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是一组以对某种特定物品、情境或活动产生过分的、不合理的恐惧,并伴有回避其所惧怕的对象或情境为主的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动物恐惧症 1、由某种特定的客体引起的强烈的恐惧; 2、恐惧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或心慌、出汗、震颤或发抖、口干、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部不适、恶心或腹部难受、头晕或站立不稳、寒战或燥热潮红、针刺或麻木感等; 3、预期性焦虑,就是在即将面对恐惧的客体之前所出现的焦虑; 4、对所恐惧的客体或情景极力回避; 5、患者知道所存在的恐惧以及回避行为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又无法控制; 6、对某些客体的恐惧和回避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精神痛苦,或妨碍其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正常社会功能。
广州海军医院精神科专家介绍,有些人只对动物产生严重的排斥于恐惧,然而大多人把这种人归类为胆小,其实这算是一种病态的恐惧症范畴,对动物的恐惧与通常的恐惧症患者不一样的是,患者经常容易产生幻想与幻觉,想象能力超出常人,任何一种动物与他靠近或者接触都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排斥感,严重者会有精神崩溃现象。
各派心理学家倾注了大量精力来分析、探究恐惧症的病因,但至今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恐惧症主要是悬而未决的儿童期的俄狄蒲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冲突的结果,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风马牛不相及,而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的神秘所在。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似乎更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他们认为,对某种动物的恐惧可来自儿童期曾有过的体验,也可受父母或其他儿童的影响而产生,如小孩目睹父亲遇到蛇的惊慌表现、母亲的谆谆告诫等。另外也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而获得,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Watson曾以条件反射法使一位原来不怕兔子的儿童后来见了兔子就恐惧(后又用脱敏疗法使该儿童恢复正常)。 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应娇小玲珑、惹人怜爱,而缺乏对女孩子坚强、勇敢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强化,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里,患者通过一些不良的自我暗示而逐渐形成了恐惧症状。
台湾作家曾提到他的妻子在生育前见了蜘蛛一类的小昆虫会大呼小叫,求助于人,而做了母亲后再见到屋里有此类昆虫,为了保护小宝宝,就勇敢地自己处理了,可见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1、认识疗法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动物恐惧症,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已。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机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2、脱敏疗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系统脱敏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厦门有效治疗恐惧症的医院
3、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中医在恐惧症中的独特、显著的治疗效果已勿容置疑,是综合治疗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静神定恐剂在临床上的使用,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可以让您快速走出疾病的困扰,希望所有恐惧症患者都能早日脱离疾病的痛苦,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