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三千余吨,产品有高、中、低度六个品种,高、中、低档及容量为750ml-125ml八个规格、三个系列。其太白珍品一支笔,内装经酒海储存四十年以上的陈藏老酒,具有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尾净悠长的凤香型酒风格;50度浓香太白家宴酒,具有香气四溢、醇和绵甜、回味悠长之特点;45度精品“一壶藏”、50度精装太白酒和48度太白喜酒香味纯正,绵甜爽口;250ml钻石精品具有醇香秀雅、醇和绵甜,酒体丰满、尾净悠长之风格。
“太白”系列的各种品牌酒都具有包装高雅、雍容华贵、喜庆大方等特点,是馈赠亲友宴请宾客的理想之选。
雪水酿太白,佳名传古今。陕西太白酒,香溢飘五州。
太白酒
陕西“太白牌”太白酒,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脚下陕西眉县金渠镇太白酒厂生产的历史名酒,是闪烁在浩瀚酒海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唯一注册的正宗太白酒,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优质酒。
陕西太白酒因唐代“诗仙”李白曾饮和采用太白山上的融雪水作酿浆陈酿而成,故得其名。
眉县金渠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据《眉县志》记载和关中西部出土的秦汉文物考证,古褒斜道的开通,促使眉县酒业自古就极为兴盛发达。金渠镇地处褒斜栈道要塞,又兼水陆交通要冲,加上太白山雪水甘醇和当地物产丰富等优厚条件,因而酿酒业早称“得天独厚”、“誉满秦川”,素有“酒乡”之称。唐初,李世民驾前有一吏部尚书王硅,是眉县北部王家水泉人。此人常给皇宫奉送故里金渠镇所产佳酿,深得宫廷喜爱。其后唐王朝常购此酒入宫,使金渠镇酒业大兴,名声远震。
“华遵杯”中国酒类名牌价值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品牌价值为20.76亿元,在
中国白酒企业中名列第49位。
太白酒何以出名?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传闻:当年金渠镇酒坊派了两个年轻伙计,抬着一坛美酒到斜谷关参加品酒大赛。时值炎夏,小伙计口渴难忍,在行路中找不到水喝,苦于无法,只好偷酒解渴,边走边喝。后来,遇见了一溪山水,便歇下来喝水,顺便打开酒坛盖子一看,两个伙计大吃一惊,坛里的酒不觉竟被他俩喝去近半。这可如何交差,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把山溪水掺进坛内充酒,以便混哄过去。谁料,到了赛酒场上,品酒的人打开酒坛,斟满杯品尝,却异香扑鼻,回味无穷。“一滴酒露落下肚,千粒珍珠滚下喉。”那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妙不可言,结果名列榜首,挂了头彩。回去后,掌柜问及原委,小伙计才暴露了真情。掌柜便与酿酒师、小伙计一道顺山溪查水源,原来是太白山顶流出的雪花水。此水蜿蜒流经太白山中,过岩层,滤沙砾,穿泥煤,既起了清洁过滤作用,又带入不少有益矿物质。因而,不惟水质清澈甘甜,又有矿物质的作用,故最适于酿美酒。从此,金渠酒的名声不径而走。三秦大地遂有:“名酒产地有佳泉,更需精醅过严关。借得太白灵池水,酿成玉液醉八仙”的美谈。
到了唐代,加之“太白积雪六月天”,为关中八景之首,故招引了历代不少名人墨客、雅士,登山览胜,饮酒赋诗。如唐玄宗、杨贵妃、韩愈、杜甫、苏东坡等人,都曾游过太白山,饮过遐迩闻名的太白酒,使其名声更大。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仙”李白奉诏从西蜀经褒斜道赴长安,慕名到金渠镇,开怀畅饮此美酒,赞不绝口,似有醉意,酩酊中吟成千古绝篇《蜀道难》。这便是“太白酒醇醉诗仙”的典故。后人为纪念李白,在太白山建造了“太白庙”,又将李白曾饮过的当地所产名酒,定名为“太白酒”。
陕西太白酒沿用传统工艺酿制,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以上等大麦、豌豆制曲,取用太白山主峰(次高峰海拔3666米)积雪融水作浆陈酿,土窖低温发酵,老法续渣,泥封窖池,悠火蒸馏,掐头去尾,分级入库,精心勾兑,精酿而成。酒度为65°,属清香型白酒。酒质“三无一清”,即无悬浮、无杂质、无沉淀,清澈透明。且香甜醇厚,甘润柔和,协调爽雅,回味悠长,风味独特,著称于世。是宴请宾朋、馈赠亲友的最佳饮料。亦可泡药医疾、舒筋活络。适当饮用,还可强身益气,延年益寿。
陕西太白酒创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越时千年而名气不衰。据地方志记载,清乾隆年间,眉县金渠镇即有酿酒作坊多家,尤以广发勇、天福成、太泉酒店生意最为兴隆。新中国成立后,合并建厂专事太白酒的生产。早在1973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一举夺标,被评为全国八种优质地方名酒之一,并编入《名酒传》;1981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陕西省旅游优质产品;1985年,荣获陕西省地方名酒称号;1988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90年,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荣获金质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产品,荣获国家轻工部奖牌一枚。1987年5月初,日本友人来到秦岭脚下太白酒厂品尝太白酒,题写了“天下第一之美酒”的条幅。太白酒多次在国际评比中获奖;90年代初,作为陕西名酒,又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陕西太白酒曾作为名贵药酒的基础酒,畅销国内东北、华东、西;比各省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日本、美国、法国、德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并率先在美国和玻璃维亚注册,名膺世界。
诗仙为何称“太白”
唐天宝元年,40岁的李白从故乡(今四川江油)出发去长安。
当他沿着当年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褒斜道翻秦岭、过栈道时,目睹了沿途之艰险。走出斜峪关后,经齐镇慕名来到金渠寻访美酒。当他饮了太白酒后,深感酒味醇香绵长,遂乘兴喝了一坛。
这时,夜暮降临,月上太白。李白醉眼遥对太白雄姿,蜀道之艰辛险阻涌上心头,济兴大发,一挥而就写成千古名篇《蜀道难》。他在诗中特别写了太白山之险峻:“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他到长安后,以此诗谒见秘书监贺知章,贺不禁拍案叫绝,赞李白曰:公非人世之人,可是太白金星耶!李白从此称“李太白”,并与贺知章交好,同为当时有名的酒中“八仙”。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白酒文化光辉灿烂,明星企业多多,可谓群星闪烁。
“凤型”太白牌优质酒产于我国公认的最古老的酒乡之一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太白牌”太白酒是我国惟一最早注册的正宗太白酒。清末民初西京(今西安)的“万寿酒店”和“积美酒店”两大名号首先使用“太白酒”和“老太白”酒商标。“老太白”商标的副标上印有广告宣传用语:“本店不惜巨资……特请名师在凤翔府眉县用酿泉之水酿造成太白干酒,太白酒为记。气味芳香……不但甘美适中,而且避暑防疫。无不皆宜……凡赐顾者,请认明注册老白酒为记。”(此“老太白”酒标现保存于太白酒厂档案室)。据《眉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9日,西京“万寿酒店”代理人郝晓春向陕西省建设厅申请“太白酒”商标注册。他在诉愿书中说:“本商经营酒业历十余年,在眉、凤等处采购,运销省城及东府各县。其酒质纯正,气味清香,与街市所售者实有天壤之别。省建设厅于同年9月28日审查同意,以建字第235号报请中央经济部商标局核准,时因日寇侵华,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注册商标批文搁浅。1940年由于太白酒在西安及东府各县销售已具盛名,万寿酒店恐他人争先注册,遂于12月18日在《西安文化日报》4105号登载注册商标广告:“注册商标太白酒,‘冬,寒冬,届寒冬,万象凋零,票烈西北风,太白酒酿最精,醇口香烈口同声,雪满三尺尽五更,一滴入肠便忘却坚冰,请试一盏君躬尔康温暖’。西京南大街一八五号万寿酒店”这就是著名的全国最早的、独一无二的金字塔式广告。1942年经济部商标局以川注11665号文批准注册。(此“太白酒”商标现保存在太白酒厂档案里)从此“太白酒”在政府正式注册成功。当时万寿酒店瓶装酒实为眉县金渠镇公传合、太泉两作坊酿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6年在太泉、溢成海、福长号、德胜茂、义永丰、裕德海等6家私营作坊的基础上组建成公私合营的眉县太泉酒厂,1964年改名为地方国营宝鸡专区太白酒厂,1968年易名为地方国营眉县太白酒厂,1991年更名为陕西省太白酒厂。
1963年太白酒厂在陕西省第二届评酒会上名列全省第一;同年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八大地方名酒;1973年列入《中国名酒传》;1984年荣获省优质产品;1985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名酒”称号;1986年获省内酒类质量大赛唐都杯奖,同年5月日本友人来厂参观,品酒后题写了“天下第一之美酒”及“酌太白酒,忆李白”等赞颂条幅。1987年太白酒在美国洛杉矶展销,声誉更佳。1988年4月美商来厂考查,并要求为他们尽快提供更多的精装太白酒。1989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优质酒”,获银质奖。同年55度太白酒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39度太白酒获银奖。1989年,太白酒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0年太白酒获中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银奖……企业和产品近年先后荣获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食品行业“诚信企业、放心食品”、“中国商业名牌产品重点培植企业”、省级优秀企业、省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陕西公共关系十五年最佳贡献奖、陕西糖酒食品类热销品牌、陕西白酒质量信得过产品等80多项殊荣。另外,太白酒原地域产品保护经国家质检总局已审批。太白酒厂是2003年度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之一。厂长张吉焕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参加项目多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编著《风型白酒生产技术》等著作,发表论文10余篇。
陕西省太白酒厂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黄河中游渭河平原上的眉县金渠镇。它南靠秦岭,北临渭水,西毗宝鸡凤翔,东接周至、武功。现属宝鸡市管辖。宝鸡有凤翔柳林镇的“西凤酒”,有眉县金渠镇的“太白酒”两朵酒林奇葩竞相开放,为中华酒文化增添亮点。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旧石器时代眉县已是人类活动频繁之地。眉县最早叫“邰”,是神农炎帝姜姓部族的封地,也是神农氏教民种稼开始中华民族最早的农耕文化之一的地区。后来眉县历称眉坞。据1983年10月在眉县马家镇村(今太白酒厂三车间)出土的三个小陶杯、四个高脚杯和一个陶葫芦,经考古专家和“史前”学者鉴定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距今已有6800年历史,它将中国白酒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同亚述(今地中海南岸地区)、中东两河地区一样,成为世界酒文化三大古国之一。眉县被公认为我国最古老的酒乡之一。由此证实太白酒的发展历史与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一脉相承。据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中记载了一段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醪醴)的对话:“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以治道:‘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答道:‘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这说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用稻米为原料,经著酿成为称甜酒的“醪醴”酿酒技术了。炎黄先民们在长期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耕而作陶”,将陶器用于酿酒和饮酒,也孕育了古老的太白酒文化。
西周初年,周武王为了报答叔父太白、虞仲给周文王让位的恩泽,便把秦岭一带山脉封为“太伯山”(后转音为太白山)以示纪念。又“太白山”一名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其山冬夏积雪,故名。或曰,初有金星坠圭峰西,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太白山”,隋唐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此后秦岭山中的许多动植物的命名都带有“太白”二字。这一带出产的酒也叫“太白酒”了。西周时期,这里的酿酒非常兴旺,素有“太白积雪六月天,雪水陈酿几千年,借得太白灵池水,酿成玉液醉八仙”的佳话,所产太白酒已成为宫廷王室御酒。《诗经》中“申伯信迈,王饯于”,讲的是周宣王的舅父,申国国君申伯信要回他的老家了,周宣王赶到眉地用太白酒为他饯行。(通眉)。1821年清道光年间,在眉县李村出土的周初青铜器“大孟鼎”大型贮酒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55年在眉县李家村出土的稀世珍宝“金马驹”高级酒具,1987年在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铜编钟18件,自然是音乐与美酒的密切关系……它有力地说明古老的太白酒经过数千年的孕育在西周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在周代已发明了酒曲,用曲酿酒总结了“五齐、六法”。“五齐”是对酿酒过程各阶段发生的变化和现象的总结,“六法”是对酿酒生产工艺、操作要点的归纳,实际上就是“生产规程”,现代太白酒的生产工艺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是传承、发展、创新的结果。
到了汉代,眉县一带酿酒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酿酒技术已开始对外进行传播交流。据《太平御览》记载,东汉桓、灵二帝时,扶风郡眉县人孟,给宦官张让赠送了一斛葡萄酒,便得到了个凉州刺使的官位。孟到任后经常微服去当地农村传授酿酒技术,以致家家户户善酿,“四街酒肆鳞接,曰西笙歌不辍”(《武威县志·风俗志》)。由此可见,眉地精湛的酿造技艺对凉州酒业影响颇深。
盛唐时代,白居易《尝新酒忆晦叔二首》中的“樽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荔枝楼对酒》中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就表明,唐代蒸馏酒的发明,使“醪酒”(酒精含量较低)和“蒸馏白酒”(酒精含量较高)质的不同。相传吏部尚书王圭(眉县人)陪同唐太宗李世民到眉县太白山下汤凤泉避暑时,畅饮了当地所产的太白酒后,欣然命笔:“闻香十里远,隔夜知味长,何得此琼液,恒寒雪花浆”。足见太白酒醇香典雅,绵甜悠长,喻之为琼浆也是恰到好处。
唐玄宗这位风流天子自宠幸杨贵妃,顿觉“六宫粉黛无颜色”,朝朝暮暮与之厮守,使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如此风流的代价,使玄宗四肢倦怠,双目茫然,日渐消瘦。太医们为了玄宗之健康,四处寻医,遍求秘方。一天出访太医在太白山下的“凤泉汤”之西某山村见一老翁,童颜鹤发,精神矍铄,此老翁堂前子孙二百余人,大儿子已123岁,五世玄孙弱冠及第,而老翁的新婚妻子所生之幼女方庆满月,太医将此情况密奏玄宗,他便携杨贵妃驾幸太白山“凤泉汤”召见此老翁,问其健康长寿之秘诀,老翁回奏:太白山灵池大寒仙水乃万药之神,百花之精,用此水酿造的酒,对症加入几味雷公炮制草药,常饮所致。玄宗听罢赞道:“高龄,美酒,汝乐在国王之上。”天子口里无戏言,此翁被人尊为“王之上”,他住的山村亦更名为“上王村”至今犹在。玄宗得老翁酿造的酒,饮之果然见效,他语杨贵纪:“朕得长生酒,卿可同饮。”贵纪妃此酒后,越来越贪杯,不止一次地醉于宫中,于是便有了贵妃醉酒的许多故事,后人据此编了《贵妃醉酒》这出戏。
不仅“太白酒”酿帝王,醉美人,醉天下英雄豪杰,还醉诗仙、酒仙李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送友人入蜀后,40岁的李白从故乡(今四川江油)出发去长安,他沿着当年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褒斜栈道的路径,翻秦岭,出斜谷、经齐镇、慕名来眉县,寻访金渠太白酒。当他下到酒馆,自斟自饮,月上太白山,“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觉着酒味锦甜,醇香幽远、酒兴好浓,多饮几杯,带着几分醉意,住进客店。当晚,夜不成寝,披衣下床,窗前遥太白雄姿,蜀道之艰险,涌上心头,感慨万千……“李白斗酒诗百篇,太白美酒醉诗仙”李白诗兴大发,一挥而就写成千古名篇《蜀道难》,他在诗中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奔放的感情,夸张的描写,雄肆的语言,歌颂了祖国奇险壮丽的山川。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唱。李白到长安后,以此诗谒见贺知章,贺不禁拍案叫绝,赞美曰:“公非人世之人,可是太白金星耶”,李白并与贺知章交好,与之成为当时有名的“酒中八仙”。从此李白就有“谪仙太白”的雅号,并受到朝廷重用。李白在《对酒忆贺监并序》中忆那次奇遇:“四月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为谪仙人”。“谪仙太白”的美名使李白与“李白酒”结下不解之缘,也使李白酒在唐代名声大震,进入昌盛时期。长安店家酒肆纷纷悬挂“太白遗风”、“太白酒家”,太白酒由关内走向关外香飘九州。
太白酒独特工艺
太白酒的生产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如熟糠拌料、缓火蒸酒、大火蒸粮、截头去尾、适温流酒、回酒发酵等。
如今的陕西省太白酒厂仍然沿用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并采用秦岭主峰太白山的雪融之水作酿浆,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大麦、豌豆进行中高温制曲,采用传统的混蒸混烧法,秉承百年老窖发酵,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经过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6大过程和数十个生产环节,且以秦地独有的酒海长期陈酿,精心勾调而成,因其发酵周期短,工艺和贮酒特殊,口味特别而自成一格,其晶莹剔透,醇香典雅,诸味协调,甘润挺爽,尾净悠长,风格独特,其味无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太白酒厂至今仍在沿用一种十分古老的贮酒容器——酒海,这种容器为一种血料容器,常以柳条编制而成,经过复杂的内壁处理,形成5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酒篓,为当地所独有。所有出厂的太白酒均须经酒海贮藏3年以上,经酒海贮存的太白酒口味独特,质量上乘,是酒中珍品,无上妙品。
太白酒系凤型酒,甘甜爽口,味道香醇,究其原因,归于太白山积雪溶化,经地下岩石沙土过滤,夹杂大量矿物质所致。有一则故事说,神仙达摩,想为穷人造福,在太白山修炼时,用拐杖从山上画了一条源,水淌至金渠镇,便是美酒。还有一则民间故事更有趣,古时眉县的酒坊很多,各家都想在质量上创优夺魁,便按照惯例,每年在斜谷关举行一次品酒会。到时候大小酒坊抬一坛自家的好酒赴会,以便让品酒会员品尝,排出名次、定出优劣。相传金渠镇有一小酒坊,虽说有祖传酿造秘方,但因势单力薄,连年品酒名列榜尾。这年品酒,吴掌柜怕再当倒数第一,便打发两个伙计抬酒前往。因天气闷热,两人口干舌燥,便以酒代水喝了起来。他俩商量着,反正师傅没来,评什么样就什么样。酒坛子不满了,到前边小溪添满了事。谁料,到会上品酒人员尝到金渠酒时,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回味无穷,妙不可言。这次品尝会上,这家酒名列榜首。两伙计回到作坊,吴掌柜问了情由,两人实话实说,吴掌柜顺水寻源,一直找到太白山上被称为“大爷海”的山顶湖,此溪水乃达摩师祖赐绳而开之金渠。从此吴掌握引该溪水酿酒,生意大红。山顶湖冬天盛着雪花,夜晚装着月亮,它离天最近,如同七仙女的镜子,清澈无比,水面上只要出现杂草和脏物,就会被神奇的净池鸟衔去,雄伟就是这样被柔情拥抱,浩瀚就是这样被点滴洞穿,如此的好水,怎能不酿出太白美酒呢!
近年来,太白酒厂在坚持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科学酿酒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了清香、浓香、兼香、营养、保健三大香型、五大系列、60多个品种。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欢迎各界朋友品购。
厂名: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厂址:陕西省眉县金渠镇
南浦牌太白酒是四川省万县太白酒厂产品,1963年和1980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四川省名酒,1980年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作为一个百年品牌,太白酒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典型的地域文化,厚重的人文文化,还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最典型的就是“人诚酒醇、传承真情”的宗旨理念,把做人、做企业、做事、做产品、做品质、做营销以及情感产品的属性统统包容在内。“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人诚酒醇,气正业兴”、“让经销商挣钱是工厂发展的硬道理”、“品质成就财富,创新推动发展,服务赢得客户,诚信振兴事业”、“质量信誉就是人格品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努力是无限的”以及写进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质量方针 “选雪水纯粮,积千古妙法;融现代科技,酿太白美酒;筑质量体系,保顾客需求;随时代俱进,与诗仙同辉”等等宣言,都体现着太白酒的一种企业理念、一种企业精神和一种企业文化。公司编写出版的“太白酒厂志”、“太白酒文化”、“太白酒楹联赏析”三本酒文化著作、“古老的太白酒”画册、“凤型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和“凤型白酒知识问答”两本技术专著,则充分体现了太白酒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企业文化。
其实,太白酒的发展也经历了过去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国企体制等的束缚,相当一段时期发展较慢,在经历了1998年企业几乎破产拍卖之后,近年来,才走上了公司发展的快车道。在以张吉焕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厂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以“两新”(新产品、新市场)求增量,使企业实现了“一年脱险(破产拍卖危险),两年脱困,三年步入良性循环,四年达到快速发展,五年进入全国白酒100强”的整体经营目标,使太白酒走出了一条在全国白酒生产下降中增长,在全国白酒市场严重饱和中发展的成功之路。2006年,太白酒以建厂50周年和新公司成立为契机,制定了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品牌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计划,提出了太白酒业发展的“二次创业”,即:公司发展的“四大战略”:大企业,争取在2010年组建以酒业为主体的太白酒业集团公司;大市场,努力提升太白酒品牌,争取在2010年将太白酒做成全国性品牌;大发展,公司后4年的发展速度平均保持在20%以上,积极稳妥地开发相关产业;大目标,到2010年公司的综合销售翻一番,突破6个亿,力争7个亿,到2015年综合销售达到10个亿。
太白酒感官质量特色为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清亮透明是指太白酒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无沉淀。
醇香秀雅是指太白酒清雅而不淡薄,浓郁而不酽腻,香味和谐,幽雅舒适。
醇厚丰满是指太白酒入口后使人感觉香味浓厚丰满,口味上富有极好的醇厚感。
甘润挺爽指太白酒口感圆润,挺拔有劲,甘甜爽口。
诸味谐调是指太白酒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均匀、平衡,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苦而不粘,辣不呛喉,香不刺鼻,达到诸味谐调,浑然一体。
尾净悠长是指太白酒后味干净,回味舒适,满口留香,久而弥芬。
太白酒香味组分特点介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之间,属凤香型白酒。从组分的总量上看,低于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其中总酸、总酯含量明显低于浓香型白酒,略低于清香型白酒。在酯类化合物中,最高含量的主体香乙酸乙酯在50—160mg/100ml之间,低于清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在15—100mg/100ml之间高于清香型白酒,低于浓香型白酒。最具特色的是其它香型白酒不含有的乙酸羟胺和丙酸羟胺成份。以上各香味组分均是形成太白酒独特风格的基础,也是与其它香型白酒的不同之处,具有不可模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