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自达3为基础,马自达创造了旗下的首款跨界车——马自达CX-30,这款产品原本被计划定位为马自达CX-4,但鉴于中国市场早已存在这款车型,这使得马自达最终以“30”来标记这款跨界产品。在轿车与SUV之间,它明显更倾向于后者,但就像我们在斯巴鲁品牌中所看到的,这样的跨界产品可以在提供舒适乘坐的同时,提供强于轿车产品的通过性,而这正是CX-30存在的意义。
用跨界定义多功能SUV,CX-30刷出存在感
前脸上的塑造方式已经与现有的马自达SUV们不同,尽管其家族化的盾形格栅仍旧抢眼,但是引擎引擎盖更偏向于轿车产品,它的运动感表达看上去不CX-5更加强烈,而这也将助定为车辆带给更低的风阻系数。
同时,车辆保险杠上的不同,也将会为驾驶稳定性提供强化效果,这里的辅助气孔是所有马自达产品中最大的,尽管这会让CX-30看上去有一点点颜值方面的缺失,可是它却能够在驾驶反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对于马自达品牌来说才是更加看重的。
从车辆尾端来看,它的掀背的确是SUV市场里最为流畅的,不同多想,这其实就是从新一代马自达3上继承而来的处理方式,但相对来说,CX-30可不是仅仅把马3的尾箱给抬升了起来那么简单。它拥有了全新的灯组,可以说这个长条状的不规则三角尾灯,是所有马自达里小申最为喜爱的,它仍旧坚持着以熏黑处理来展示运动感,但随着立体化效果的增强,它的质感可一点儿都不比华晨宝马X1差,而且这种强调之后的分层,还将会深入到车辆的整个尾箱盖上。
因为考虑到车辆跨界车的身份,马自达赋予了CX-30最为宽大的保险杠包围,就像车头的辅助进气一样,它在视觉效果上的欠缺会从实际效果方面得到弥补,CX-30的底盘离地间隙本来就非常高,这使得拥有宽大保险杠护板之后,其在道路通过性方面,甚至会比定位更高的CX-5,以及曾经的CX-7更强,这一点也是探歌,或者是宝马X1无法相提并论的,而斯巴鲁的部分SUV
取得成功也正是依靠这一方式。
尺寸限制后排空间,后备厢却很可观
在目前的国产SUV市场之中,大众探歌、丰田C-HR等等都将成为CX-30的强劲对手,它们所在的区间都是入门紧凑型SUV市场,而马自达CX-30这台车的定位自然也将在此。
4,395/1,795/1,540mm的三围尺寸还是能够令一些消费者满意,相比于大众探歌,它的长度优势已经达到了77mm,尽管其在宽度与高度上仍有一些欠缺,但这其实已经与丰田C-HR非常接近,而且这也是所有马自达量产车的共性,为了实现更好地整体驾驶与操控,满足低风阻要求的马自达们在高度上都相对保守。
你指望一台轴距为2,665mm的入门SUV提供多达乘坐空间呢?至少从这项数据上来说,它距离哈弗H6、本田CR-V这些标准紧凑车已经没多达差距,而且也在丰田C-HR面前取得了一定有四,在实际的静态乘坐测试里,后排座椅的腿部仍旧会有一字儿受限,但令我们意外的是,车身高度有限、掀背程度很大的CX-30,其后排的头部却没有那么紧凑。当然了,就像C-HR、探歌一样,它并不太适合3人同时乘坐,因为中央地板的隆起实在太高了。
考虑到车辆的入门身份,以及以上我们对尺寸与空间的分析,它能够提供430L的后备厢简直是意外之喜,毕竟轴距接近2.69米的探歌也才401L。
满足年轻人的心,内饰与操控均接近豪华
内舱的布局与设计应该是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我们不敢说它就达到了一些入门豪车的水准,但至少在宝马X1面前,它的设计效果也能够成为巴伐利亚制造商的对手之一。
非常简洁的内部座舱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尽管较为靠前的触控屏,会对一些身材矮小的驾驶人不太友好,但至少8.8英寸的显示面积还是足够提供高清的多媒体展示,而且它现在对于仪表盘、物理控制区以及变速箱的处理,的确是恰到好处的,极简的风格会令不少年轻人爱不释手。
当然,由于它在高度以及结构上的提升,我们在实际动态驾驶里,还是明显感受到了车身带来的侧倾,它比马自达3稍稍逊色,可是比起探歌等对手,CX-30仍算是鹤立鸡群,而且在防侧倾与车身稳定控制方面,它甚至比国产的宝马X1做得都要好。同样地,在同一样的入门市场里,马自达CX-30的操控力以及转向的精确度,还是所有非豪华汽车品牌里,最接近宝马X1的型号。
动力方面,海外测试车上搭载着改进后的SkyActiv-G 2.0L发动机,但在国产后,其或将与马自达3、CX-4共享动力总成,而其(1.5L四缸)117Ps的入门输出能力也将会稍强于探歌。我们当然期待未来它能够搭载上SkyActiv-X,涡轮增压会让马自达的SUV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之中,而就现在来说,它更加出色的内饰、更加稳定的控制力,以及匹配宝马X1的操控性,都将会成为探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