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对于MPV车型的痴迷程度相信在亚洲地区都能算得上是头一号了,没办法,他们地少人多,买车既然都需要“车位证明书”了,大概也就等同咱们国内要摇到号才能买到车的心态吧,都有“证明”了,干脆买台不怎么巨大的、又能必要时装下六七八个人的车型。那么,根正苗红的、属于汽车工业萌芽期便有的一款车型,MPV当然是不二之选。国外的很多地方,尤其是汽车文化发达的地区,对于SUV的痴迷程度没有如中国般“能治百病”的口碑,毕竟SUV不是一种汽车工业里传统分类下的车型结构,SUV最早脱胎自越野车、后经过当时几大车厂的运作下,渐成气候而来,当然,那已经是差不多要到九十年代后的事了。所以,SUV的历史悠久程度不能跟MPV和越野车、皮卡这类非轿车类的乘用车相提并论的,那就更别说那些国内最近流行什么“七座SUV”、关键是它们大部分“还不是全尺寸”,连个1.5T的SUV也跑去生硬地加两个第三排,看欧洲家用MPV的故事想多了吧?
开个头都扯远了,还是聊这次的主题吧,日系家用MPV三强:丰田(Toyota)Noah、本田(Honda)StepWGN、日产(Nissan)Serena。理论上,还有马自达Premacy,也就是国内的马自达5,跟上面的三台属于完全同级车型,只不过Premacy的车型早已在国内有售,所以没加入此文里,原本此文的命题是“四强”的,最后还是改为三强吧。包括Premacy在内的这四台家用MPV之间的战争应该始于2000年以后,正面对决也就是2005年以后的事了,毕竟几台车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出现得最早的是Serena、然后是Noah和StepWGN同期、最后是Premacy,但马自达进入国内确实最早,当年海南马自达引进的就是第一代后译名普力马,而后该车在国际上统一改名为Mazda 5,属于第二代,现售的属于第三代,也就是说,Premacy无论叫啥,三代都能在国内找到。
图:现行国内有售的Mazda 5其实是Premacy的第三代车型,车架代号CWEFW。从2010年至今已经有八年,尚未有改款换代的消息。
接下来,我们就逐台浏览这三台没进中国或者准备进国内的日系家用MPV吧,这是一种完全有别于国内常见的欧系家用MPV设计,让很多人疑问到底这些是家用MPV还是商务MPV,但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它们几位都是血统纯正、市场地位明确的家用MPV,只不过它们被统一归为“日系家用MPV”而已。
丰田Noah
丰田Noah诞生于1996年,脱胎自LiteAce,相信国内很多早年的车迷对于LiteAce并不陌生,因为“面包车”这个称呼起源就是此车,当时港澳地区用这台平头小面包充当各种商用车、而且没有车头的设计更似一团面包因此得名,后来国内来自铃木和大发技术生产的“0.6小面”开始流行,其“面”字也是来自港澳的“面包车”一说。说到这里也不得不喷一下时下很多自媒体,总喜欢拿那些什么“国内译名”和“港台译名”作选题写篇文章剪辑个视频来对比一番、甚至自以为得意地嘲笑一番。个人觉得吧,做人看事首先得学会尊重历史、承认差距,这不单是正确看待汽车发展的事情,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三观吧!
老实说,以亚洲地区而言,必须承认港澳台地区得以于长时间跟西方社会接轨是历史事实,汽车文化比国内早了数十年,别人开始玩某些车的时候或者对某些车的称谓早已成为习惯的时候,咱们还没开放改革呢。所以,差距是必须承认的、而且事实也是不容否认的,晚到的就应该跟先行者学习,而现在很多媒体自媒体年轻人,初出个茅庐就不知天高、甚至枉顾汽车在中国发展历史、省略了国内汽车发展历史地胡编乱造、信口雌黄,媒体就应该有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严谨精神,政治我们不说,但正确的、现实的汽车发展历史有什么好羞于见人,或者说,以目前国内的汽车工业水平,又何来的底气这么夜郎自大呢?或者很不客气地说:中国的汽车文化或多或少地会毁在你们这批人手上!
图:第一代的NOAH,第一视觉有点儿像大发,再看有点儿觉得是ACE加个车头,不管怎么说都算成型了。
TMD俺又跑题了,继续聊车。第一代的Noah全名是LiteAce Noah,从2001年的第二代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独立车系,这也是丰田最爱干的事,很多新车系都脱胎于其他车系的做法早已屡见不鲜,例如Supra就是脱胎自Celica等等,你可以视为保守,也能视为步步为营,不管怎么样,Noah算是成功地跑出来了。第二代Noah其实国人并不陌生,早年的某自主品牌就“逆向研究”过并投产,而且无论车架还是引擎、布局等几乎就一模一样,它成为了国内前些年廉价MPV的代表作,因为底盘结构来自小型厢式货车的混合结构承载式车架,所以其承载能力非同一般,所以大部分都跑去当小货车去了,反而被用作家用MPV的并不多见。
图:是不是有点儿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进入2010年后,Noah的定位思路开始发生变化,精品化、豪华化、多功能化等思路开始注入车系,所以2010年出现了一台具有市场试探性质的Noah G Sports概念车,在第二代Noah上加入了一点运动化元素,让它看起来更年轻,更容易受年轻人群关注。到了2013年,第三代Noah推出时,已经全面地主打家庭化MPV市场,作为Alphard的缩小版,虽然造工、尺寸、配置等不能跟老大比,但作为一辆家用取向的MPV,排气量合适,两公升级别的3ZR-FAE引擎拥有150匹马力和19.7公斤米扭力输出,配七前速CVT变速箱,推动1.5吨车身、满载也很少过两吨的体态而言算是刚好够用,笔者曾不止一次乘坐或者驾驶第三代的Noah,给我的感觉是“毫无压力”,很是舒适之余还略带轻度豪华感,车内空间明显地就是那种向上要空间的设计思路,加上还有双天窗、双电滑门等的设备,以家用而言足够了。
图:2014年推出的第三代Noah,虽然侧面线条开始变得活泼,但车头造型一直被诟病为“猪脸”,不过底子精致了,后面怎么改都好说。
图:2016年经历一次小改款后,Noah的样子开始有看头了。
图:同级别中特有的双天窗设计,也是跟大哥Alphard看齐的设备,喜欢开扬感的话,同级的四者中Noah是不二之选。
不过,如果接触多了丰田Noah的话,尤其是接触过它的同级对手后,你突然会有种恍悟:这不就是家用MPV中的Corolla吗?无什特色,也很难发现它的缺点,在没开过混动版之前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力、不能开快车,但Hybird版多少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说真那句,给台这样的MPV你开,难道你还想要R63 AMG那样的气势如虹和排山倒海吗?起码Noah的坐姿就不会让你想着放肆。
图:从这个角度看,你觉得它像Alphard吗?
在日本国内,丰田店里的Noah有很多个版本可选,最便宜的是Noah X、Si版、G版,还有混合动力版,价格都是跨在300万日元(17.5万人民币)上下,最贵的自然是那些改装过的版本了,例如GR Sport版,而TRD、Modellista等改装子品牌都有外观动力等套件给Noah装身,总之不怕你抱怨说“千车一面”,就怕你不买它家的车(因为竞争太激烈,各家的定价全卡在一个区间里)。
本田StepWGN
之前我们有文章说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区分“家用MPV”和“商务MPV”,那就是看车架结构、座椅布局方式和中门开启方式。必须承认,这种分辨方式仅适合放在欧洲车型或者国内的消费市场较合适,但如果放在日本的家用MPV市场那就真要另起一行细细道来了。
日系的“家用MPV”几乎都以LDV(轻型厢式货车)作为参考,这也跟日系车厂们都经历过经济困难期、都研发过商用车的这段历史有关,也就是说,在相对高度整合的汽车工业体系的某一个车厂都有不同的车身结构产品,而家用MPV车型则算是一个阶段性产品,毕竟有些日系的家用MPV当时是作为大型MPV的低端搭配车型存在的,车厂也没有如他们大哥般投下大量的资源去更新换代,你看看Odyssey就知道了,经过多次更换底盘系统、甚至还分出了不同的地区版本,而作为小一号的、只投放在部分区域市场的家用MPV,消费圈子相对较窄,所以就会出现多代不换底盘、只是不停地换外观、换引擎、换内饰的做法完成迭代,说白了,作为MPV细分市场里的其中一环,家用MPV追求的不是操控性、动力性,日系厂商玩的是设备、人性化小设计,在安全性理念上,日系车厂更认同这种来自LDV的车架结构,也就是混合结构承载式车架,所谓的混合结构,其实很简单,把车子举起来,看看车底是不是平整的,然后还有呈方格状的大梁结构,例如目前国内现售的奥德赛和艾力绅就是这种结构了,如果论安全性,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的,毕竟,地球人都知道用轿车般的一体化承载式车架去对撼皮卡那样的非承载式车架结构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而这类混合式结构就充分吸收了两者的优势而打造的,安全性、尤其是乘员舱的安全性自然要比“顾前不顾后”的轿车底盘要强大许多。也就是这样的设计思路下,形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欧系家用MPV”与“日系家用MPV”的结构和内容上的分野。
图:这种就是家用MPV里所谓的混合结构承载式车架,如果从下面看的话,底部是如同非承载式车架那样的大量结构,所以充分满足了2+2+3布局下、各排位置下部的承载要求。
图:1996年推出的第一代StepWGN,使用B20B引擎,峰值马力有140匹。混合结构承载式车架下,为内部空间和中滑门提供了便利。
图:第五代StepWGN于2015年推出。最大特色是两个,一个是1.5T引擎,二个是不是电动但比电动实用得多的waku-waku尾门,也是唯一一台能被称为“五门半”的MPV车型。
图:2017年踏入中期改款,最大特色是前脸来了个全面革新,家族式样的全LED大灯组加上大面积镀铬鬼面罩,刚阳味十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