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

外伤性截瘫

目录导航

解剖生理

  脊柱是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其藉椎间盘、关节和韧带相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又是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肢体活动的重要结构,此外还有支持和保护内脏和脊髓的功能。除颈1、颈2椎骨构造、形状比较特殊外,余皆相似,分为椎体、椎弓、椎板、关节突、横突和棘突。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纤维环、上下软骨板和髓核组成,有连接椎体和吸收震荡的作用。从侧面观脊柱有四个生理弧度,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彼此有效的维持脊柱的生理活动。在椎管内容纳脊髓,脊髓的被膜有三层,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其外周为白质,中央为灰质。白质主要是由密集的神经纤维组成。灰质主要由大量的细胞体、树突和神经未梢组成,用以传导运动及感觉,以完成周围神经与大脑信息之间的传递。

病因病机

  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理改变,可分为脊髓休克、脊髓受压和脊髓本身的破坏三种类型。

  (一)脊髓休克型:脊髓本身无解剖学上的显著变化,脊髓周围亦无压迫性水肿或其他占位性病变,仅表现为功能上暂时性传导中断。临床检查,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和内脏功能不完全障碍,一般在1~3周后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不留任何器质性病变后遗症。

  (二)脊髓受压型:属继发性损伤,可由下列诸因素引起,形成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如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因血运障碍,水肿加重,使脊髓受压更为严重,一般持续1~2周。椎管内出血,硬膜外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蛛网膜间隙大,故早期不易引起脊髓受压。髓质内出血,可造成邻近的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破坏,脊髓灰质较白质更易出血,这种出血有时很广泛,可累及上、下数个脊髓节段。骨折、脱位或异物压迫,移位的椎体,碎骨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断裂的弓间韧带,或其他异物均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脊髓蛛网膜粘连,由于脊髓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组织机化,瘢痕组织形成,均可产生蛛网膜粘连或形成假性囊肿,压迫脊髓及马尾神经根。

  (三)脊髓本身,其损伤程度可有很大差别,轻度损伤,如脊髓突然一挫,脊髓本身无明显器质性的改变,往往表现脊髓休克,以后逐浙恢复,预后较好。重度损伤,可发生硬脊膜外血肿,随着血肿的被吸收,大部分功能可以恢复,仅留有少部分后遗症。极严重的损伤,可发生脊髓完全横断,神经细胞被破坏,神经纤维断裂,造成不可恢复的终身瘫痪。

临床表现

  (一)脊髓休克:为脊髓受伤以后所表现的在损伤节段以下继发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功能丧失的临床现象。轻伤病例这一表现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恢复,不留后遗症。若损伤程度较重,这一表现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常需3~6周后才逐渐出现损伤节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动。

  (二)感觉障碍:在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复后,感觉才能逐渐出现。有时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门及会阴部可有部分感觉保留,表示脊髓损伤是不完全性的。

  (三)运动功能: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充进。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

  (四)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后瘫痪肢体的反射逐渐变得亢进,肌张力由弛缓转为痉孪。

  (五)膀胱功能:在不同时期的脊髓损伤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性膀胱。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休克逐渐恢复时,表现为反射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当脊髓恢复到出现反射时,刺激下肢皮肤即可产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则表现为孪缩性膀脱。

  (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高热、无汗、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等。

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即可确诊。外伤性截瘫应与脊椎结核和肿瘤引起的截瘫相鉴别,通过X线片等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二)取穴与部位:肾俞、脾俞、胃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三)主要手法: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搓法等。

  (四)操作方法:以胸腰段脊髓损伤为例。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侧,用手掌或拇指自上而下推揉胸腰段损伤部位两侧夹脊穴及膀胱经路线,反复操作4~5遍。

  2.接着用拇指点揉督脉路线和两侧相应的夹脊穴和膀胱经俞穴,通过刺激脊神经后支,达到刺激损伤段脊髓神经的作用。再用一手掌搓揉患者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医者用掌指关节处自臀部开始按揉下肢瘫痪肌群,反复5~6遍,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萎缩的肌纤维增粗,恢复肌力。再用拇指点揉环跳、委中、承扶、承山等穴。

  4.患者仰卧位,医者拿揉患者股四头肌,然后用拇指揉拨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尔后缓缓屈伸、旋转活动瘫痪的肢体。再压放气冲穴结束。

  若患者大小便失常,应在其腹部加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摩数分钟,尔后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预防措施

  1、饮食保护,预防腹泻

  截瘫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肛门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

  2、安全保护,预防意外

  截瘫病人皮肤感觉丧失,行动不便,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病人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病人自己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3、运动保护,预防感染

  截瘫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户外活动少,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要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床上上肢运动。如利用哑铃、拉力器、床上拉手等进行锻炼。并应尽早坐轮椅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4、心理保护,预防自卑

  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应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地向其解释病情,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现状,坦然面对现实,并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外伤性截瘫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有强烈的自卑感。患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残废人,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食,并常有自杀倾向。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在经过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各方面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平稳,已经开始接受了自己已经截瘫的现实。这段时间患者难免会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患者自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残疾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甚至会出现绝食和自杀倾向;或者盲目有病乱投医,不肯相信自己一直这样。面对这些情况家属朋友们切不可任由患者自暴自弃,而是要积极引导,让患者坦然的面对接受现实,并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泌尿系护理

脊髓损伤后,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表现为尿潴留。当膀胱内尿液积聚,压力增高时,尿液便会自行溢出,患者不能控制。而且膀胱内残留尿液多,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这时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导尿时要定时放尿、排空膀胱,维持膀胱的容积。撤除导尿管后,要定时按摩膀胱,控制排尿。可由轻到重从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直至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

皮肤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差,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定时进行翻身及皮肤按摩非常重要。要鼓励病人自己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练习自己搬动下肢翻身、床上坐起及用双手撑起躯干,抬起臀部,减少局部受压。

预防感染

截瘫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户外活动少,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要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床上上肢运动。如利用哑铃、拉力器、床上拉手等进行锻炼。并应尽早坐轮椅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饮食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肛门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

安全护理

截瘫病人皮肤感觉丧失,行动不便,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病人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病人自己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自觉调节心理情绪。

功能锻炼

由于病人截瘫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功能丧失,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屈曲挛缩、足下垂等。不但要帮助患者经常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还要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如踝关节保持在90度左右,防止下垂。并根据康复的要求及病人的情况、兴趣,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锻炼病人不依靠陪护,独立完成翻身,穿脱衣、裤、鞋袜,处理月经,自己放便器大小便等。

注意事项

  (一)对瘫痪病人,要加强护理,防止褥疮、泌尿系感染和便秘,如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瘫痪的信心,重视全身功能锻炼对瘫痪肢体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瘫痪肌群,鼓励病人采用不同体位方法进行锻炼,增强瘫痪股体的功能活动。

推拿疗效

  推拿治疗不完全性截瘫,趾端有痛觉存在的病例,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本病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损伤段的脊髓神经的神经干、肌肉和关节,以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对于脊柱畸形的矫正、非感染性炎症的消除,瘀肿的消散、吸收有明显的效果。

 

治疗医院

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截瘫科)

北京304医院(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院

北医三院

北京301医院等

 

科研技术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的神经修复疗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治疗,是世界先进的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疗法可以从根源上改善骨科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与肌肉及组织营养供给、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修复脊髓损伤、骨纤维病变、促进患者微循环改善,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避免由骨科疾病引发的眼、肺、肌肉、骨骼病 变的产生,是骨科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