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婆婆

床头婆婆

目录导航

床头婆婆

听老人家说,小孩子不乖,晚上睡觉爱哭闹,可以在床头拜一拜“床头婆”(又称“床母”),

孩子就会乖乖不哭闹……

许多家庭尤其是家有年老一辈的家庭,家中若有婴儿出世,家长都会拜祭床头婆,

祈求床头婆保佑婴儿乖乖听话,健康成长。

传说,床头婆是儿童的保护神,从婴儿诞生一直到16岁,

都有床头婆“照顾”,所以要拜床头婆不单只是在婴儿诞生和满月时。

以后,若孩子生病或有其他异状时都可拜拜床头婆,

此外,每月逢初一、十五晚上或佳节时也要拜祭,以示感恩,而孩子满16岁那天,

则要再谢谢床头婆16年来的辛劳。

老人家说,千万不要去吵醒小孩,不然就会打断了他的学习,

令他无法成为一个精灵的小孩;也有传说人体身上的胎记,也是床头婆为了辨识婴儿,

而做出的“记号”。于是拜祭床头婆,便成了婴儿出生后3天要做的大事,

而以后逢初一、十五的傍晚要拜祭;拜祭方法很简单,只要1隻鸡腿、1碗油饭、12张四方金、1件宫衣和3支香。

在拜祭时,只要把这些供品放在打扫好的床上或放在床下舖的红纸上,

口中唸“床公床母,油饭、荐纳金来敬奉,保庇婴儿暝时好睏,日时好遊玩。”然后,

焚烧刈金和宫衣,之后供品要马上收起来,因为有些人认为,缩短拜祭时间,小孩也会较伶俐,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现代人拜祭床头婆也简化,只是準备些供品。

神话

神话1

床头婆婆床头婆婆凄美爱情成风俗

拜床头婆的由来,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名叫郭华的书生,去参加秀才考试时,路过苏州借宿旅馆,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姑娘一见锺情,当夜两人便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姑娘可怜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戚邻居知道,就把郭华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不久后,卖扇姑娘怀孕了,10个月后产下一子;为安抚郭华的灵魂,她经常把酒菜摆在床上焚香祭拜。当有人问她为何这样做时,她说是拜了床头婆后,可使孩子快些长大。从此,人们便仿效她。也有人认为,卖扇姑娘拜的其实是“契兄”(俗称情夫),所以拜床母,也就是拜“契兄公”。。

神话2

古人百子成福神

另一种传说是指床头公和床头婆就是周文王夫妇。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裏,正院的西配殿叫广嗣殿,里面供奉的都是送子娘娘和子孙爷,主神叫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据说,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2神就是床头公和床头婆,他们拥有很长的名字,那就是他们的“官名儿”。周文王名叫姬昌,为周族首领50年,是西周王朝的奠定者。传说,周文王活了97岁,原本有99个儿子,过后又在燕山收养了1名儿子雷震子,刚好凑成百子之数。所以,民间便流传周文王夫妇育有百子,夫妻俩人便成了“多子多福”的楷模,也自然备受祈求多子的世人顶礼膜拜。

酒祀床母茶祀床公

 

神话3

传说中床神有分床头婆(床母)和床头公(床公),床母好杯,床公好茶,所以人们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

在拜祭床公床母时,在睡房内置茶酒和糕点茶果等,祈个“终岁安寝”;

祭拜时间各地方不一,有的在除夕接灶神后,有的地区是在上元日后一天,也即是农曆正月十六日拜祭。

床母生日在七夕,所以七夕这天,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6时开始,在自己的睡房内供祭床母,供品包括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案之金纸),拜谢床母给予保护。

床神(床母和床公),妇女生孩子时及儿童出疹、出天花时,也都要祭拜床公和床母。当妇女顺利诞下婴儿后,也要在产房裏设置床母的神位祭拜,以感谢床母保佑母子平安。

传统习俗

花神床头婆联手

庇护小孩免受干扰

床头婆,福建人称之为“舖母”(床母),广东人称为床头婆,是1种民间信仰,如今在大城市已罕见,只有小地方仍保留这种传统习俗。

一般人认为,房间是传宗接代的地方,而在这过程中,小孩出世时,床上会有神明守护着他,也就是人们口中所指的床头婆和花神,所以传说凡是16岁以下儿童均由床头婆和花神来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人常指16岁以下儿童,还是在花丛中,意即是还未成年者,16岁以后才算是“走出花丛”。

所以,儿童小时候是由花神保护,在床上则有床头婆守护,使小孩不容易受到阴灵的“侵犯”,晚上睡觉就不会哭闹,也比较容易带。

其实,婴儿出世后,由于阴气重阳气衰,很容易吸引到阴灵靠近,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婴儿在娘胎时吸引母体的阴气,出世后也自然阴气较重,。

不过,随着小孩子一天天长大后,也慢慢吸引阳气,阴灵也自然不敢再靠近,这也是为甚么儿童在16岁未成年之前被指是受到花神和床头婆庇护。

从前的人拜祭床头婆,是因为以前人在孩子生病或哭闹不停,都是去求神拜佛,很少说会去求医,而拜床头婆也自然成为保佑儿童健康长大的民间信仰之一。

电影

《搜神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