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学院1949年6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成立。
1950年12月,改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
1955年6月,改名为上海市公安学校。
1958年11月,上海市公安学校并入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
1960年12月,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撤销。1961年4月,上海市公安学校恢复建制。
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停止办学。
1973年,市公安局决定重建公安学校。1974年5月,上海市公安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公安局五七干校。
1978年3月,恢复上海市公安学校,上海市公安局五七干校同时撤销。
1983年11月,升格为上海公安专科学校。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设本科侦察和刑事侦察等5个专科专业。另设夜大学、自学考试和各类训练班。
2007年以来,公安部在学校分别设立了“全国公安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唯一)、“外警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上海实验中心”和“公安部科技信息化教育训练基地”等“五大基地”。
2016年4月22日,教育部批复上海市教委,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上海公安学院的批复》及《教育部关于对上海市拟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有关问题意见的函》,同意对上海公安学院予以备案,首批设置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等5个本科专业,同时建议撤销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5]
2017年6月14日,上海公安学院揭牌成立,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上海公安学院。[6]
2020年7月,学校入选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上海公安学院(4)据2019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治安管理、治安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方向)、治安管理(派出所勤务方向)、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方向)、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方向)、交通管理、刑事执行(监所管理方向)、刑事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方向)、警察指挥与战术、公共安全管理(巡逻警务方向)10个全日制第二专科专业(方向)。
据2020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460余人。学院主要承担全日制本科教育、全日制第二专科教育,在职民警培训,以及受公安部委托为境内外警方举办各类高层次专业培训;同时,开展公安理论与实践研究,担负警务实战任务,并依托公民警校加强社会服务。学院拥有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及一批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官等。
学院2018年共收获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国家级教学团队: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学团队、交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市级精品课程,公安监所突发事件处置、电子数据侦查应用
市级教学团队: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巡逻警务方向)教学团队、公安监所管理教学团队、公安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群教学团队等
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院校局企协同创新公安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据2019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721亩,分为浦东、莘庄、通南路三个校区。院内建有一批实验实训中心和教学训练设施,院外在全市公安实战单位选建了17个智慧公安教学点和27个实训实习基地。
据2019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建校70年来,在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全面推进上海公安教育事业发展,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政法系统培养输送了37万余名毕业生,培训在职民警34余万人次,被誉为申城“警察的摇篮、警官的熔炉”。学院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成绩突出集体,警训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7]
职务 |
姓名 |
---|---|
市局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
韩勇[2] |
院长 |
舒庆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许敏、季平、李功勋、李锦明 |
副院长 |
马耀良[8] |
职务 |
姓名 |
---|---|
市局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
韩勇[2] |
院长 |
舒庆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许敏、季平、李功勋、李锦明 |
副院长 |
马耀良[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