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棘花鮨(6)
俗名:凯氏棘花鮨、花鲈,为鮨科棘花鮨、东花鲈
英文俗名:Perchlet
是否有毒鱼类:否
经济型鱼类:否
最大体长:12cm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否
频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夏威夷及台湾等。台湾南部及西部海域有产。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
叾罏椭圆形,侧扁而略高,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8-3.2倍。头背部略为弧形;眶间区略凹。眼稍大,长于或等于吻长。口大;下颌前端具小犬齿。鳃耙数7-10+13-17,随成长而渐退化。前鳃盖骨下缘无前向棘。体被细小栉鳞,主上颌骨及颐部皆具鳞;侧线完整,侧线鳞孔数33-36,侧线上鳞列数3。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具缺刻,具硬棘X,软条14-16(多为15),第IV或V棘最长;臀鳍硬棘III枚,软条7;腹鳍腹位,末端延伸及肛门开口;胸鳍延长,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鳍条15,部份鳍条有分支;尾鳍内凹形,上叶延长呈丝状,其馀各鳍之外侧鳍条亦有延长呈丝状之现象。体背侧为澹橘红色,腹部澹色。体侧具二条暗红色横班:一条在体中部,延伸至背鳍上;另一条在尾柄上。尾基上缘另具一暗红色小班。
凯氏棘花鮨栖息环境: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100-360m
主要栖息于较深水域的岩礁区或砂石区。
底栖性。
内食性,以小型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小型花鲈,不具经济性之鱼种。偶以延绳钓或一支钓等捕获,产量极为稀少。可食用。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鲈形目 |
中文科名: | 鮨科 |
拉丁科名: | Serranidae |
中文亚科: | 花鮨亚科 |
拉丁亚科: | Anthiinae |
中文属名: | 棘花鮨属 |
拉丁属名: | Plectranthias |
拉丁种名: | kelloggi |
定名人: | (Jordan et Evermann) |
年代: | 1903 |
中文名: | 凯氏棘花鮨 |
ogenus: | Anthias |
原始文献: | Bull. U. S. Fish Comm. v.22[1902]:179 |
模式产地: | Kailua, Hawaii |
俗名: | 东花鲈 |
国内分布: | 台湾高雄 |
资料来源: | 台湾鱼类志:282. |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鲈形目 |
中文科名: | 鮨科 |
拉丁科名: | Serranidae |
中文亚科: | 花鮨亚科 |
拉丁亚科: | Anthiinae |
中文属名: | 棘花鮨属 |
拉丁属名: | Plectranthias |
拉丁种名: | kelloggi |
定名人: | (Jordan et Evermann) |
年代: | 1903 |
中文名: | 凯氏棘花鮨 |
ogenus: | Anthias |
原始文献: | Bull. U. S. Fish Comm. v.22[1902]:179 |
模式产地: | Kailua, Hawaii |
俗名: | 东花鲈 |
国内分布: | 台湾高雄 |
资料来源: | 台湾鱼类志: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