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舞

圆圈舞

目录导航

简介

       圆圈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集体舞,人们手挽着手,围成一个圆圈,边歌边舞边转边跳。歌的节奏一般都较慢,它确定舞步的节奏。参加者大多是年轻人,一般都在节日或业余时间于开阔的露天场地举行。在参加圆圈舞时,大家总是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有些地方,姑娘们还事先商定,应该怎样穿戴去参加圆圈舞。在那些总是成双成对地参加活动的地方,姑娘们可以拒绝和穿戴不好的小伙子一起活动。年轻的媳妇们也去参加圆圈舞,不过要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允许,一般情况下总是允许的,而且往往是和丈夫结伴同去。未婚男女参加圆圈舞有年龄限制,各地情况不一,有的地方要十七八岁才被允许参加,而且只有年龄稍大一些的成年男女才是圆圈舞活动的平等成员,年纪小些的只能获准参加跳舞,而不能参加其他活动。

第一对舞者

圆圈舞的第一对舞者至关重要,起着领队的作用,影响着整个舞蹈的节奏。圆圈舞开始时,一对对舞伴在圈子内按歌声的节奏翩翩起舞。跳舞前,姑娘可以拒绝小伙子的选择,别人不得干涉,但是一旦接受了选择,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就是固定的一对,小伙子就可以认为自己是她的保护者,同时获得了某种支配她行动的权利,没有他的同意,姑娘不得和其他小伙子(尤其是外村的)参加圆圈舞活动。小伙子甚至可以好几个晚上禁止姑娘参加圆圈舞,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站在小伙子一边,不接受她入伙。无论跳舞,还是其他活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在向姑娘献殷勤时,小伙子们不得互相干扰。已婚年轻男人可以参加圆圈舞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允许他们在街上和寡妇、已婚妇女作伴起舞。有的地方已婚者则很少参加晚会,也不参加夏季集会,认为参加晚会是不礼貌和不自尊的行为。某些青年由于道德或刑事方面的原因,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参加圆圈舞活动。老年人参加圆圈舞活动主要是助兴,在舞圈外当观众,当发生争执或殴斗时,出来帮助平息事端,他们的意见会得到尊重。在跳圆圈舞时,无论圈内圈外,大家都彬彬有礼,十分客气,听不到粗话、脏话、骂人话。但这只是白天的场面,晚上则放肆得很,又叫又吵又骂又闹,自由放任。

按古老的习惯,参加圆圈舞的青年们要推选一位出嫁不久的女朗站在舞圈中间向周围观众行三鞠躬之礼。一鞠躬到腰际,二鞠躬再低些,三鞠躬几乎头触地面,然后致词欢迎前来的观众。头二次鞠躬时,场上寂静无声,第三次鞠躬时,姑娘们放声高唱,一般唱几句歌就穿插着高喊她的名字和父称。这时,她也应表示感谢,并祝活动成功。这是圆圈舞开始时的一种仪式。也有一些特别的开始仪式,如几对住在邻近的青年男女在街心开始唱歌,逐渐地许多人围聚起来,小伙子们往往带着手风琴或其他乐器前来。有的开始仪式颇具浪漫色彩,几个姑娘在广阔场地的某个地方低声歌唱,有的小伙子闻声而来,并随着轻轻和唱,随后大家站起来手拉着手,围成圈子。这时,一个姑娘开始高声领唱,圈子中间则走出一个拿着手巾的小伙子,圆圈舞就开始了。

舞蹈

  round dance

  民间舞蹈形式。又称环舞。存在于世界各地,以欧洲最为流行。它是一种集体舞,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人们拉起手来首尾相接是一个圆圈,打开来是一条弧形的链。有的地方是围成一个大圆,有的是围成几个小圆或几层小圆,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或同方向或反方向,变化多端。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国家都有五朔节花柱舞,人们穿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围着用鲜花和彩带装饰起来的五朔节花柱跳舞,含有祈望果树丰收之意。在巴尔干,最负盛名的是南斯拉夫的科洛,在罗马尼亚则称霍拉。它们都源于古希腊的霍罗斯。

  原为法国土风舞,一种三拍子的舞曲。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起源于欧洲民间,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其中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轮滑舞蹈

  随着轮滑运动的广泛盛行,广大轮滑爱好者在聚会中、比赛中纷纷以穿轮滑鞋跳舞的形式开烘托气氛,常见有轮滑“兔子舞”(几个人排成一列左右脚交替跳起),轮滑舞蹈形式有多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跳舞者轮滑水平。

话剧

  奥地利剧作家施尼茨勒名著《轮舞》

  《轮舞》的语言是口语化、个性化的,由于剧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以他们讲的语言不是统一的,有的正规、标准,有的则不够规范,另外还具有维也纳的方言特色。

  《一位作家的遗书》这是一封遗书,也是一部忏悔录。一位小有名气、却已有江郎才尽之忧的作家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一位年轻女子。两个人触电般地相互吸引,这本可能只是这位作家一次小小的艳遇。但作家了解到,这位女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宜经历炽烈的爱情和享受肉欲的狂热。为了品尝真正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增加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作家带着这位单纯天真、沉浸于爱情甜蜜之中的女子,踏上私奔之路。这是一条爱情之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也是一条醒悟之路。在自己爱人弥留之际,作家终于意识到自己意图的卑劣。他留下遗书,留下无尽的悔恨,先自己心爱的人而去。

  2008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年轻制作团队把《轮舞》改编成了话剧《谁爱谁,爱谁谁》搬上了北京舞台,连演二十几场,场场爆满。

歌曲

  轮舞 - revolution

  奥井雅美 的歌,歌词如下:

  「少女革命ウテナ」オープニング?テーマ

  歌 :奥井雅美

  作词:奥井雅美

  作曲/编曲:矢吹俊郎

  洁く カッコ良く 生きて行こう…

  たとえ2人离ればなれになっても…

  Take my revolution

  光差す校庭(garden)手をとり合い

  誓い会ったなぐさめ会った

  もう 恋は二度としないよって

  そんな强い结束は

  カタチを変え

  今じゃこんなにたくましい

  私达のLife style, everyday . . . everytime

  頬を寄せあって

  うつる写真の笑颜に

  少しの淋しさつめ込んで

  洁く カッコ良く 明日からは

  谁もが振り向く女になる

  たとえ2人离ればなれになっても

  心はずっと一绪に

  爱は お金では买えないって

  知っているけど

  “I”でお金で买えるの?

  T.V.で言ってた

  无感动 … 无関心きりがないね

  若い子みんなそうだと思われるのは

  feel so bad! どうしようもないじゃない

  でもね私达

  トモダチの事何より大切にしてる

  きっと大人よりも

  梦を见て 涙して 伤ついても

  现実はがむしゃらに来るし

  自分の居场所 存在価値は失くせない

  自分を守るために

  I'll go my way 戻れない

  それぞれの 道を选ぶ时が来る前に

  こんなにも こんなにも

  大切な想い出… とき放つよ…

  Take my revolution 生きて行こう

  现実はがむしゃらに来るし

  自分の居场所 存在価値を见つけたい

  今日までの自分を

  洁く 脱ぎ舍てる 裸になる

  自由を舞う蔷薇のように

  たとえ2人离ればなれになっても

  私は世界を変える

  isagiyoku kakkoyoku ikite-yukou

  (Just a long long time)

  tatoe futari hanarebanare ni natte mo

  (Let go of me)

  Take my revolution

  hikari sasu garden te wo toriai [1]

  chikaiatta nagusameatta "mou koi wa

  nido to shinai yo" tte

  sonna tsuyoi kessoku wa katachi wo kae

  ima ja konna ni takumashii watashi-tachi no

  lifestyle everyday, every time

  (every time)

  hoho wo yoseatte utsuru sashin no

  egao ni sukoshi no sabishisa tsumekonde

  (Revolution)

  isagiyoku kakkoyoku ashita kara wa

  daremo ga furimuku onna ni naru

  tatoe futari hanarebanare ni natte mo

  kokoro wa zutto issho ni

  ai wa okane de wa kawanai tte

  shitte-iru kedo "I" de okane wa kaeru no? [2]

  TEREBI de itte'ta

  mukandou mukanshin kiri ga nai ne

  wakai ko minna sou da to omowareru no wa

  feel so bad! doushou mo nai ja nai

  (I feel so bad)

  demo ne watashi-tachi tomodachi no koto

  nani yori taisetsu ni shite'ru kitto otona yori mo

  (Revolution)

  yume wo mite namida shite kizutsuite mo

  genjitsu wa gamushara ni kuru shi [3]

  jibun no ibasho sonzai kachi wa nakusenai

  jibun wo mamoru tame ni

  I'll go my way modorenai sorezore no

  michi wo erabu toki ga kuru mae ni

  konna ni mo konna ni mo taisetsu na

  omoide tokihanatsu yo

  Take my revolution. ikite-yukou

  genjitsu wa gamushara ni kuru shi

  jibun no ibasho sonzai kachi wo mitsuketai

  kyou made no jibun wo [4]

  isagiyoku nugisuteru hadaka ni naru

  jiyuu wo mau bara no you ni

  tatoe futari hanarebanare ni natte mo

  watashi wa sekai wo kaeru

  箭果决而潇洒地活下去吧… (Just a long long time... )

  纵使我俩将要就此离异… (Let's go away) Take my revolution

  在阳光映照的校庭拾起彼此的双手 一同发誓互相安慰

  说好不会再谈第二次恋爱了

  那麼坚定的决心 改变了形态

  如今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日、每刻… (Everytime! )

  靠近脸 拍下的相片 那笑脸里却隐含著些许寂寞 (Revolution! )

  果决而潇洒地从明天起 做个人人都会羡煞的女人吧

  纵使我俩将要就此离异 心总是相连在一起

  虽然知道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但"I"可以用今钱换得到吗?电视说的

  才不是「没有感动、漠不关心」呢!

  年轻女孩全都被认为那样

  实在是feel so bad!但又能怎样? (Oh! feel so bad! )

  可是呢,我们把珍惜友谊这件事 看得比任何事情都还来得重要

  连大人也一定比不上的 (Revolution! )

  即使做梦 流泪 受伤 现实还是会冒冒失失的到来

  不使自己丧失所在、存在价值 这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我将走我的路 不能回头 就在选择各自的道路之时来临前

  就让如此、如此地珍贵的 回忆…释怀吧…

  Take my revolution 活下去吧 现实还是会冒冒失失的到来

  只想认清自己的所在、存在价值 想要认清现在的自己

  果决地脱舍外表而裸裎吧 就像飞舞在自由里的蔷薇般

  纵使我俩将会就此离异 我仍会改变这世界

电影

基本介绍

  译名:轮舞

片名:La Ronde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95 min / USA:97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级别:Finland:K-16 / Sweden:15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马克斯·奥菲尔斯 Max Ophüls

  编剧 Writer:

  Jacques Natanson

  马克斯·奥菲尔斯 Max Ophüls

  亚瑟·施尼茨勒 Arthur Schnitzler ....play Reigen

  演员 Actor:

  安东·沃尔布鲁克 Anton Walbrook ....Raconteur

  西蒙·西涅莱 Simone Signoret ....Leocadie, the Prostitute

  Serge Reggiani ....Franz, the Soldier

  西蒙妮·西蒙 Simone Simon ....Marie, the Housemaid

  丹尼尔·盖林 Daniel Gélin ....Alfred

  达尼尔·达黎欧 Danielle Darrieux ....Emma Breitkopf

  Fernand Gravey ....Charles Breitkopf, Emma's Husband

  Odette Joyeux ....Anna, the Grisette

  让-路易斯·巴劳特 Jean-Louis Barrault ....Robert Kuhlenkampf, the Poet

  伊莎·米兰达 Isa Miranda ....Charlotte, the Actress

  杰拉·菲利浦 Gérard Philipe ....The Count

  Jean Clarieux

  Marcel Mérovée

  Robert Vattier ....Prof. Schuller

  Charles Vissière

  制作人 Produced by:

  Ralph Baum ....producer

  Sacha Gordine ....producer

制作发行

  发行公司:

  标准收藏 [美国] (laserdisc)

  Commercial Pictures [美国] (1954) (USA) (theatrical)

  Svanfilm [瑞典] (1950) (Sweden) (theatrical)

上映/发行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法国

  France 1950年9月27日......(Paris)

  西德

  West Germany 1950年11月21日

  瑞典

  Sweden 1950年12月16日

  丹麦

  Denmark 1951年1月17日

  奥地利

  Austria 1951年9月1日

  芬兰

  Finland 1952年1月25日

  美国

  USA 1954年3月16日

剧情简介

  本片改编自薛尼莱兹的著名话剧,以轮舞的结构,表现了19世纪维也纳各个阶层的男女关系。简言之,故事从A和B开始,第二段是B和C,第三段是C和D,如此发展,一直回到A。

  故事从军人和妓女开始,牵涉勾连一整串的爱恋纠葛,包括女朴、有钱人、夫妻、诗人、年轻女孩、已婚男子、女演员和公爵;10个场景,以5男5女在华尔滋舞蹈交换舞伴为比喻。每段情事在接力的情况下将各式欲望和情感不断递移下去,就像场景中的旋转木马,回转一圈后再绕回原点。影片对性爱的描述在当时十分大胆,并以讽刺的方式对爱情的真诚个虚伪作出了探讨。

幕后制作

  影片《轮舞》改编自施尼茨勒的另一个舞台剧,奥菲尔斯再次将观众带到了“美好时期”的维也纳。施尼茨勒的这部十场喜剧描写了妓女、士兵、艺术家、贵族等不同阶层的十个人物对待性生活的态度,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的腐朽、荒淫与虚伪,奥菲尔斯的影片同样讽刺了这群资产阶级男男女女轻浮的爱情生活。此片发挥了奥菲尔斯的所有特长:洒脱、敏感、嘲讽甚至犬儒。本片演员阵容强大,汇集了十多个国际明星,如安东·瓦尔布鲁克、费尔南·格拉韦、西蒙娜·西涅莱、西蒙纳·西蒙、杰拉·菲利普。伴随着奥斯卡·斯特劳斯的主题音乐,演员们在奥菲尔斯的指挥棒下运动。

  这是一座精致的情和欲的旋转木马。曾重拍为《爱的循环》(又译《活色生香》,Circle of Love)(1962年,罗杰·瓦迪姆导演)和《欲之锁链》(Chain of Desire,美国片,1992年)。影片在描述性爱方面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并以讽刺方式对爱情的真诚和虚伪做出探讨。伦敦上演的最新舞台版由尼可·基德曼主演,引起轰动。香港演过中文版,焦媛主演。对于演员而言,舞台版更过瘾,因为所有角色只需要一男一女两位演员,有充分发挥演技的机会,而在银幕上就成了群戏。

小说

  作者: [奥] 阿尔图尔·施尼茨勒

译者: 高中甫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4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245760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施尼茨勒的《轮舞》、《古斯特少尉》、《埃尔瑟小姐》等重要作品,以奥匈帝国解体时代为社会背景,作者用怀疑的目光深度剖析了现实生活的种种。《轮舞》展现给读者一幅令人震惊的风俗画,反映了帝国没落时期真实的社会面貌和精神世界。《古斯特少尉》和《埃尔瑟小姐》通篇以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写成,描写了人物在精神异常时的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

  阿尔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85年生于一个犹太医生家庭,1931年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也是最早运用意识流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享有“奥地利现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终以剧作家身份名垂德语文学史。主要作品有戏剧《阿那托尔》、《轮舞》、《贝恩哈特教授》等,小说《古斯特尔少尉》、《埃尔瑟小姐》、《通往旷野的路》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