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将本量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临界点分析、各因素变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首先先引入几个概念:
贡献毛益—指销售净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成本、变动性销售费用和变动性管理费用。
单位贡献毛益,通过贡献毛益与销售量的比值推算。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
或:贡献毛益率=总的贡献毛益/总的销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业务量水平才可以补偿企业的所有成本——正好够本,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
BE=FC/(SP-VC)
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
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企业业务量如低于此点,就发生亏损;如高于此点,则取得盈利。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该指标说明企业要实现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业水平。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正常开工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表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与预计业务量之间的差额,经济含义是指现有的业务量再降低多少企业将从盈利状态转入亏损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产业务量=预计业务量-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业务量)*100%
销售边际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边际部分(即超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的贡献毛益率才构成为企业的利润。
一般来说,量本利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假设前提: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该假设要求企业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可以按其性态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按成本习性划分成本是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前提条件。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该假设要求销售收入必须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应保持完全线性关系,因此,当销售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化时,产品的单价不会发生变化。
3.产销平衡
假设当期产品的生产量与业务量相一致,不考虑存货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即假定每期生产的产品总量总是能在当期全部销售出去,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假设同时生产销售多种产品的企业,其销售产品的品种结构不变。即在一个生产与销售多种产品的企业,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产品的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各产品的产销额在全部产品的产销额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