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档位数量
变速箱通过齿轮组匹配发动机的转速,每一组齿轮对应一个挡位,每个挡位拥有不同的速比,挡位越多,每个转速区间分配更紧凑,相邻挡位的速比变化就越小,挡位切换也会更平滑
就好像电风扇一样,挡位越多,越容易找到合适的风速。所以在自动变速箱领域,挡位数量的多少,一直是衡量一款变速箱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
AT变速箱从早期的6AT过渡到了8AT,再到如今的9AT、10AT。CVT变速箱虽然是无级变速,但是也能模拟超过10个以上的挡位
而双离合变速箱最开始有6个挡位,但是从大众推出DQ200七速双离合之后,就一直停留在了7个挡位,直到近几年开始出现8速双离合
这不仅有些让人疑惑,为什么AT和CVT升级挡位这么容易,而双离合却这么困难呢?
升级难度的差异
首先,AT变速箱容易升级挡位的原因,是因为AT变速箱依靠行星齿轮和液力变矩器来进行动力的组合传递。行星齿轮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装置,它的自由度很大,重复利用率也非常高
比如爱信的6AT变速箱,实际上只有3组行星齿轮,依靠不同行星齿轮组的重复利用实现了6个挡位。到了爱信的8AT,依然还是3组行星齿轮,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了8个挡位
直到爱信推出了10AT,才增加了一组行星齿轮,这还是爱信偷懒的结果,隔壁本田用3组齿轮,依然做出了10AT变速箱
所以AT变速箱想要升级挡位数量,只需要研究行星齿轮的组合模式,并不需要对变速箱结构做出重大改造
至于CVT变速箱,由于是无级变速,理论上来说拥有无数个传动比,也就对应了无数个挡位。主机厂搞个模拟挡位,主要是为了实现手自一体模式,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而双离合变速箱从6挡升级到7挡并不复杂,因为6速的双离合有4个换挡拨叉,其中5挡单独使用一个换挡拨叉,所以想要实现7挡,只需要增加一个换挡拨叉即可,并不需要在结构上做出太大的改动
但是想要突破7个挡位,就需要面临各种技术难题。
第一个就是变速箱的重量和体积。双离合依靠齿轮啮合产生挡位,一个挡位就需要两组齿轮配合构成,不像AT变速箱可以靠行星齿轮,组合出多个挡位。齿轮组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变速箱的尺寸和重量
第二个原因就是输入轴承受能力不足。双离合一般拥有两根输入轴,一根实心轴作为第一输入轴,还有一根空心的第二输入轴。空心轴的承受强度不高,所以长度做得很短
如果为了增加挡位数而增加齿轮组,空心轴的长度就需要增长,以便承受更多的齿轮。如此一来,空心轴的尺寸和强度都需要重新优化,整个变速箱都可能需要重新设计
比如本田搞的8速双离合,在双离合中增加了液力变矩器,虽然减少了换挡冲击,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成本过高、油耗增加、换挡效率变差、变速箱体积变大、承受扭矩只有270牛米,最终只能用在2.4L的思铂睿和1.5T的讴歌CDX这样的车型上
写在最后
虽然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是燃油车依然拥有很多忠实粉丝,截止2023年的上半年,燃油车依靠70%的市场份额继续占据主流市场
虽然像变速箱这样精密的机械结构,已经很少有主机厂继续深入研究,但是它们依然还是马路上的主力军,只是新能源的冲击阻碍了变速箱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