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猞猁纽芬兰亚种头体长76~106厘米,肩高48~56厘米,尾长5~12厘米,重量5~17千克。雄性的体型要大于雌性,外表很接近欧亚猞猁。毛皮茂密,呈银褐色,毛发尖端通常是白色的,宛如披了一层冰霜,身上的斑点隐约可见。有时带有黑色斑点。毛发的颜色常常是红棕色或者灰色,夏天的毛色更显红褐。耳朵较大,耳尖上长有长长的黑色丛毛,面部下方还有一圈突出的胡须一样的颈毛。尾巴很短,尾巴尖端为黑色,为了适应雪地生活,加拿大猞猁除了长腿,还生有大大的脚掌,宽大的脚掌上覆盖着绒毛,如同雪地鞋,不但能支撑它的重量,还有助于它在雪地上行走。[1]
加拿大猞猁纽芬兰亚种为喜寒动物,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它们的栖居高度可由海拔数百米的平原而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针叶林和高山。[2]
喜独居,通常单独行动,也有雌雄二兽带着二、三只幼仔,以小家庭方式活动的。活动范围广,以洞穴为中心,在周围数公里甚至十余公里范围内追捕猎物。白天躲在隐蔽处睡觉,晚上四出活动。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
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大致上每间隔9-10年出现一个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松鼠、野鼠、旅鼠、旱獭和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各种鸟类。由于纽芬兰亚种体型最大,它们甚至能够捕杀驯鹿。[3]
分布于加拿大东部,纽芬兰,科德罗伊(Codroy:西经 59º21' 北纬 47º52')。
加拿大猞猁纽芬兰亚种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每年2~4月份交配,妊娠期2个月左右,每胎2~4仔。寿命可达12~15年。幼仔在大约1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吃固体食物,一般会到第二年才会离开妈妈。离开妈妈的小猞猁们为了生存有时会继续在一起生活几周甚至几个月。雌性达到生殖成熟在20~24个月,雄性在30 ~34个月。野外猞猁的寿命大约12~15年。圈养状态下能活24年。[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