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火箭和宇宙飞船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飞船:载人飞船又称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的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这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舱内设有能保障航天员生活的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控制飞船姿态的姿态控制系统、测量飞船飞行轨道的信标系统、着陆用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和应急救生用的弹射座椅系统。另一个舱是设备舱,它长3.1米,直径为2.58米。设备舱内有使载人舱脱离飞行轨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动火箭系统、供应电能的电池、储气的气瓶、喷嘴等系统。“东方”1号宇宙飞船总质量约为4700千克。它和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只能执行一次任务。火箭:火箭只是运载工具,他把卫星或飞船送入轨道就完成任务.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用途是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是在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的,一般由2~4级组成。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 许多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外围捆绑有助推火箭,又称零级火箭。助推火箭可以是固体或液体火箭,其数量根据运载能力的需要来选择。推进剂大都采用液体双组元推进剂。第一、二级多用液氧和煤油或四氧化二氮和混肼为推进剂,末级火箭采用高能的液氧和液氢推进剂。制导系统大都用自主式全惯性制导系统。在专门的发射中心 (见航天器发射场) 发射。技术指标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火箭对不同重量的有效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运载火箭按其所用的推进剂来分,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种类型。如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则是一种固液混合型的三级火箭,其第一级、第二级是液体火箭,第三级是固体火箭;美国的“飞马座”运载火箭则是一种三级固体火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天文的相关知识,个人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下天文论坛,很多论坛都是比较ok的网站。
    0 点赞
  • 1,所有零部件和设计都是中国自己生产和开发的吗?答:很大一部分是中国自己开发的,但是苏联解体后大量的科学家外流不乏外来因素,加之俄罗斯急需资金出售了很多技术,中国的宇宙飞船大部分是俄罗斯技术,但是火箭技术依旧是中国自己的2,中国航天事业目前完美无缺吗?中国技术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有没有致命的缺陷?答:没有任国家是完美无缺,包括美国,中国自然毫不例外。我国的技术优势是起步晚,有别人的经验,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比如说不会搞类似前苏联的巨型N1火箭计划,也不会搞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而且我国在宇航员和火箭的安全技术上,也吸取了美苏两国的经验教训,比如说我们的载人飞船有逃逸装置,我们的火箭发射平台有液态氮灭火系统,在点火未正式起飞的关键时刻如果发现异常,可以迅速关闭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氮迅速扑灭高温余火。保证安全,而不会出现必须发射的情况。劣势也是因为我们起步晚,很多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的火箭推力不足,并没有掌握煤油和四氧化氮的燃料的大推力火箭技术,由于我们起步晚尤其是空间实验领域,远没有美苏取得的技术成果多3,导弹技术和火箭、宇宙飞船的技术,是什么关系?即哪个技术带动哪个技术?答:人类最先研究的是导弹和火箭技术,二者当时密不可分,导弹是制导,火箭是人类最先掌握的动力,宇宙飞船是制导和火箭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时实行载人技术才出现的(即便是今天的载人火箭也是自动导航的,人无法再极大的加速情况下进行高精度驾驶)而反过来通过载人航天技术的平台,人类又取得了很多新技术,来改进制导技术和火箭技术4,导弹技术、火箭技术、宇宙飞船技术是不是军民两用的?目前,中国的状况如何?答:这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卫星技术就为军民两用,很多技术都是如此,但是像西方人那样,载客进行太空旅行,想打造一个新的产业,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意向。5,如果说中国的火箭技术、宇宙飞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技术,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即,怎么理解一流的航天技术三流的民用技术?问题出在哪里?答:就是粪青意淫,自吹自擂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