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系妇产科专著,武之望辑。本书对《女科证治准绳》内容重加编次,分医论、医方二部,眉目更为清晰。本书初刊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为5卷本,次年重刻,康熙四年(1665),汪琪因“原版无存,世人每欲购求遗本,真如丹经仙,可思而不可得”,乃予笺择重订,删去武氏自撰6篇医论,增加眉批1430余条,改为14卷付梓。14卷本大量刊行,版本达36种。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此书,遂成此通行本。
全书5卷,卷1为调经、经闭、崩漏、赤白带下诸门。卷2分虚劳、血风、积块、浮肿、前阴诸疾等门。卷3~5分别为求子、胎前、临产、产后、乳病诸门,选方较详尽,后世视为妇产科的重要参考书。
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明代陕西临漳人,生于公元1552年,卒于公元1629年,享年77岁。武氏自幼习儒,万历17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县、吏部考功主事等职,晚年以少司马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卒于官。武氏尤长于医术,公余之暇常为人治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医学理论造诣很深。其所著《济阴纲目》,至今仍被誉为是中医妇科权威性著作。书中阐述了从调经、止带,到求子、产育以及产后杂病、乳疾等多种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本书系明·武之望撰著,是中医妇科临床专著。全书5卷,首述经带、血风、虚劳、积块、浮肿、前阴诸病;次述求子、胎前两纲;后列临产、产后、乳病。全书收方1736首,医理、方药、医案井然,为历代公认的权威性妇科专著。本次整理,是以明万历原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中医妇科临床医生及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总 纲
调经门
经闭门
崩漏门
赤白带下门
虚劳门
血风门
积块门
浮肿门
前阴诸证门
求子门
胎前门
临产门
产后门上
产后门下
乳病门
作者:(明)武之望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厚其衣服,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隐白、大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阴陵泉等穴是也。足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毋太饥,毋甚饱,毋食干燥,毋自炙热,毋太劳倦。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厉兑、丰隆、阴市、上下廉、三里等穴是也。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毋太饱。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少商、鱼际、列缺、尺泽、天府等穴是也。手太阴内属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
妊娠八月,始生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调密腠理,而光泽颜色。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商阳、二问、合谷、上下廉、三里、曲池、肩井、肩髃等穴是也。手阳明内属于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
夫医者,活人之事,而亦杀人之机也。今天下医书亦繁多矣,未尽其变,纸上陈言,何足为用?设沉疴当前,医士环视,生之乎?杀之乎?日杀之也。何以明其然也,拘泥古方,以疗今疾,如此者,医杀之耳。男子无论矣。女子之情,隐微难见,病不自知,而一委于医,医又不能得其隐微,望闻问无有焉,一凭于脉,脉其可尽凭乎?惟是妄意揣度,聊复从事焉。嗟乎,此何等事,而竟以意度之,想当然乎哉?然隐微亦难言矣。从其隐而隐之,则无乎不隐。如仓公之诊女子,知其思欲不遂,脉出鱼际一寸是也。从其显而显之,则无乎不显。如妇人因夫不归而发狂疾,哭泣无时,诟詈无度,医者迎而夺之,拔剑砍之,彼则匍匐不敢仰视,久之愈矣是也。岳武穆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也,亦医法也。吾因是而又知天一生水之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