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活性判断的啊,活性越强,就越能做负极材料。 这里的活性指的是失去电子的能力,高中有个金属活动顺序表吧?记得吗?是钾k、钡ba、钙ca、钠na、镁mg、铝al、锰mn、锌zn、铁fe、镍ni、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因为锌比碳更容易失去电子,失去电子在电路中表现就是供给电子,这正是电池负极的特性。 比如,你可以用ag-zn做电池,也就是所谓的纽扣电池【有的地方也叫“电子”,就是那种很小的电池,一般验钞的那种发蓝紫光(实际上内含紫外线)的小电筒就用的是这种电池,有些计算器上也用这样的电池。】就是用ag做正极,锌做负极。 一般5号电池上,是用的cu做正极帽(里边也有碳棒),zn是负极材料。 当然,你也可以用al和zn搭配,不过这样的搭配就是zn做正极、al做负极。 排在前边的钾、钠等材料一般不用做常规电池,因为其活性太强,遇水都会反应,可以想象,它们做成的电池都会是熔融状态下的,实用性不大,用途一般有极强的针对性。 你可以自己做实验,用常见的al和zn,或者是fe,al一般有氧化薄膜,用做导电的时候要先把外边的al2o3刮掉。把这些金属片插进番茄、土豆里,用这些蔬菜的汁液作电解液,可以做成简易的电池,但是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大人在旁边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