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店名。

在《放学后》这本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出较多的模仿痕迹,东野圭吾曾在访谈中提到:“16 岁时,我很幸运得看到了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然后就完全被它征服。” 这部小说获得了第十九届江户川乱步奖,在七十年代的推理界曾引起轰动。小说中涉及的青春校园推理,青年人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手稿、笔记式的叙事结构都给东野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东野创作的《放学后》,在内容和手法就有很明显的表现,《放学后》中东野圭吾写到了利用弓箭的诡计,这得益于1977年时,东野圭吾加入了学校的西式弓箭部,他曾任射箭部的队长,这段经历使他在《放学后》中得到了很好利用。[4] 而在酝酿《放学后》这部书期间,东野圭吾与担任某女子学校的代课教师结婚,《放学后》主人公前岛是在女子高中工作的设定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此。

人物介绍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前岛

清华女子高中的数学教师,射箭社的顾问。因为从来不说和课业不相关的话,所以被学生们称为“机器”。

杉田惠子

清华女子高中三年级,射箭社的部长。和前岛一起集训的时候曾有过亲密举动。

高原阳子

清华女子高中三年级。是个问题学生,因吸烟被发现而被停学。曾邀前岛一起两人单独旅行,因为前岛拒绝了她,所以之后都用冰冷的目光来望前岛。

北条雅美

清华女子高中三年级学生,剑道部的主将,成绩优异。是个以不破坏校规的方式和学校对抗的问题儿童,和村桥非常不和。

村桥

清华女子高中的训导主任。第一个被害者。

竹井

清华女子高中的教师,现役的标枪选手。因投枪的姿势很像希腊的雕像,所以被学生取了“希腊”的外号。第二个被害者。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东野圭吾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5],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6]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暗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前期作品多写得精巧细致,随着写作功底浸润日深,笔锋日渐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至巅峰之作《嫌疑人X的献身》,叙事与推理,均已炉火纯青:最好的诡计、无懈可击的推理、恰当的伏笔,以及最普通但最不易猜透的悬念,受到大奖评委、媒体、读者的如潮好评,终于捧得日本文学最高荣誉。[7]

作品评价

看完了传说中的《放学后》,固然觉得这本小说相当精彩,但是就推理本身的特质来说,在看过一些推理小说之后,再去读历史上的名作,当然也觉得很不错,但是却没有评论家认为的那种惊艳的感觉了。

放学后放学后(5)

这本小说虽然也是校园推理,但和柯南,金田一这种类型的校园推理截然不同,本身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少年金田一中,警察通常都很傻……柯南里面除了警察傻之外,阿笠博士居然还能发明出那么多超现实的东西。就一般的校园推理来说不会具有太多的真实性,但是这本小说除外。

文中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因为接连几次遇上差点丧命的突然事故而变得紧张敏感,开始怀疑校园中有人想置自己于死地。在一次射箭训练中,“我”发现身为训导主任的村桥在更衣室内离奇死去!而更衣室此时却是一个密室!但这仅仅是杀人事件的开始,之后的化装游行上,代替“我”扮演小丑角色的竹井却误喝下毒酒死去!这一次是凶手失手的误杀吗?

每一代的校园生活恐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人们常说三年一代沟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本书中校园生活的描写恐怕有一些距离感,最后真相大白时的动机或许也有人会觉得很牵强。但是动机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书中所描写的中学生的叛逆、偏执是青年人所共有的特点。为了让行文更加真实,东野并没有用校园推理一贯的以学生侦探为主人公的作法,反而把重心放在一个平和而普通的教师上。用老师的眼光去观察学生,这一点除增加了小说的可信度之外,也更能让成年读者接受。

放学后放学后关于诡计。诡计的核心在于更衣室这个密室。使用双重解答的确让人有畅快淋漓的感觉,而每一种解答都写出了自己的新意,发生在校园这个环境中,又让人觉得很可信,我在阅读的时候没有看插图就明白了整个密室的流程,可见这个密室完全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密室,可惜的是密室解答的线索要读到最后才能明白,而“我”也就注定要担当起侦探这个角色。

学生对老师的暗恋,明显的或是隐喻的,老师们隐蔽的同居关系,夫妻间平淡乏味的生活,看似与案件的发生没有多大关系。我并不认为东野的这些描写没有必要,相反,东野正在通过尽可能多的描述来展示当时真实的校园生活,让案件的发生更加可信。表面平静祥和的校园,下面却是暗潮汹涌,不仅是以前,现在也应该是这样吧?

媒体推荐

作者东野圭吾作者东野圭吾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关口苑生(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品,都是反映时代、领导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五十年来的日本推理小说史。

——傅博(评论家)

东野圭吾乃是集以往前辈之大成的悬疑大师。

——《南方周末》

东野圭吾以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不断诉说人性的隐恶与自赎,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独具的部分。

——《新京报》

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

编辑推荐

作者东野圭吾作者东野圭吾《放学后》编辑推荐:2008—2009日本第1畅销作家东野圭吾成名作,绝对优势荣获江户川乱步奖,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

青春的忧愁与疼痛,人性的荒凉与黑暗,悬疑揭秘的幽深与跌宕,闯荡推理世界的狂热,都在《放学后》中彻底展现!

出版信息

国家/地区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数 ISBN
日本 讲谈社 1988年7月7日 353页 ISBN9784061842519
中国台湾 面谱 2009年2月26日 320页 ISBN9789862350072
中国大陆 南海出版公司 2009年11月 215页 ISBN9787544242516

词条图册

国家/地区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数 ISBN
日本 讲谈社 1988年7月7日 353页 ISBN9784061842519
中国台湾 面谱 2009年2月26日 320页 ISBN9789862350072
中国大陆 南海出版公司 2009年11月 215页 ISBN978754424251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