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旺乡办公楼勐旺乡北部与思茅区接壤,东部隔小黑江与江城县为邻,西部与本市普文镇相邻,南部以小黑江为界与勐腊县相望。全乡辖勐旺、补远、大平掌、瑶家4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 勐旺村委会有17个村、补远村委会有10个村、大平掌村委会有7个村、瑶家村委会有8个村。
2008年,勐旺乡国民生产总值7865万元,同比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64元,比上年增长26.56%;粮食总产量754.5万公斤;茶叶种植面积35752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5.46%,干毛茶总产量达1615.4吨,平均单价2000元,实现总产值323万元。大牲畜存栏5069头,出栏3381头,生猪存栏13063头,出栏5259头,畜牧业收入516万元。
勐旺乡勐旺中学1.供水:勐旺乡辖区有小一型水库1座(湾杆水库),小二型水库2座(曼洪、五七水库),小坝塘4个(曼怕、曼又、科联、刺菜溏),总蓄水量576万立米,辖区内有自来水厂一个,日均供水量700立方米以上,可为集镇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
2.供电:勐旺乡有变电站1座,装机容量2950千伏安,2008年拥有供电户数2792户,供电量约158万千瓦时,分四条线,总长89.5千米,变压器60台。
3.通讯:勐旺集镇规划区至2008年末拥有中国移动通讯基站2座,致富通基站1个,小灵通基站10座,23个自然村通程控电话,占72%,9个自然村通致富通电话,占28%;邮电通讯覆盖全乡,方便快捷。勐旺乡共有42个自然村,全乡通自来水的自然村42个(某些村由于管理不善,水管损坏严重,现饮用井水);通电的自然村 42个;通公路的自然村42个,占总数的100%,全乡有一半村寨道路得到硬化。农村固定住宅电话达1469部,占农村总户数的72%,移动电话1038部,占农村总户数的51%;电视覆盖率为80.4%,其中有线电视覆盖率为44.38%。公厕28座,垃圾池15个。今年以来,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共投入经费25余万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为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勐旺乡总人口12492人,其中农业人口11697人,占93.6%。有汉族、傣族、瑶族、基诺族四种世居民族;傣族、瑶族、基诺族占总人口的70%;其中,基诺族人口372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4‰。
勐旺乡冬蔬菜种植勐旺中学于1990年2月与勐旺中心小学分离后正式成立;至2008年末学校占地82亩,建筑面积4303平方米,拥有1幢综合教学楼,1幢教学楼,1幢学生住宿楼,1个学生食堂,2块篮球场,1块田径运动场等;配套了电教室、化学和物理试验室等。学校于1999年初顺利地通过了“普九” 验收;2008年末学校有14个教学班,656名学生,其中初一年级有4班,214名学生; 初二年级有4班, 210名学生; 初三年级有4班,232名学生;450名住校生;傣族、基诺族、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学校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师33人(其中本科毕业29人,4人专科毕业(正就读本科);中教高级1人,中教一级14人,中教二级13人,中教三级2人,未评3人),教辅人员2人,职工7人,教职工的配比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勐旺乡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沿着“生态立乡、粮食稳乡,畜特强乡”的发展思路,2008年粮食总产量754.5万公斤,人均780公斤;茶叶种植面积35752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5%,干毛茶总产量达1615.4吨,平均单价2000元,实现总产值323万元。大牲畜存栏5069头,出栏3381头,生猪存栏13063头,出栏5259头,畜牧业收入51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8%。
勐旺乡生态林 清朝道光年间,茶马古道起于普洱市宁洱县,经纳弄坝、黄草坝进入景洪市的勐旺坝,经过补远村而至倚邦经曼砖到达易武;历史上全程八站,共240公里;路面用青石板铺筑;西双版纳境内约100公里,勐旺境内50多公里,除勐旺坝子外,全在原始密林中穿行,古道宽3尺—5尺,由当时普洱府和当地茶庄共同投资修建。今天的勐旺南门口村是当时茶马古道关口,要进入普洱转销的茶叶必须有令牌才能入境;现在勐旺草皮街就是当时的商品交易场所。为了茶马古道正常运转,在勐旺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保存至今,现群众生产生活还在使用该桥,该桥宽3米,跨度8米,整座桥全部使用青石人工打砌而成。勐旺地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民族文化有傣族的“贝叶文化”,基诺族的“火塘文化”等鲜明的民族文化。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基诺族的“特懋克”、瑶族的“盘王节”。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