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为什么磁阻传感器实验前要调水平?
2023-09-06
0条回答
问
紧急紧急!!关于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的操作
永不离开
1.材料准备:烧杯,量筒,小细绳,足量的水 操作:将石头放在托盘天平上测量出石头的质量为m克,然后在烧杯内装满水,直至刚好溢出,再用细绳系住小石头,一手拿着绳子另一端将石头浸没在水中,用量筒装好进入石头后溢出来的水,测量下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头的体积V立方厘米,最后用密度公式:密度=质量除以体积,即可算出石头的密度.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2)_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3)天平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称重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称量时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长期不用要在盘架下面加上物体固定。 2.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N•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m)
2023-07-16
1条回答
问
初中化学物理实验注意事项
c19dd84d2069
物理化学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学会通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和数据处理,锻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4.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和科学精神。 (二)要求 1.作好预习 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书中有关的实验及基础知识,明确本次实验中测定什么量,最终求算什么量,用什么实验方法,使用什么仪器,控制什么实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记录表和实验时注意事项写在预习笔记本上。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动手做实验,首先要对照卡片查对仪器,看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提出,然后对照仪器进一步预习,并接受教师的提问、讲解,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接通仪器电源进行实验。仪器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基础知识与技术”中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不可盲动;对于实验操作步骤,通过预习应心中有数,严禁“抓中药”式的操作,看一下书,动一动手。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异常现象应仔细查明原因,或请教指导教师帮助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必须经教师检查,数据不合格的应及时返工重做,直至获得满意结果,实验数据应随时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记录数据要实事求是,详细准确,且注意整洁清楚,不得任意涂改。尽量采用表格形式。要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实验完毕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实验报告 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前及时送指导教师批阅。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简明原理、实验装置简图(有时可用方块图表示)、简单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和思考题。数据处理应有原始数据记录表和计算结果表示表(有时二者可合二为一),需要计算的数据必须列出算式,对于多组数据,可列出其中一组数据的算式。作图时必须按本绪论中数据处理部分所要求的去作,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中不仅包括表格、作图和计算,还应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例如:“所得数据列入××表”,“由表中数据作××~××图”等,以便使写出的报告更加清晰、明了,逻辑性强,便于批阅和留作以后参考。结果讨论应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查阅文献的情况,对实验结果误差的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做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这是锻练学生分析问题的重要一环,应予重视。 4.实验室规则 (1)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遵守一切安全措施,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2)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谈笑,不到处乱走,不许在实验室内嘻闹及恶作剧。 (3)使用水、电、煤气、药品试剂等都应本着节约原则。 (4)未经老师允许不得乱动精密仪器,使用时要爱护仪器,如发现仪器损坏,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并追查原因。 (5)随时注意室内整洁卫生,火柴杆、纸张等废物只能丢入废物缸内,不能随地乱丢,更不能丢入水槽,以免堵塞。实验完毕将玻璃仪器洗净,把实验桌打扫干净,公用仪器、试剂药品等都整理整齐。 (6)实验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实验数据要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在预习报告本上,不得涂改和伪造,如有记错可在原数据上划一杠,再在旁边记下正确值。 (7)实验结束后,由同学轮流值日,负责打扫整理实验室,检查水、煤气、门窗是否关好,电闸是否拉掉,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室规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化学实验工作的总结,它是保持良好环境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做好实验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的重要措施
2023-06-11
6条回答
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可做哪些实验
d1b6f1d7484f
有很多。比如你学的课程中有电路实验、模数电实验、单片机实验、各种仿真实验。其实你后期学习的专业课或者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都配有实验。
2023-04-03
1条回答
问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有哪些
08a5dae3c7a9
电机学的一些实验,主要是测量想要的数据; 电子技术的实验,一些门电路的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测量一些系统的函数; 电力电子实验,测量电力原件功能的实验........
2023-04-03
1条回答
问
光纤传输实验用什么作为发光器件,接收器件?
0bf699988619
光纤在通讯领域、传感技术及其他信号传输技术中显示了愈来愈广泛的用途,也显示了其愈来愈重要的地位。随之而来的电光转换和光电转换技术、耦合技术、光传输技术等,都是光纤传输技术及器件构成的重要成分。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传输和传输的频带宽度,上述各种技术有很大的差异,构成的器件也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实验了解这些特性及其对信息传输的影响,有助于在科研与工程中恰当地使用这一信号传输技术。
2023-03-28
3条回答
问
有已经做了发动机实验的车队吗?需要向你们请教个问题!
60a98daf82a3
其实一个已经足够满足散热条件,做两个可能达不到一个的效果,而且重量、空阻都上去了!
2023-02-17
5条回答
问
实验发动机时,什么在车下工作
c70fc677cf54
您好,最好是指定的实验车,还有需要设备齐全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很荣幸为您服务,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2023-02-17
2条回答
问
如何消除气垫导轨气流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e9c62a510f58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小速度,气垫导轨犹如一气帘矩阵,速度越快阻力越大.改善小车外形也是一种方法,减小横截面积减小阻力.再有就是设一阻尼系数,作为系统误差,计算中设计剔出.暂时就这些,慢慢研究吧.
2023-02-09
2条回答
问
氨气是否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e3d9895f67a7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败。 通过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1.喷泉的计算 根据充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 2.喷泉的设计 关键是如何使烧瓶内的气体大量地减少。 制作方法: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使用方法: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气体(a) 液体(b) 液体(c) 3.形成喷泉的组合 (1)UTP(常温常压下),NH3、HCl、SO2、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例如CO2与NaOH,SO2与NaOH等。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 (4)O2、N2、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1.NH3 水 水 NH3溶解度为1:700 2.HCl 水 水 HCl溶解度为1:500 3.NO2 水 水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4.SO2 水 水 SO2+H2O←=→H2SO3 5.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6.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7.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意:虽然NO2与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只要滴管中的水加多即可,就是让相同体积的气体溶与更多水中,从而使烧瓶 内外形成气压差,从而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 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 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②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 七、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体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八、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2023-02-02
2条回答
上一页
61/19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