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什么是汽车桥壳
7b181b00568d
在学校的图书馆应该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建议去查查,网上是没有这些完整的图纸的,很多都是要收费的,我是没有帮你找到,查了很多网业都没看到! 汽车驱动桥故障诊断车速变化声增减,细听特征在瞬间。 改变车速咯噔响,齿轮损坏配合旷。 加速嗷嗷桥壳烫,间隙过小缺油量。 汽车提速嘤嘤声,局部过热查轴承。 高速声大减速显,哗啦哗啦轴承旷。汽车转弯嗒嗒响,差速器内有故障。 汽车行驶时,驱动桥发出较大响声,声音特征和出现时机同。有的响声随车速升高增大,有的响声在汽车起步或突然变速的瞬间明显,而有的则在汽车匀速行驶时响声明显。 应先检查驱动桥内齿轮油的存量、品质、粘度,视情况更换。然后进行如下诊断: ①汽车在起步、变速瞬间、车速稳定时,驱动桥内发出“咯噔咯噔”的金属撞击声。停车,然后转动驱动桥主动轴突缘。如果手感松旷(转动时突缘圆周方向旷量超过了3毫米),且有撞击声,是齿轮啮合间隙过大而造成异响。 ②汽车加速行驶时,驱动桥内发出一种连续的“嗷嗷”声,且随车速升高而响声加大。停车后触摸桥壳感到烫手,是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③汽车稳定行驶时,驱动桥内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哽哽”声,其节奏随车速变化,是齿轮啮合均匀,或是机件松动相互碰刮。 ④汽车转弯时,驱动桥内发出一种轻脆的“嗒嗒”声,严重时驱动桥抖动,是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啮合当。 ⑤汽车加速时,驱动桥内有时发出连续均匀的“嘤嘤”声,且随车速升高而增大,手摸驱动桥轴承处发热。这是轴承过紧。 ⑥驱动桥内发出杂乱的“哗啦哗啦”声,车速快响声大,且减速时响声更清晰,说明是轴承松旷发响。 二、驱动桥过热故障的诊断 打车桥壳温度升,先查油量和油质。 疏通桥壳通气孔,调整松紧和间隙。 汽车行驶一定里程后,触摸桥壳很烫手。如果仅在各轴承座部位烫手,是轴承紧;如果触摸桥壳各处均感烫手或较热,是齿轮啮合间隙过小或缺少齿轮油。
2024-05-02
1条回答
问
飞度外壳结实吗
0d480c5cdaa3
如果说结实,肯定一般,但如果说碰撞之后的安全性,其实并差,能够保证乘员的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
2024-04-30
1条回答
问
威乐用蓝壳是不是没有必要?
bb40ea2ea1e1
没有必要。对于发动机来说只要机油达标就可以了。如果可以的话道建议减小换油间隔。
2024-04-29
1条回答
问
黄壳机油用哪种好?
c96231c1a5bd
2008年的车辆还在质量保障期内,建议您两年之内选用厂家指定的机油,以免出现问题后,造成厂家拒绝索赔。如果是出了保修期以后,黄壳的5W-30、5W-40这两种机油对于凯越来说都适用。这两个标号的机油区别在于对车辆的低温启动性能同,过在北京地区使用您用担心,这两个标号的机油都没有问题。
2024-04-20
1条回答
问
电瓶塑料壳是什么价位?
匿名
电动车电瓶壳12AH的大约6元钱,20AH的大约7.5元,汽车启动电瓶105AH的大约21元。
2023-10-27
2条回答
问
唐齿变速箱后壳
7fa85d6ae5a0
1.首先入档时是否保证离合器完全踩下。2.车速还没降到一定车速就换入低速档时会出现打齿。3.车没有完全停止就挂倒档(带有倒档同步器的变速箱除外,一般中低档车都不带)4.变速箱油是否及时更换了,一般是两年更换一次,不同车辆不一样,可以查看说明书。5.离合器的问题。离合器是否出现了分离不彻底的问题,这个一般从起步时就能看出来。6.建议检查离合器间隙。
2023-02-11
2条回答
问
关于更换变速箱壳的问题
a9ad2b84c5d7
那要看你刮的严重程度了如果只是有裂缝 行驶时没有声响(这可以试一试) 里面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反正是要拆 不管你是波箱油底壳 还是壳体拆下后可以检查一下 里面的摩擦片 离合器片之类的
2023-02-11
3条回答
问
干式油底壳
ecd8a34630f8
有时候在一些高性能车上,会听说所谓干式油底壳的设计,在厂家的推广来看,仿佛这是一项高科技的设计,它更好的降低了发动机重心。而从车型的配备来看,确实只有那些排量大马力大的高性能车才会采用这种设计,特别是纯粹玩速度和操控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种设计真的一定好吗?如果是这样,为何在普通的民用轿车,哪怕是那些豪华轿车上都很少采用?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GT40和兰博基尼这类超级跑车都是采用的干式油底壳 要知道干式油底壳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先得知道普通的油底壳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换机油的时候通常是在发动机的底部上有一个放油螺丝,当这个放油螺丝打开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大量的机油涌出,从容量上看,至少有3-4升。这么多机油都停留在发动机内部,那么它们到底平时都待在什么位置呢?大家注意过放油螺丝为什么要布置在发动机的底部吗?其实,在发动机的底部正式储存机油的地方。这个部件就是油底壳,它就是指储存机油的容器。这个油底壳类似于一个长方形的盆型设计,与气缸体下部的曲轴箱相连,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曾经出现过的锐志漏油时间,就是这个地方的密封胶出现问题,导致密封不严而漏油的。 这里所说的就是大多数发动机中采用湿式油底壳设计方式,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时候,机油就储存在里面。这些全部回到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会低于曲轴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曲轴并不是浸泡在机油中的。因为一旦这样,曲轴的运转阻力会加大,而且会将机油转入燃烧室参与燃烧,这也就是我们在添加机油的必须保证一个合理的量,既不能少加,也不能添加过多的原因。由于油底壳和曲轴箱是相通的,所以当曲轴旋转时,曲柄连杆大头会随着曲轴的转动,一次次的转到机油里,这样它在转出机油液面时就会带出一些油滴或者是油雾,这些油滴后者是油雾就会溅到曲轴、瓦片之类的摩擦表面,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这种润滑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飞溅润滑,是不是很形象呢?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油底壳和曲轴箱共同行程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但有曲轴在转动,还有曲柄连杆在运动,同时还有为它们润滑的机油存在。它们共用一个空间,在平常驾驶的时候,机油的液面比较平稳,曲柄连杆大头一圈一圈的在有机油的下部和没有机油的上部不断的转换着,油滴也就不断的被溅起,润滑那些没有机会浸泡在机油里的摩擦部件。然而当汽车剧烈运动时候,这种润滑方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一个纵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急加速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机油在油底壳中会大部分流向后部。这样发动机后部的润滑油的液面要高于前部的。机油在这个空间中就形成一个楔形的的样子。后部机油液面的升高,虽然使曲轴也浸泡在了机油里,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润滑效果更好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机油液面的升高会带来活塞环窜油的机率。严重的话会行程烧机油和积炭的现象。而在发动机的前部似乎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还比后部的影响还要大。由于前部的机油液面很低,甚至在曲柄连杆大头转到最下面的时候都没有浸入机油里。这时飞溅起来的油滴就会很少,从而影响润滑效果,使其磨损加大。同时由于曲轴与曲柄连杆采用的滑动轴承,它是通过固定在曲柄连杆大头上的瓦片以及机油油膜构成的,大头内侧通过瓦片和瓦片与曲轴直接的机油油膜与曲轴相连,所以可以看出机油在这个滑动轴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由于需要润滑的机油少了,将直接影响到这个滑动轴承的效果。甚至可以发生烧瓦。如果发生了烧瓦现象,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发动机就需要大修了。反之亦然,当车子急减速时,润滑油又会冲到发动机的前部,形成一个与前面相反的情况。其次,我们再举一个横置的发动机汽车为例。当车子急转弯的时候,同样由于离心力的原因,润滑油会冲到弯道外侧的方向。而弯道内侧的机油液面就要低于外侧,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同的。虽然这些都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其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对于普通民用轿车而言,这些问题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湿式油底壳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驾驶需求罢了。但如果对于一款以极限驾驶为主的赛车型跑车,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知道在这种极限驾驶的时候,往往正是发动机转速最高的时候,也就是对于润滑的需求最苛刻的时候。 那么用什么样方式可以解决这种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问题而带来的影响呢?如果不让机油在油底壳中自由流动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没有厂家这样设计,因为在普通的湿式油底壳上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飞溅润滑,这也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干式油底壳。对于曲轴的润滑,我们同样这样就可以采用类似于凸轮轴润滑方式的压力润滑,这样一来油底壳就可以取消了,就好像谁也没看见在凸轮轴下部设立一个油底壳一样。那么机油液面较高对发动机的影响怎么解决呢?答案是,取消油底壳,在另外设置一个机油箱。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机油液面较高带来的影响了。其实这就是干式油底壳。它没有在油底壳中储存机油。更为准确的说是没有油底壳。在曲轴箱的这些运动的摩擦表面都是通过一个个量孔压出机油进行润滑。 这是由于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取消了油底壳的储存机油的功能,所以原油底壳的高度就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高度也随之降低,重心降低带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操控。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发生湿式油底壳那些由于激烈驾驶而产生的种种不利的现象。 但是,干式油底壳并非没有缺点。由于润滑油的压力全部都要来源于机油泵。机油泵动力则是通过曲轴的转动通过齿轮连接而来。虽然在湿式油底壳发动机中虽然也需要用机油泵来为凸轮轴提供压力润滑。但是这种压力是很小的,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很少。然而在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中,这种压力润滑的强度需要大很多。而且机油泵的尺寸也要比湿式油底壳发动机的机油泵大很多。所以此时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就更多一些。这就相当与机械增压的发动机一样,机油泵需要消耗掉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尤其是在高转速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增加,摩擦部件的运动强度也就增加,需要的润滑的机油也多,所以就需要机油泵提供更大的压力,对于曲轴动力的消耗也就加剧了。显然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普通的民用车发动机,因为它需要损失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不仅会影响到动力输出,而且不利于提高经济性。因此干式油底壳只会配备在大排量或者大功率的发动机上,而且装配的还是那些需要经常激烈驾驶的车型,特别是赛车型跑车。例如兰博基尼就是采用这种干式油底壳的设计的,对于它来说,提高极限时的润滑效果以及获得更低的重心是更重要的,而功率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排量等其他方面弥补,至于经济性,则是这种车型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所以说,无论是湿式油底壳还是干式油底壳的设计,都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这如矛盾的双方是时刻存在的。关键还是看驾驶者的诉求是什么,来决定那类油底壳的设计更符合市场。同时,也正是因为干式油底壳的这这种特殊之处,决定了它只会出现在少量的超级车型中。
2023-02-09
2条回答
问
油底壳 滤网
bec713d7829e
如果,他们拆油底壳的和你说的一样,那么我觉得很好笑,因为这样操作,是很多维修厂都这样,但是当着你的面这样干,就好笑了点,没什么事,毕竟那个油底壳是坏的,砸坏也没有关系,其实掰回去以后问题确实不大,过滤网,只是过滤比较大的东西,防止比较大的东西进入机油泵导致油泵损坏,可以不换,但是换的话你比较安心,至于拆油底壳变形那是扯淡,没人教你非得猛敲啊,垫个木头,两边慢慢敲击,而且是新装的,很容易出来,时间久的才难出来,新装的很容易就敲出来,哪里会变形,变形也不怕,他们赔啊,本来就不是一次性的东西,难道告诉你容易变形,后果就由你来负??,他们敢这样做你就可以投诉,那他麻烦就大了。
2023-02-08
3条回答
问
油底壳这样要换吗?
cee6c151a7f5
油底壳不渗油,机油传感器不报警的话不必换!但要关注壳体内部的油泥垢和碎屑!
2023-02-08
2条回答
上一页
40/12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