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青铜制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汉时期昆明地区就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奇异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青铜文化。斑铜工艺就是在吸收青铜、铜鼓制作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昆明的斑铜工艺品“九龙鼎”就令世人惊叹,被重金购走。斑铜制作工艺复杂,它采用独特的工艺使铜和其他金属混而不合,呈现出各种瑰丽的棱斑花纹,色彩金黄交错,华贵高雅,因而取名斑铜。斑铜制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及仿古制品,又有造型优美的鼎、炉、瓶、罐、爵等静制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炉”、“大犀牛”等被列为国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斑铜工艺,无论“生斑”还是“熟斑”,自问世之时起,就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优美的神韵使人倾倒。
烧斑是最关键的一道工艺。烧斑的炭,必须用上好的栎炭,在屋内堆一大堆,将工件埋置其中;然后,让其自然烧炼,通风、升温、时间长短、火候的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是无法胜任的。如果温度过低,原料中的某些成份难以聚集、游离而形成晶斑;温度过高则工件型毁熔化。过去的铜匠为生计所迫,工序当中的不少关键技术,师傅都不传授给外姓徒弟,同时还有“传男不传女”之说,因此,斑铜技术未能推广。
由于斑铜需要采用高品位的优质天然铜作为原料,而现在很难找到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同时,手工煅打斑铜不可能像批量铸造那样大规模地生产,即使是打造小猪这样很小的斑铜工艺品,也需要个把月的时间,这直接导致斑铜成品的稀少。再加上斑铜是全手工打造,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会泽煅打斑铜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