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

济阳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济阳区济阳区虞舜至夏朝时为部落酋长季则氏之地,商初为逄伯陵方国之地;商末为古国蒲姑之地。从姜集乡刘台西周墓中出土的铜器上,多铸有"洚字",可作为商初县境为逄伯陵之地的佐证。

西周,吕尚封于齐国,灭蒲姑,县境遂为齐国地。

春秋战国,县境为齐国的犁邑、着邑、崔邑等地。

秦朝,推行郡县制,县境西部为漯阴县地,其余为着县地。两县先属齐郡,后属济北郡。

西汉,置朝阳县、营县,县境西部仍为漯阴县地,中部为着县地,东部为朝阳县、菅县地。漯阴县属平原郡,其余3县属济南郡。

东汉,县境仍为以上4县地,4县均隶属济南国。

三国,县境、置县及隶属情况同东汉时。县境为魏国辖区。

西晋,撤销菅县,县境为漯阴、着、朝阳3县地,属济南郡。

东晋,县境先后为"十六国"中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地,所属郡县不详。

南北朝,县境先为南朝刘宋的侨临邑县、侨高唐县与着县、朝阳县地。侨临邑县属侨魏郡,侨高唐县属侨平原郡,着县、朝阳县属济南郡。以后为北朝元魏辖区,再后为北朝高齐所置临邑县与侨高唐县(朝阳县并入其中)地。临邑县属安德郡,侨高唐县属东平原郡。

隋朝,初又置朝阳县,公元596年改朝阳县为临济县,改侨高唐县为章丘县,济阳县境时为临邑、临济、章丘三县地,属齐郡。

唐朝、五代,县境置县情况同隋代,各县均属齐州。1001年临济县并入章丘县,济阳县境遂为临邑、章丘两县地,属山东东路齐州。1116年齐州升格为济南府后,临邑、章丘两县属济南府。

南宋,济南府知府刘豫降金,济南府遂为金国地。是年11月20日,割章丘、临邑二县各一部境域置一新县,因县境地处济水之北,故命名为济阳县。济阳县时属济南府。

元朝,济阳县属中书省济南路。

明朝、清朝,属山东省济南府。

1913年,废府置道,济阳县属山东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

1927年,济阳县直属山东省。

1943年7月,抗日民主政权冀鲁边行政区,将济阳县并入齐济县。

1944年1月,撤销齐济县,恢复济阳县,济阳县属渤海行政区二专区。

1949年7月25日,撤销二专区,建立泺北专区,济阳县属泺北专区。

1950年5月9日,属德州专区。

1956年2月24日,改属惠民专区。

1958年12月29日,济阳县并入临邑县,属聊城专区。

1960年秋,改属淄博专区。

1961年10月5日,济阳县建制恢复,属德州专区(1978年7月1日德州专区改称德州地区)。

1990年1月1日,划归济南市,为市管县。[2]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以国函〔2018〕86号文件批复山东省,同意对济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济阳县,设立济南市济阳区,以原济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济阳区的行政区域,济阳区人民政府驻济北街道开元大街129号。[7]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济阳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8]

区划详情

8个街道:济阳街道、济北街道、崔寨街道、孙耿街道、回河街道、太平街道、垛石街道、曲堤街道。

2个镇:仁风镇、新市镇。[8]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济阳区位于黄河下游北岸,鲁北平原的南部,县境隔黄河与历城区、章丘市、邹平县相望,东北、北部与惠民县、商河县接壤,西北、西部与临邑县、齐河县相连,西南与天桥区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6°41′—37°15′,东经116°52′—117°27′。济阳区总面积1076.2平方公里。[1]

地形地貌

济阳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平原)。由于历史上黄河屡次决徙,沉积物交错分布,淤垫不均,因而济阳县地貌具有缓岗、坡、洼相间和地面呈微波状起伏的特征。境内地势由西南而东北渐次倾降,坡度约为1/7000—1/8000。西南部崔寨乡一带最高,地面高程为海拔23.8米(黄海高程,下同);徒骇河以北的贾寨村、后楼村等地最低,地面高程为海拔14米。全区地面高程平均为海拔19.4米。地貌类型分为四种:缓平坡地、浅平洼地、决口扇形地、河漫滩高地。[9]

水文

济阳区黄河流经县内南部、东部4个镇办63公里,徒骇河、土马河流经县境北部5个镇办,横贯东西56公里,另有提水渠26条、排水渠14条等大干支流,遍布济阳县。其中,黄河从崔寨街道解家村入县境,自西南而东北流经崔寨、回河、曲堤等8个镇办,过境流长56.5公里,滩区面积53.4平方公里;徒骇河过境流长56.4公里,流域面积880多平方公里;土马河过境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150多平方公里。[1]

气候

济阳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具有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年太阳辐射量124.4千卡/平方厘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济阳区境内的土壤发育在黄河冲积母质上,土层深厚,潮土是济阳县的主要土类,占96%以上。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及部分滩涂等地,共84975公顷。无一级地。二级地面积16013公顷,三级地67253公顷,四级地980公顷。五级地729公顷。[10]

水资源

济阳区水资源总量39705万立方米。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37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124立方米,每公顷地占有9794立方米。客水资源主要有黄河水及徒骇河水,二河总径流量多年平均在417.4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淡水储量5.742亿立方米, 淡水区净补给量1.451亿立方米。[10]

矿产资源

济阳区是胜利油田新开发区。开采量仅为蕴藏量的10%左右,每天可生产天然气8000-10000立方米,现已探明和准备联合开发的曲古1气井,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含甲、乙、丙烷80%以上。2007年7月26日,县境内崔寨街道的新阳煤矿成功进行了联合试运转。新阳煤矿井田东西向平均9.9公里,南北倾斜宽平均5公里,面积49.5平方公里,煤矿总投资达6.6亿元,煤炭总储量达3亿多吨,可采储量1亿吨左右,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可连续开采100年。[10]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4科13属15种,经济作物4科6属6种,瓜类1科2属6种, 蔬菜15科20属20种,药材15科15属20种,树种27科42属49种。野生植物主要有药用植物80余种。

  • 动物资源

养殖动物牛、马、驴、骡和猪、羊、兔、鸡、鸭、鹅等,还有蜂、鱼类8个种。野生动物有兽类6种,禽类6种,鱼类11科23种,昆虫6目24科74种。[10]

人口

人口

2016年,济阳区总人口57.85万人,比2015年同比增长0.5%。人口密度494人/平方公里,比2015年同比增长1.5%,出生率为15.94‰,比2015年增长6.39‰;死亡率为6.66‰,比2015年上升1.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8‰,比2015年增长5.1‰。

民族

济阳区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族、白族、满族、朝鲜族、藏族、壮族、蒙古族、苗族、布依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傣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11]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秦蕾
区委副书记 黄晓广、张鹏[5]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秦蕾
区委副书记 黄晓广、张鹏[5]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黄晓广
副区长 白宝强、董法明、纪东明、李宪亮、陈潇、李佃文[4]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黄晓广
副区长 白宝强、董法明、纪东明、李宪亮、陈潇、李佃文[4]

经济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红军
副主任 张方、杨玉美、李勇、陈忠心、赵元乾[4]

综述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红军
副主任 张方、杨玉美、李勇、陈忠心、赵元乾[4]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席 呼廷贵
副主席 张海军、张学兰、乔红兵、于爱华、毕义忠、孙经周
秘书长 盛伟[12]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主席 呼廷贵
副主席 张海军、张学兰、乔红兵、于爱华、毕义忠、孙经周
秘书长 盛伟[12]

第三产业

文化

2021年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亿元,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81.7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6.1:47.5:36.4调整为17.1:46.4:36.5。

2021年全年新增“四上”企业75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瞪羚企业10家、绿色工厂4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全区“四新”产业项目80个,“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6.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8%。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8%、5.9%。

2021年全区电子商务实现57.3亿元,增长146.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53.3%,外贸进出口增长50.6%。

2021年全年民生支出41.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加快推进社区安置房建设,城区4519套安置房竣工验收,3424户居民回迁新居,曲堤柳家社区、新市王家社区交付入住。创新社会保障机制,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指挥中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权益;医保“三重”保障作用凸显,医保卡实现跨省刷卡结算。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为全国典型,全国首个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联盟签约成立,“在济阳·济时办”被评为全国“2021政务服务十大品牌”。[6]

非遗传承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9.89亿元,增长11.0%,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分别为49.11亿元、2.25亿元、14.39亿元、1.07亿元、3.07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12亿元,增长9.3%。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8.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增速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21.8%,提高4.5个百分点。

2021年,济阳区及时有力做好雨雪等自然灾害应对,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62.26万吨,比上年增加0.97万吨,增长1.6%,连续2年保持在60万吨以上,谷物、花生、肉类、花卉保持增长。蔬菜产量101.17万吨,同比增长2.8%;肉类总产量2.11万吨,同比增长56.7%。猪肉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猪肉产量0.89万吨,增长25.5%。

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0.4%、19.9%。全年水产品产量0.3万吨。

2021年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55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33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知名品牌20余个,“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3家,产品达30余个。曲堤黄瓜、垛石番茄、仁风西瓜等农产品生产逐年增长,全区黄瓜产量71.96万吨,西红柿12.92万吨,西瓜2.21万吨。

2021年,济阳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全国典型,争取到12万亩全国试点任务。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创新,率先在全国实现粮食大额保险全覆盖。蔬菜产业实现扩面提效,蔬菜种苗年育苗能力突破5亿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8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3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3家,营业收入达到87亿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投入衔接补助资金6600余万元。全面强化兜底保障,7200余名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6]

特色名吃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9%,汽车制造业增长7.6%,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增长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7%,医药制造业增长26.0%,食品制造业增长20.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8亿元,增长21.2%;其中全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法人企业45家,过10亿元的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4%,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增长13.0%。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5.7亿元,下降8.2%。48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14.9亿元,增长6.1%。签订合同额239.7亿元,下降6.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08.2亿元,下降24.9%。[6]

交通

国内贸易合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增长8.9%。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9亿元,增长11.7%;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2.6亿元,增长8.7%。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增长9.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8.6%。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5亿元,下降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2亿元,下降12.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3亿元,增长22.3%。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9.1亿元,增长50.6%。其中,进口总额6.5亿元,增长6.7%;出口总额32.6亿元,增长59.9%。实际使用外资8742万美元,增长453.3%。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8亿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19.5亿元,下降3.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8%,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6亿元,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亿元,下降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亿元,增长7%;城乡社区支出9.4亿元,增长5.8%。

2021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8.4亿元,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254.0亿元,增长10.2%;非金融企业存款63.2亿元,下降3.4%;机关团体存款49.2亿元,增长8.1%;财政性存款1.8亿元,下降61.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4.7亿元,增长24.7%。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08.9亿元,增长33.9%;住户贷款185.8亿元,增长19.9%。

2021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12亿元,下降16.69%。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6.79亿元,下降17.40%;寿险公司保费收入4.32亿元,下降15.54%。各项赔付金额3.72亿元,增长2.06%。累计缴纳税款0.58亿元,下降53.25%。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5.6%。全部投资项目191个(含房地产投资项目26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3.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2.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5.9%。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7:21.4:77.9变化为0.5:19.6:79.9。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02亿元,同比下降25.9%。商品房销售面积96.0万平方米,增长2.4%。其中,住宅销售79.3万平方米,下降5.0%。商品房销售额66.6亿元,下降6.1%。其中,住宅销售额57.7亿元,下降9.1%。[6]

社会

邮电通信

  • 济阳鼓子秧歌

济阳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孕育于商周,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鼓子秧歌与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济阳鼓子秧歌伞、鼓、棒、花齐全,套路变化繁多,动作粗犷豪放,节奏欢快热烈,气势恢宏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奇葩。先后被济南市政府、山东省政府列入首批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济阳鼓子秧歌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一系列大型的演出活动。1993赴德、法两国参加国际艺术节和一系列民间艺术庆典活动,演出51场,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民间舞蹈之经典”、“迷人的东方芭蕾”。

  • 济阳黄河泥塑

济阳黄河泥塑济阳黄河泥塑济阳黄河泥塑,起源于黄河下流沿岸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济阳地处华北平原,南依黄河,北靠徒骇河,过去济阳地处黄河泛洪区,每到汛期农田常被洪水淹没,庄稼收成不好,当地农民为了养家糊口便到黄河岸边采泥,后经晾干用纱布过滤制成泥胚,制作出各种动物形象走街串巷,以此来维持生活。后期经过治理,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济阳的黄河泥塑便也传承发展下来,影响黄河下游的周边地区。

科技事业

回河老白家包子

回河老白家包子回河老白家包子白家包子选料上乘、坚持手工制作。其调馅用的配料是由专人专程到各地采购原料,自己研磨配制的,香油用的是纯真香油,灌汤用的是羊油,羊肉是本地没有喂过饲料,生长期在一年以上的大羊肉,而且必须是刚宰杀的活羊。羊肉在使用前需在锅里煮5个小时以上。面粉选用的也是优质粉。

因其选材优质,精工细作,白家包子保持了传统的口味:皮薄、松软、有筋道,馅多,入口清香,油而不腻。因而白家包子店铺虽然面积不大,但日销售量却可达到6000余个,营业额可达2000余元,成为享誉方圆百里的“百年名吃”。

垛石驴肉

垛石驴肉垛石驴肉垛石街杜姓家族祖上曾任过清朝的七品官员,辞官后回垛石街老家谋生。一位同僚赠给他一个制作驴肉的秘方。因配方独特,肉品极佳,便入选成为贡品。“杜家驴肉”便由此出名。加之,垛石镇素有习武练拳的习俗,古有武馆、拳房等习武场所,常有武林江湖艺人集聚。他们多经食用后,把“杜家驴肉”美名传遍全国各地。

教育事业

济阳区域内有2条国道、2条省道,3条高速,同时设有6个高速出入口 ,形成“七纵七横”的道路框架。[2]

2021年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14.61万辆,增长6.1%;出租汽车87辆,下降20.2%。年末公交线路17条,公交营运车辆74辆,下降1.3%;全年公路客运量102.58万人次,增长8.3%。[6]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057万元,增长60.5%。年末固定电话户1.75万户,下降4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64万户,增长4.2%;互联网宽带用户17.36万户,增长5.2%。

202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3.1亿千瓦时,增长19.7%。其中,工业用电量6.6亿千瓦时,增长26.8%;农业用电量0.5亿千瓦时,下降1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亿千瓦时,增长16.8%。[6]

医疗卫生

2021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到121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达到7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R&D占GDP的比重0.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688人年,占从业人员比重3.7%。新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家。新增新型公共研发机构1家。引进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在济阳区建设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23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项,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2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94亿元。[6]

城市建设

2021年全区共有中小学学校38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初中14所,小学20所。学前幼儿园15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1147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6540人;小学在校生34466人。[6]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区拥有文化馆(站)及群众艺术馆8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线电视线路6432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4万户。加快“文化济阳”建设,区文化馆获评全国一级馆,济阳区被命名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区拥有体育场地709个,篮球场214个,足球场50个,羽毛球场42个,乒乓球场61个。等级裁判员165个,全年参与运动会2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2328人,获得市以上金牌81枚、银牌74枚、铜牌98枚。[6]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9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卫生机构床位2141张,卫生技术人员2871人。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建成全区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济阳区被确立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单位”。区妇女儿童医院、区疾控中心实验楼建成启用,区人民医院被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6]

旅游

2021年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32.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9平方公里。全年天然气供气量1271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260吨,城镇用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862.5万平方米,增长28.4%。自来水供水量2098.6万立方米,增长13.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6]

主要景点

2021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2µg/m³,同比下降22.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2,下降1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8天,同比增加1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2.5%;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加快推进绿化提升,新建游园、景观节点等5处,特色景观路4条,大树栽植50株,实施裸土复绿2.2万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

文物古迹

2021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0人,伤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5%、44.4%、66.7%。其中,道路交通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同比下降44.4%;死亡4人,同比下降55.6%;伤2人。其他工业企业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其中轻工业2起,死亡2人,纺织业1起,死亡1人,其他类2起,死亡3人。[6]

著名人物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2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76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0元,增长10.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52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71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29元,增长1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4:1缩小至1.78:1。

2021年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3万人,基本医疗参保人数44.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904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676元/月。新增城镇就业32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6]

荣誉

2021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95亿元,增长40.9%;接待游客233.53万人次,增长35.91%。[6]

词条图册

济阳第一党支部党史纪念馆

济阳第一党支部党史纪念馆济阳第一党支部党史纪念馆史家寺村距镇驻地8公里,地处济阳、商河、临邑三县(区)交界处,村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是济阳区“第一党支部”诞生地。2013年荣获济南市旅游特色村称号。

澄波湖

澄波湖澄波湖澄波湖,规划占地1.26万亩。其中水面面积1000亩,绿化用地2000亩,配套公建占地500亩,生态旅游、生态观光、娱乐休闲、餐饮、文化艺术、会展、体育运动训练、生态观光农业、园林、温泉健身、度假和高级住宅项目总占地3000亩。

济南海棠湾温泉度假村

济南海棠湾温泉度假村济南海棠湾温泉度假村济南海棠湾温泉度假村,是集温泉洗浴、住宿餐饮、会务健身、度假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商务综合体项目。位于济阳区以北,东邻省道248线,交通便利,北依风景秀丽、宽广的平原水库,占地面积约300亩。[1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