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中的丰田汽车说电动汽车技术不成熟:跑慢点、否则伤身体

行业资讯
2023-05-24 00:20

丰田汽车首席科学家、研究院大咖Gill Pratt最近又说话了,其讲到:

不要过快过渡到电动车,并给予混合动力汽车更长的时间;向电动汽车过渡所需要的时间比人们预期的要长,而采用混合动力和其他燃料替代的方法将对环境和汽车行业更好。电池材料、矿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输电线路和季节性储能设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扩大规模,所以还不到全面电动化的时候。



一个耄耋老人和一群壮小伙子赛跑,小伙子们一股高歌猛进,老人被远远甩开;这时候老人说大家都跑慢点,否则会伤身体,然后自己还在暗暗加力。

这就是丰田汽车现在做的事情,追不上你就吓唬你,吓唬不住就诋毁你。

同行和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这句话似乎用在哪里都合适。

但是丰田汽车的观点也不尽然全错,丰田汽车正在经历汽车电动化过程中的阵痛,同时有很多车企都在经历相同的事情;丰田汽车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不论在日韩还是欧美,汽车产业链的建设很难通过宏观布局的方式去稳步推进,因为产业链的基础是资本,这些车企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推动技术革新。现在的丰田等知名汽车厂商依托的基础还是燃油车的产业链,想要实现上中下游的全面转型需要的是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想要说服一家家配套企业去转型,这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丰田汽车缺少可以依托的产业链,很难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具备高水平的电动汽车;丰田的合资企业倒是能够在中国市场里造出水平较高的电动汽车,可是以中企为核心的产业链打造车辆,这会给丰田汽车带来更多的麻烦与后顾之忧。

所以丰田才会每隔一段时间就站出来喊一喊,其他车企虽然不喊但也有一部分是支持丰田的。



现阶段要思考的丰田汽车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全面电动化对于“汽车行业”是否好。

截止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旧不足35%,刚刚跨越到鸿沟理论的大众用户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还有超六成的汽车是燃油车,一年里还有一千多万辆车来自制造燃油车的厂商。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燃油车市场空间被快速压缩;但是最佳结果应当是此消彼长,可是以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集群的规模来看,其是否具备在短时间里接住这一千多万辆汽车生产的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产,结果很有可能造成车辆品控水平的下降,而电动汽车的质量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丰田汽车说的没有错,要给混合动力汽车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完全电动化在短时间内还不现实,现在还不到完全摆脱内燃机的节点。

应当让新旧产业链一定程度的融合与过渡,用插电混动汽车进行一个长周期的过渡;不过这与丰田汽车还是没有什么关系,因其打造的混动车基本都是非插电类的“油电混合车/HEV”,这种车只具备插电混动或插电增程汽车的一个运行模式,只能以消耗燃油的方式用车,而插混汽车不仅有混动模式,平时用车可以用纯电通勤,只有这样的车才能够真正实现对环境的友好。

所以丰田汽车也确实是“高风亮节”,在日系汽车全系下沉的阶段里,在丰田在华市场前景异常迷茫的前提下!丰田汽车还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主要打造插混汽车的中国汽车品牌呐喊的态度确实值得敬佩——就当它们是这样想的吧。



丰田汽车有一点做错了,过于关注氢能汽车是战略性失误。

氢可不容易获得,制氢的方式或通过消耗煤炭、石油或天然气,或通过电解水;前三类常规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汽车电动化的初衷就是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与排放。

用电解水的方式制氢是清洁环保的,但是损耗太大。

一公斤的氢能在氢能汽车里转化为100公里左右的续航,把制备一公斤的氢所消耗的电直接充到电池组里,电动汽车可以续航500公里左右。

耗能如此之巨的制氢方式显然没有应用的价值,如果真的推动这种制氢方式,那电能势必会出现缺口;丰田汽车明明知道现在的可再生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和季节性储能规模还不够大,此时依旧坚持要搞氢能汽车就是错上加错。而且氢能汽车的本质只是增程电动汽车,与燃油动力增程车的区别只是用氢发电和用油发电而已,用氢的成本更高。



总结:丰田汽车的观点总有对的地方,过于激进的汽车电动化可能会带来一些行业阵痛;比如燃油车的价格战就是一种阵痛的表现,销量增势放缓也不例外,因为不少消费者在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面前不敢做选择。所以确实需要一个“时间表”,准确的倒计时才能让消费者勇于做出决定。

至于丰田汽车在华市场的未来已经不好分析,前景无法看好。




汽配观察员
汽修
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维修技术。
收藏 收藏
我来说两句~
暂无评论消息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