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人遗址共发现人类骨架18具,其中保存较为完整、葬式也较明显的有15具,其中有10具为屈肢蹲葬,3具为侧身屈肢葬,2具为二次葬。在一位老年妇女和一位中年妇女身上撒有赤铁矿粉。甑皮岩人的头骨特征表明其属蒙古人种,与现代分布在华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南亚各族较接近。其头骨上有若干“赤道人种”的特征,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体貌特征的结果。遗址中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具有旧石器时代的传统特点。甑皮岩人还用动物肢骨制成骨锥、骨键、骨针等。
另外,他们已学会制作陶器,其陶器均为手制的类砂粗陶,在露天烧造。遗址的文化堆积包含着大量蚌壳、灰烬等,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曾在此岩洞里居住了相当长的时间,当时他们的经济生活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从渔猎的对象看,除了江河沼泽中的蚌、鱼外,还有丛林中的鸟兽类,说明当时猎取对象的众多和狩猎能力的提高,并且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弓箭。此外,甑皮岩人已开始饲养家畜,他们已懂得将捕获的幼猪进行人工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