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56年7月20日,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首都派拉。亚历山大在马其顿的成长受荷马《伊利亚特》及其中人物阿喀琉斯和传说人物海格力斯影响。亚历山大小的时候,腓力二世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他和其他马其顿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前344年,12岁的亚历山大看到一匹被他人认为不能驯服的马,名字叫布西发拉斯。他只是柔和的对马说了几句话便成功地驯服了那匹马。
亚历山大前340年,腓力二世出战拜占庭城邦的时候,16岁的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马其顿北部Μαίδοι的起义,建立了城市Aλεξανδρόπολι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真正的挑战发生在公元前338年,这一年由于腓力在拜占庭的受挫,希腊城邦中产生了反马其顿的大叛乱,为此雅典和底比斯两大城邦结成了同盟准备随时对抗腓力。腓力不可能漠视这个行动,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战役——喀罗尼亚战役。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作为联军的左翼总指挥瞅准时机果断的突入联军的缝隙,全歼了闻名希腊的最强战队底比斯圣队,并且从背后直接打击了敌人,致使马其顿人获得了极为关键的胜利,此年亚历山大才18岁,他的天才却展现无疑。
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亚丝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丽欧佩特拉。当阿塔鲁斯在腓力二世与克丽欧佩特拉的婚礼酒会上评价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估计是在暗喻小老婆克丽欧佩特拉的孩子将会代替亚历山大成为王国继承人), 亚历山大回答:“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当腓力扶着他的侍卫阿塔鲁斯站在椅子上向亚历山大抽剑时,生气的他因为醉酒站不稳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向他嘲弄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被腓力驱逐后,亚历山大与奥林匹亚丝回到奥林匹亚的娘家伊庇鲁斯,然后自己继续前往伊利里亚,在马其顿他原来安稳的继承权受到质疑。短期之后腓力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埃格举行的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和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婚礼,被皇家保镖保萨尼阿斯刺杀身亡。其策划没有最终的解答,奥林匹亚丝因对此公开表示喜悦,以及和凶手伊庇鲁斯有联系而被怀疑。亚历山大代表指责此事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所指使,后来以此为向波斯进攻的理由。此外,也有人说,每当亚历山大得知他的父亲征服了一块地,就会哭着说:“难道父亲没有留下一点儿的土地给我征服?”
20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臣兼外交家的安提帕特推举为新国王。利用在佩拉的优势,他通过腓力二世的葬礼和减少税收的政策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他以参与腓力二世的暗杀的罪名处死埃罗普斯的两个儿子,当时被腓力派遣东征于小亚细亚的阿塔拉斯。同有继位权的阿明塔斯则以策谋颠覆亚历山大的罪名被处死。奥林匹娅斯则杀了克利奥帕特拉和她的也有继位权的儿子,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王族中惟一健全的男性继承人。
马其顿王国被迫与腓力结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开始展现出了不稳定的迹象。为了赢得希腊同盟的承认,前336年末,亚历山大带领军队采取表面同意议和,却暗度陈仓的策略进入原被腓力二世统治的特萨利,他被承认为特萨利新的世袭统治者。亚历山大之后南下,使得底比斯投降,雅典也再次臣服。
当亚历山大登位时,马其顿的国库紧缺。前335年,在科林斯重新得到除斯巴达之外的希腊城邦同盟支持的亚历山大出征马其顿北部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并报复公元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击和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他进军并打败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补正了腓力二世执政时的重要失败。
与此同时,雅典和当地强权底比斯,把亚历山大死于多瑙河的谣言看作新的机遇。底比斯再次起义后,亚历山大从伊利里亚不经马其顿只用14天便到达底比斯。他与希腊同盟国彻底摧毁了底比斯,消除了威胁马其顿的三大希腊势力之一(其余为雅典、斯巴达),把其国境分给盟国,并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售为奴隶。军事支持(但军队尚未过国界的)底比斯的其国领袖阿卡狄亚随之处死,未军事支持底比斯而已被港口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抵抗。不到2年内,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并且给予了所有反对他的人一个下马威,此后他东征时,他的后方只发生过一次有规模的骚乱。亚历山大大帝雕像
希腊与波斯的敌对始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自由希腊城邦沦陷于向西扩张的波斯王国。在爱奥尼亚叛乱和马拉松战役后。前481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希战争时试图占领整希腊。虽然薛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后也再没有进攻希腊,但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80年火烧雅典卫城及其他被认为渎神的行为使得亚历山大时的希腊政界仍存在着报仇和反攻波斯的声音,这也被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所利用。
亚历山大会战波斯以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口号,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母亲奥林匹亚斯则留在佩拉执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马其顿,以约12000步兵和1500骑兵维持对欧洲的势力。亚历山大自己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骑兵越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他的出征弥补了腓力二世遗留给他的债务,一个空了的国库使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
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和小部分部队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他和他从童年来的亲友海菲斯提恩分别祭阿基里斯和《伊利亚特》中阿基里斯的亲友帕特洛克罗斯。随后亚历山大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队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亚历山大的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
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由于波斯地方总督怜惜他们的财产,未被采纳。当时波斯边疆省份的3位总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的附马,联兵4万人(其中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战役中自己率领着近卫骑兵“伙伴骑兵”队,率先与波斯骑兵交战,2位波斯总督被亚历山大和他的“伙伴骑兵”队杀死。亚历山大自己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总督在亚历山大身后偷袭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克利图斯杀死。为恐吓为波斯人效劳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让部队于战场上屠杀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4]
与波斯部队相比虽然是敌众我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第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镇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此战之后,他发现波斯的海军优势对他的后勤补给产生严重困扰,但是当时希腊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制海权。因此他决定采取一个笨办法--从陆地上攻占所有的东地中海港口和基地。亚历山大从当代的土耳其地区出发,一路征战南下叙利亚,巴勒斯坦,直到埃及。
亚历山大雕像亚历山大首先率领部队攻克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驻守在那里为数不多的波斯部队;随后向叙利亚北部挺进,途中,波斯皇帝大流士御驾亲征,从亚洲腹地征调几十万大军出现于亚历山大的背后,切断马其顿军的供应线。亚历山大回身面对大流士的优势兵力,进行了伊苏斯战役。对伊苏斯会战中波斯方的兵力,古典历史学家的说法不一,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的60万肯定是大大夸张了。不过波斯兵力占很大优势是没有问题的。但波斯军的素质不如马其顿军。此战几乎全歼波斯军,大流士皇帝落荒而逃。为了巩固侧翼,亚历山大没有穷追,而是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经过七个月的艰难围攻,攻克了腓尼基的岛屿城邦推罗城(在今黎巴嫩)。
在围攻推罗(推罗围攻战)期间,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的一封书笺,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将军帕曼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许会采纳这个建议。”
攻克推罗之后,亚历山大继续南进。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一箭未发,自动投降。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让军队稍有喘息之机,并建立当代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在那里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太阳神阿蒙之子。远征波斯会战大流士三世
阿拉被之战经过在埃及的修整,随后他率军返回亚洲,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和大流士作总的清算。在阿贝拉会战,又称高加米拉会战中,亚历山大的4万步兵和7千骑兵,面对大流士御驾亲征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族倾国之兵。普鲁塔克的古典著作《希腊罗马名人传》说波斯军100万,另一古历史学家阿里安则说是4万骑兵、100万步兵、200辆大镰刀战车、15头战象(早于汉尼拔对罗马的战争,在印度以外使用战象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次)。这些数字当然是大大夸张了的。真正的波斯军数字已经不可考,最保守的估计是10万步兵和4万5千骑兵。阿贝拉会战的结果是古老而庞大的波斯帝国一战崩溃,大流士逃出战场。
取得这场胜利之后,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巴比伦和波斯的两座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随后展开了他的长途奔袭,从波塞波利斯到埃克巴达那,然后再到拉伽,穿过里海门,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终于追上了敌人。波斯军为了防止国王大流士三世(并非大流士大帝)向亚历山大投降,大流士手下的军官把他们的国王暗杀了, 时年为公元前330年。但是亚历山大击败了大流士的继承人柏萨斯,并将他斩首,经过三年奋战,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亚历山大进入了波斯帝国的东部行省,主要是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地亚纳。在处死了当地的代表反叛的柏萨斯之后,却陷入了斯皮塔米尼斯领导的东部游击战中。斯皮塔米尼斯行踪诡秘,曾经率领一只游牧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的一支别队,并且攻陷了亚历山大的一些堡垒。亚历山大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其展开军事上的围捕,并且对当地的叛乱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期间亚历山大在锡尔河之战中还击败了西徐亚人的游牧骑兵,证明了弓骑兵的游牧战术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西徐亚首领马上表示臣服。斯皮塔米尼斯与亚历山大周旋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亚历山大指派埋伏在当地的部将科纳斯给完全的击溃,被当地人献出后被处死。
主要对手被消灭后亚历山大着手镇压各地的叛乱,在索格迪亚纳岩的战役中展现了他率领的部队的山地作战能力,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阿克雅提斯的家眷,并且一改其在此地区的残酷风格,接纳战俘,并且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珊娜。其父得知消息后,亲自上门投降,自此东方行省的战役彻底结束,前往印度的道路已经没有障碍。
亚历山大正在同狮子搏斗这时已经征服了整个波斯,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他的新领土。但是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而是继续挥军进入印度。进军到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和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夹河对峙,打了他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即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彻底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因为钦佩波拉斯的勇敢,也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拥护,亚历山大战后义释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让他作印度国王。尽管波拉斯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战场上阵亡,波拉斯本人此后仍然对亚历山大死心塌地地效忠。此时亚历山大手下的军队已经厌战,亚历山大不得不停止远征,开始西归,途中他击败了不服从他的部落,还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等。
回波斯的第二年,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改编,这是一次重大的改编。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惟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尽管亚历山大已经彻底打败了波斯军队,但是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
因此他产生了融其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由此创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和王国,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据我们所知,他确实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同等的伙伴。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在宴会上,几千名马其顿士兵同亚洲妇女正式结成夫妻。他自己虽然从前与一位亚洲公主结过婚,这次却娶个达赖利斯的女儿为妻。
显然亚历山大企图利用这支改编的军队再开展征服活动。我们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也许还有波斯帝国以北地区,也许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罗马,迦太基和西地中海地区。不管他的算盘如何,结果进一步的征服活动都未能进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5]其时还不满33岁。
前334-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长期以来其死因有不断的争议。大多数记载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一次痛饮后,得了疟疾,除此之外伤寒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凶手。还有理论认为他死于嚏根草中毒,密谋者可能包括他的妻子罗克珊娜,他的部将安提帕特以及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但是下毒的理论被如Robin Lane Fox质疑,因为在古希腊缺乏长作用时间的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最新出版的2004年7月号《新型传染疾病》杂志里刊登了几篇论文,讨论了“亚历山大死于西尼罗河病毒”说法。
亚历山大并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继承者,与他最亲近的是一位昏弱无能的异母兄弟。传说,当他的朋友在他临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继承人时,他含糊说:“让最强者继承。”于是他死后,他的将领们企图瓜分这个帝国,引发一些年轻军官对这种安排的不满,继而发生一连串的战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终于在公元前301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由三位胜利者(即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独眼的))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除了马其顿本土和最远的印度以外,亚洲部分由部将塞琉古继承,这就是后世和罗马的庞培、克拉苏等人征战不休的塞琉古帝国。埃及由部将托勒密继承,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直传到后世和凯撒结婚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为止。
安提柯一世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建立了短暂的统治,但很快就被另外四个将领击败。对印度领土的控制也只是昙花一现,当塞琉古一世被旃陀罗笈多·孔雀(孔雀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击败时即归于结束。
他发展了古希腊的军事体制和方阵战术,创建既能乘马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战略上,决策果断而灵活,善于利用有利态势孤立和打击敌人;战术上,重视步骑协同,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善于出敌不意和大胆穿插、迂回包围。常能以少胜多,速战速决,把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前334年春率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军队。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接着进入埃及,被拥为法老(国王)和“阿蒙神之子”。为建立东征的后方基地,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战役),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前330年夏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前327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败波鲁斯王国后停止东进,于前324年春返抵巴比伦(见亚历山大东征)。次年6月病逝。亚历山大征战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将领 | ||||
---|---|---|---|---|
帕曼纽、菲罗塔斯 | 赫费斯提翁 | 安提柯 | 塞琉古 | 卡山德 |
托勒密 | 尼阿卡斯 | 佩尔狄卡斯 | 利奥纳图斯 | 波利伯孔 |
安提帕特 | 阿塔罗斯 | 克利图斯 | 克拉特图斯 | 欧迈尼斯 |
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将领 | ||||
---|---|---|---|---|
帕曼纽、菲罗塔斯 | 赫费斯提翁 | 安提柯 | 塞琉古 | 卡山德 |
托勒密 | 尼阿卡斯 | 佩尔狄卡斯 | 利奥纳图斯 | 波利伯孔 |
安提帕特 | 阿塔罗斯 | 克利图斯 | 克拉特图斯 | 欧迈尼斯 |
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期间,建立了二十多个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它很快便成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按其总影响而言似乎不相上下。但是人们有这样的感觉,亚历山大的影响会比其他两个人更加行之久远。基于这一点,他的名次排得比他俩略微高些,尽管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俩那么大。
亚历山大大帝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具有显著地位。首先,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建有领先的学术机构——博学园和图书馆,它们作为当时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圣殿,吸引了大批优秀学者来进行学术研究;其次,涌现出了繁盛的学术成就 ,他们的成就表现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文化建设,亚历山大里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由于希腊人、埃及人和犹太人是亚历山大里亚最主要的三个居住民族,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希腊文化与犹太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们构成了当时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的声音洪亮,头发浓密且卷曲,从额头向后梳成中分,鼻子高直。亚历山大石棺及其统治时期的铸币都显示亚历山大有圆圆的下巴,直挺的鼻子及饱满的额头。亚历山大身体非常强壮。
他身体敏捷,体力充沛。据人们记载,他非常的情绪化,从自发的仁慈和宽宏大量到突然勃然大怒。亚历山大天资聪明,从幼年起他就酷爱诗歌、尤其是荷马史诗,并且表现出在音乐和马术上的天赋。十二岁起,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几何学等,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化教育。其军事才能很可能得力于他父亲腓力二世的亲授,不过亚历山大和他父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腓力二世以残酷的高压政策来统治希腊而亚历山大则同时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仁慈之心。
亚历山大的身体非常强壮,并且亚历山大的脚程之快据说可以和奥林匹克运动员相媲美。[6]
亚历山大正在骑着他的爱马出征公元前344年,一名色萨利的卖马人带来了一匹价值高达13塔伦特的骏马,腓力的所有最优秀的驯马人都试图驯服它,但都失败了。小亚历山大向他的父亲声称,如果他自己能驯服,那么要求他的父亲将这匹马作为礼物送给他。腓力嗤之以鼻,认为他无视应有的对年长者的礼仪,但是认同了这个赌局。亚历山大首先将马头牵往面向阳光的一边,然后轻轻的抚摸,培养信任感,然后突然上马,骑着马奔向远方。原来亚历山大在那时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这匹马害怕看见自己的影子,最后他给那马起名为布塞法洛斯。当亚历山大骑着马回来的时候,腓力兴奋的热泪盈眶:“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公元前32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 亚历山大仔细的观察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着,亚历山大不得不佩服戈迪亚斯王。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对准绳结,狠狠地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的被解开了。这就是著名的“所罗门王结”(也有称“高尔丁死结”)。[7]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他还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目光短浅。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马其顿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8]
亚历山大大帝纪念雕像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极端的喜怒无常,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不知是因为生性易怒,还是饮酒后的原因,意识迷糊,杀害他人。亚历山大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概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波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
亚历山大是天生的征服者,每当波斯使臣出使马其顿时,他都会询问波斯的地理情况,这些为其后来征服波斯打下了坚实的地理基础。波斯使者称亚历山大才是真正的王者。事实也证明了使者们的观点,亚历山大大帝在32岁时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作为一个受人尊崇的伟大英雄,亚历山大不仅创造了丰功伟绩,还曾以他尊重女性的品德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因此尊重女性,礼遇女性的传统流传了下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