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

三俗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即:庸俗 低俗 媚俗

新版本即:通俗,风俗,习俗

(概述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于:)

释义

庸俗

【庸俗】[yōngsú]

同义词:粗俗

反义词:高雅 高尚

1、[vulgar;philistine;low] 平庸粗俗

[例句]相互吹捧的庸俗的作风

低俗

【低俗】[dīsú][vulgar]

形容低级、粗俗、不文明的现象或事物。与“高雅”相对。

低俗何解?低俗的意思是指某人某事不入流,没有正经门路。思想空洞、乏味,更多的是带有纯粹的“性思想”。

媚俗

【媚俗】

迎合于世俗。

媚俗就是过分迁就迎合受众。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

体现

边责边捧边责边捧一是“庸俗之风”。 一些干部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江湖习气盛行,同事之间不称同志,却称兄道弟;上级不叫领导,叫老板;年岁大点、走得近点,甚至认“干父母”。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靠真理力量去感召人,靠理想信念去教育人,而是用哥们义气“取信”于人,用封官许愿笼络人心。一干部不是搞“五湖四海”,而是大肆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各种老乡会、校友会、同学会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推崇“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等所谓“铁杆”交情。义气代替良知,感情代替政策,利益代替原则,形成星罗棋布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低俗之风”。一些官员情趣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搞权色交易,以权换钱,用钱买色,色助官贪,导致情色腐败愈演愈烈、大行其道。有的干部纸醉金迷,嫖娼狎妓,包二奶、养情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相互炫耀,名为包二奶,实为变相重婚、一夫多妻。如临高县城监大队长邓善红,包养6个情妇,个个都为他生了孩子。连同妻子,邓实际共有七个妻妾,被称为“七妻事件”。 南京市车管所长查金贵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经常在熟人面前自我炫耀:“《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三钗。”此类典型在官场枚不胜举,如张二江“遍地开花”的,米凤君“嫖娼过百”等等,如此色官淫官堪称官场“衣冠禽兽”。

三是“媚俗之风”。 一些媚上欺下,权术机变,精心演习“升官经”,对上寻找人身依附,“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说的话,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都要坚决贯彻执行。“拿鸡毛当令箭”,有时领导一句不经意的话,马上有人展开充分论证,有时领导的一个颜色、一个肢体动作就让下面慌半天。大凡领导家里有红白喜事,许多人趋之若鹜,行极尽巴结之能事。如以前曾有报道,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丧父,该县出动120辆小车奔丧,三名乡镇书记自备孝衣哭灵,一口一个“亲爹”,在事后均得到提拔。这类情况在当下并不少见。

四是“吹捧之风”。民间有人调侃说:“见面不说实话的是做生意的,彼此看不起的是搞艺术的,相互吹捧的是当官的。”溢美之词过多过滥,无原则的歌功颂德比比皆是,而批评话却是少之又少。就连党的三大作风,也被人调侃成“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民主生活会一直被视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大法宝。“批评领导怕被报复,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失威信。”民主生活会上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成了相互评功摆好的“按摩会”。有的把批评变成表扬,不是说领导“工作有急躁情绪,不注意个人的身体”,就是说领导“原则性太强”,把马屁拍得天衣无缝。

五是“奢侈之风”。一些官员大手大脚,慷国家之慨,有的贪图享受,公款消费,毫无节制;有的政绩冲动,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路边工程,,只图轰动效应,不顾实际后果;有的兴建豪华衙门,气势恢宏,让百姓望而却步。例如,如今社会上公祭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官员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繁荣,大搞文化政绩工程。有的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有的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有的小题大做,动不动就要打造所谓“天下第一”。公祭活动泛滥,奢侈华丽,劳民伤财,老百姓看在眼里,怨在心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以至有人戏称:“抬出一个死人,建造一座假坟;花了一堆金银,坑了一方庶民。”

反俗

所谓的反三俗其实主要针对的是文艺创作。一直以来,文艺作品都是大众的精神粮食。既然是粮食,就要求一定是干净的,绿色的,无公害的。不干净的食品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不干净的文艺作品,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可以吃药打针,心理不健康那可就难办了。所以,不干净的文艺作品比不干净的食物更具危害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已成为一种价值的取向。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但也不要避免的对人的精神文化产生影响,非常深远的影响。希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的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有的节目为了收视率,不惜以吵架骂人为主题,有的网站为了点击率挖空心思描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有的明星为了曝光率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隐私。所有人都在为了一个“率”字在拼命,却不由自主地靠近了一个“俗”字,还有文艺工作者和单位甚至都丢掉了最基本的为人的原则。

任何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必须要有所担当,文艺工作者和医生一样伟大。医生治疗人的身体,文艺工作者调理人的心灵。一个有医德的医生将会受到病人的尊敬,一个有艺德的艺人将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热议

网民支持抵制三俗,认为当前社会需要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强国论坛网民“猫地湾”说,三俗对社会危害巨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为了金钱的利益而放弃了廉耻,所谓“一切向钱看”,经济利益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只要有钱赚,不管是不是祸及子孙后代。这种为了金钱而放弃道德的做法,让高雅远离了社会。对于这种问题必须明确社会道德观念,摒弃一切以金钱来衡量的弊病。网易一浙江网民说,中国最应该发动的是一场新文化变革,当前社会,1、正义感和是非观模糊不清;2、漠视权力的腐败及社会丑恶现象。只有让正义和是非观重新回到人民当中,只有让好人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低俗、媚俗、庸俗才必然会被人们所唾弃。

郭德纲郭德纲媒体应该秉承社会道德,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变得低俗新华网网民“淮畔帅哥”说,媒体不能为收视率和发行量而丧失社会担当!如果失去了社会责任,媒体必然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强国论坛网民“大于”说,社会道德水平降低,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恶炒凤姐,恶炒走光、漏点等这些做法需要媒体进行反思。新华网网民“我用长缨缚苍龙”说,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抵制三俗要对媒体下猛药

新华网网民“禹风厚德”说,整治“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还荧屏以净土。相亲秀大行其道,是电视节目策划者利用当代社会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产物。新华网网民“长剑当空舞”说,某些相亲节目把庸俗当脱俗,让低级趣味成为流行,随意贬低“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网民认为,抵制三俗,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必须通过严厉的手段,尤其对一些媒体来说,不狠治理恐难以取得实效。

反三俗反三俗抵制三俗需要让媒体敢于报道社会丑恶新浪网民“张鸣”认为,抵制三俗,需要让媒体敢于报道社会阴暗和丑恶的一面,没有反例,如何树立真正的道德标准?新浪网民“狼牙山小壮士”说,当前社会处于一种“反智”的状态,一些深入的讨论没有发展空间,民众必然会选择低俗的内容。

雅俗如何界定,新的道德观念需要予以明确

有网民认为,何为雅、何为俗,当今社会如何界定雅俗,又有谁来界定,新的道德观念又承载哪些内容,如果这些不能予以明确,抵制三俗无从谈起。腾讯网民“风中之烛”说,再优秀的文化,也要有人懂,有人喜欢才会流传,低俗不是谁说了就算,有那么多人喜欢就不能说是低俗,道德不是挂在嘴边,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新浪网民“黑夜有多长”说,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还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对每个人价值与尊严的尊重?是否该信奉普世价值?如果在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社会也失去了方向,陷入混乱。

少数网民担忧新“道德运动”成为一阵风

强国论坛网民“大失落者”说,运动可以一阵风,道德却没法一阵风。腾讯一手机网民说,道德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我们有太多形式,而没有太多的内容,最后都不了了之。

相关事件

在06年5月份,一众相声界的表演艺术家,针对郭德纲等在小剧场表演以普通市民为受众但内容较为“异类”的相声,提出要抵制相声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的倡议,矛头直指郭德纲。郭德纲对此不服,后被郭德纲以此事件拿来当了相声包袱。郭德纲反藉此创作了相声段子《我要反三俗》(06年2月的相声)。

出席会议提出抵制三俗倡议的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姜昆、中宣部文艺局文艺处处长田永胜、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常祥霖、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中国曲协分党组副书记黄启钧、中国曲协副秘书长刁惠香、文艺报副主编吕先富、著名作家梁炳堃、著名评论家姚振生、著名相声艺术家常宝华、陈涌泉先生及在京的中青年相声艺术家和部队的文艺工作者首都及中央媒体的记者:于万海、张宏、康友纯、康松广、孟凡贵、张志强、李菁、张长来、崔琦、于谦、王印权、刘庆福、王辅亭、王玉、王岩、武宾、贾伦、张文甫、李建华、孙晨、郭德纲、李立山、王文长、付强、何云伟等(排名不分先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