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银

碘化银

目录导航

化学信息

碘化银有α,β和γ相,在常温下β和γ相较为稳定,α相有较高的导电性,但是在低温条件下难以存在。β相为六方晶体,γ相为立方晶体。在146摄氏度以上α相会逐渐变为主导,它是体心立方晶体。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碘化银

英文名称:Silver iodide

英文别名:Silveriodideyellowpowder; Silver(I) iodide

CAS号:7783-96-2

EINECS号:232-038-0

分子式:AgI

分子量:234.77[1]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 亮黄色无嗅微晶形粉末, 有感光性。
pH:
熔点(℃): 558 相对密度(水=1): 5.67
沸点(℃): 150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AgI 分子量: 234.77
主要成分: 纯品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氨水,溶于,碘化钾,等
其它理化性质: 552[2]

在光的作用下,碘化银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3]

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亮黄色无嗅微晶形粉末, 有感光性。
pH:
熔点(℃): 558 相对密度(水=1): 5.67
沸点(℃): 150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AgI 分子量: 234.77
主要成分: 纯品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氨水,溶于,碘化钾,等
其它理化性质: 552[2]

生产方法

α型为亮黄色六方晶体。溶于氰化钾、硫代硫酸钠、碘化钾,微溶于浓氨水。[4]

用途

复分解法:将相对密度1.1的碘化钾溶液加入反应器中,边剧烈搅拌边缓慢加入相对密度1.1~1.2的硝酸银溶液,直至碘化钾溶液过量约3%左右为止。此时生成黄色碘化银沉淀,经静置、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经离心分离,在70℃以下干燥,制得碘化银成品。其KI+AgNO→AgI↓+KNO以上操作应在暗室或红光下进行。过滤的母液回收,副产硝酸钾。[5]

碘化银微粒的发生方法有:

(1)碘化银发生炉。在碘化银发生炉中燃烧碘化银丙酮溶液(加有碘化纳、碘化钾或碘化按等助溶剂),以使碘化银蒸汽在空气中冷却结晶成微粒。

(2)碘化银烟火剂。将碘酸银同燃烧剂混合,制成碘化银焰弹、烟火筒等,在空中燃烧后迅速形成大量碘化银微粒。

(3)碘化银炮弹。碘化银同炸药一起在弹头爆炸时形成微粒。

(4)碘化银水溶胶。用碘化钠和硝酸银配制而成,通过喷撒形成微滴。不同方法产生的碘化银微粒成冰率有很大差异,碘化银发生炉和烟火剂的成冰率较高,而烟火剂和炮弹法则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率较高。撒播手段一般用飞机或高炮,但碘化银发生炉和烟火筒也可在地面使用,并靠气流和扩散进入云中。根据作业对象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催化手段和发生方法,以保证在云中要求的部位产生一定数量的人工冰晶。[6]

注意事项

用 于显影剂和人工增雨中的催化剂;

用于分析试剂;

碘化银和溴化银混合,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在人工降雨中,用作冰核形成剂;还能防冰雹、霜冻、雪和风暴。可用作热电电池的原料。在化学反应中用作催化剂。也用于医药工业。[7]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健康危害:口服、局部接触或职业性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银质沉着,发生局部或全身皮肤沉着症、眼部损害、慢性支气管炎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消防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碘化氢、氧化银。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操作处置与储存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个体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安全术语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法规信息

Do not breathe dust. 切勿吸入粉尘。

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1]

词条图册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