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城街道

蚺城街道

目录导航

历史由来

蚺城街道以蚺城山而名。蚺城山,即县治山,在城内,五阜起伏五星状,亦类蚺蛇。唐咸通六年(865年),始置弦高镇,又名蚺城(以城区地形似蟒而命得名)。天复元年(901)起为婺源县治。1938年称蚺城镇,1947年名紫阳镇,解放后历经城关、城关乡、婺源镇、城镇公社、城关镇、紫阳镇。2008年7月,江西省政府批准由紫阳镇划出花园域、涵春、文博、儒学前、蚺城、文公、天佑7个社区,香田、东岭坞、上梅洲、城关4个行政村设立蚺城街道,办事处驻凉笠山路。同年10月8日,婺源县举行紫阳镇、蚺城街道办事处分设移接交仪式,蚺城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婺源县城拥有天佑中学、紫阳中学两所江西省重点中学。

行政区划

蚺城浓缩婺源历史、文化、生态与旅游之精华,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于美丽的星江河畔,被誉为“文化

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家园”。

街道办下辖文公、天佑、蚺城、儒学前、文博、涵春、花园域、朱塘、瑞虹9个社区居委会和城关、香田、上梅洲、东岭坞4个村委会。[1]

文公社区于1999年12月正式成立,东依天佑社区,西邻星江河,南接文博社区,北靠朱塘社区,面积1.1平方公里。社区下辖17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1670户,5720人,低保户13户22人,军烈属38户。[2]

天佑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位于婺源县城北新区,东依潋溪路,西靠文公社区,南靠文博社区,北至瑞虹社区,面积1.0平方公里。天佑社区下设18个居民小组,有常住户2170户,总人口6210人。社区办公场所位于书香路36号,社区干部7人。[3]

经济发展

2014年完成财政收入1.72亿元;招商引资完成3600万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1亿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满意度逐年上升。[4]

社会事业

多年来,我街道十分关注民生,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扶持,2014年建成香田失地农民再创业培训学校,截至目前,共举办就业培训班16期,521位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发放小额就业贷款4680万元,促进创业473人,带动就业562余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26人。积极开展新农保、新农合、社保综合参保、大病救助、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2014年新农保参保率为100%,社保综合参保率达98.7%。新农合参保率100%,大病救助了96名患者,发放救助资金691247元,人均救助7000余元,极大减轻了患者的医治负担。[4]

文化底蕴

蚺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和南宋文学家、诗人朱弁故里。虹井、廉泉、“瑞虹门”、“保安门”等文化古迹保留完好,浓缩了婺源历史、文化、生态之精华。蚺城是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于美丽的星江河畔,是文化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家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