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

临猗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临猗县临猗县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

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

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

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

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

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绥化郡均罢,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

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永兴军路河中府。金天德元年,猗氏、临晋属河东南路河中府。元属晋宁路河中府。明洪武二年,罢河中府,改属平阳府。清属山西省河东道蒲州府。民国元年废府,两县均直隶于省。

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解放。1949年2月15日,猗氏、临晋属晋南行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运城专员公署。1954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1958年10月,并入运城属晋南专员公署,1959年10月复分出。1970年,属运城地区行署。

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9]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临猗县下辖10个镇、4个乡、1个社区。[10]

区划详情

10个镇:猗氏镇、嵋阳镇、临晋镇、七级镇、东张镇、孙吉镇、三管镇、牛杜镇、耽子镇、角杯镇。

4个乡:楚侯乡、庙上乡、北辛乡、北景乡。

1个社区:临猗县城市社区。[10]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辖区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11]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30"--110°54′38″,北纬34°58′52″—35°18′47″。[12]

地形地貌

临猗县临猗县辖区经受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地貌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13]

气候环境

峨嵋岭峨嵋岭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日照时间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71.6小时,日照总辐射量为123.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最高气温19.7°C,极端最高气温42.8°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常发的天气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和干热风等。[1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临猗县总面积为1339.32平方公里,折合2045844.1亩;按国家统一标准分类,耕地101418.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9.57%;园地为490134.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96%;林地2590.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9%;工矿用地11294.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55%;交通用地5800.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8%,水域40197.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6%;特殊用地8483.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41%;未利用地89629.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38%;滩涂46608.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8%。[14]

矿藏资源

临猗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贫乏,只有粘土、砂、花岗岩等,但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砖瓦粘土矿分布广泛,境内二坡台地的荒沟荒坡储量丰富;砂矿主要分布在牛杜、嵋阳、黄河沿线的孙吉、角杯、东张等乡,黄河沿岸砂矿储量大约200万吨;石料主要分布在北景乡的马家窑、焦家营以北的孤山山脚下,可采储量大约200万吨;地热资源以里寺、三星台为轴心,呈东北沿南走向,面积119平方公里,总量12.42亿立方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型和氯化物硫酸钠型为主,水温在42°C—62°C之间,水中所含锂、氟、锶、溴、偏硼酸、偏硅胶等六种成份达到国家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2009年探测到焦煤蕴藏,以临猗万荣交界为中心,面积270平方公里,储量11.2亿吨。[14]

水利资源

临猗县临猗县境内黄河流经河段全长2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9512.2立方米/秒,是主要客水资源;涑水河在辖区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流经楚候、城关、牛杜、嵋阳、庙上、七级镇6个乡镇,35个行政村,流域面积985.44平方公里,全长44公里,为全县主要排污及泄洪道。辖区有大型电灌站151处,机电井3163眼,人畜饮水工程537处,建成防渗渠道3751公里,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94万亩。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945.1立方米,人均资源占有量为175立方米。[14]

人口

人口信息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79199人,其中男性人口242231人,女性人口236968人,性别比为102.22%。城镇化率达到40.56%,其中城镇人口194370人,乡村人口284829人。人口出生率5.28‰,人口死亡率8.91‰,人口自然增长率-3.63‰。[2]

民族分布

临猗县有回、满、蒙古、朝鲜、壮、苗、藏、布依、纳西等9个少数民族;截止2010年8月,共有宗教信徒6538人,宗教活动场所27处。[15]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靳国全[8]
县委副书记 丁格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靳国全
副县长 李朝霞、柳晋生、范海英、马武康、王鹏君、王海军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建莉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廉辉、卢展院、郝晓峰、李红阳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县政协主席 高力
县政协副主席 刘双胜、杨文斌、荆国杰、王旺林
以上信息参考资料均来源:临猗县人民政府[16]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靳国全[8]
县委副书记 丁格

综述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靳国全
副县长 李朝霞、柳晋生、范海英、马武康、王鹏君、王海军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建莉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廉辉、卢展院、郝晓峰、李红阳

第二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县政协主席 高力
县政协副主席 刘双胜、杨文斌、荆国杰、王旺林
以上信息参考资料均来源:临猗县人民政府[16]

第三产业

临猗县临猗县

文化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779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607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8%,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759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2%,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15277万元,同比增长13.6%,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895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5.2:17.4:47.4。一产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完成39064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7%。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5703万元,同比增长3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853万元,同比增长3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770万元,同比增长26%;非税收入完成14083万元,同比增长50.8%。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522万元,同比下降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179万元,同比增长19.5%;国防支出134万元,同比增长34%;公共安全支出9394万元,同比增长2.5%;教育支出52736万元,同比下降2.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853万元,同比增长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516万元,同比增长0.6%;卫生健康支出27411万元,同比下降5.5%;节能环保支出3959万元,同比下降34.4%;城乡社区支出11500万元,同比下降27.4%;农林水务支出35803万元,同比下降30.9%;交通运输支出3747万元,同比下降70%;住房保障支出5301万元,同比增长2.8%。

2021年,临猗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为101.1%。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累计下降2.8%,衣着类上涨5.4%,居住类累计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累计上涨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累计上涨0.2%,医疗保健类累计下降0.2%,其它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下降0.1%。[2]

交通

临猗苹果临猗苹果临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全国水果十强县”、山西省商品粮和商品棉生产基地。辖区商品粮、商品棉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7和1/8;以梨枣、石榴为主的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县有小麦、棉花、林果三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小麦、棉花、苹果、梨枣、江石榴等。临猗特产酱玉瓜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银奖。

2021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121913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1007884万元,增长8.4%;林业产值6507万元,增长201%;牧业产值83465万元,增长44.7%;渔业产值465万元,增长35.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01.7万元,增长5.4%。

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22795公顷,增长0.3%(小麦11019公顷,增长1.9%;秋粮11776公顷,下降1.2%,其中玉米10104公顷,增长2.3%);棉花种植面积106公顷,下降3.1%;油料种植面积1201公顷,下降9.7%;蔬菜种植面积3600公顷,增长37.6%;果园面积73412公顷,下降0.6%(苹果园面积42094公顷,下降4.1%);瓜果面积251公顷,增长25%;中草药材面积325公顷,增长135.3%。

2021年,年末猪肉产量16700吨,增长60.5%;牛肉产量118.5吨,增长16.2%;羊肉产量695吨,增长90.5%;禽肉产量2394吨,增长31.4%。禽蛋产量21127吨,增长17.7%;奶类产量1741吨,下降9.2%。年末生猪存栏17.2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9.7%;全年生猪出栏21.7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63.7%。水产品产量146吨,增长41.7%。

2021年,全县当年育苗面积333公顷,增长24.8%;四旁植林130万株,增长30%。[2]

社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6.9%,股份制企业增长2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私有企业增长22.6%。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0%。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32409万元,增长34.4%;实现利税41399万元,同比增长114.7%;实现利润29259万元,同比增长319%。

2021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有8家。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09257万元,同比增长29.1%;共实现利润总额1725万元,同比增长604%;上缴税金5622万元,同比增长7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6%;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6%。[2]

邮电事业

能 源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148102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2%。消费原煤82915吨;电力43841万千瓦时;天然气1024万立方米;氢气1050万立方米;汽油8.75吨;柴油256吨;热力1135690百万千焦;煤矸石60738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全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4%。

202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174258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804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4.6%;第二产业用电量87721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50.4%,其中工业用电量   86061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48117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7.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0371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7.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8159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投资项目完成418804万元,同比增长18.5%;房地产完成投资69355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8209万元,同比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155742万元,同比增长47.5%;第三产业投资254208万元,同比增长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完成306417万元,同比增长35.8%;国有投资完成181742万元,同比下降0.1%。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有15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18个,亿元以上项目35个,投产项目102个。

202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投资67649万元,增长8.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52万元,下降75.1%;其他用房投资1354万元,增长1340%。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5%。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117787万元,同比增长40.9%。

贸易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741万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县级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7275万元,同比增长14.8%;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0466万元,同比增长21%。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288620万元,同比增长6.5%;零售业完成441569万元,同比增长24.8%;住宿业完成2471万元,同比增长4.1%;餐饮业完成45081万元,同比增长15.8%。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8699万元,同比增长28%;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69042万元,同比增长12.1%。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进出口总额90761万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出口89188万元,同比增长34.7%;进口1573万元,同比增长178.6%。

金融和保险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3203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1903552万元,同比增长12.3%;非金融企业存款178565万元,同比增长27.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58791万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706520万元,同比增长8.9%;中长期贷款432262万元,同比增长36.1%。[2]

教育事业

地方文化

临猗文化源远流长,远古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境内皆有遗迹;春秋时期的郇遗址以及汉魏碑碣等珍贵文物尚存。临猗县1991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2009年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强县”。[12]

设施:先后兴建了文化综合大楼、文化中心、图书馆大楼、博物馆办公楼、县影院、县剧团排练厅等一批文化设施,建立健全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了三级群众文化网络。至2007年,全县拥有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群众艺术馆1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2500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

团体:1997年7月,临猗县王申村威风锣鼓赴香港参加“龙的光辉”庆回归大汇演;1998年春节,城关镇贵戚坊春蕾儿童文化园排演的鼓乐“果乡娃娃闹新春”,应邀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天南地北喜迎春”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好评。

戏剧:临猗眉户剧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坚持编演现代戏,深入山庄窝铺送戏下乡,被誉为“硬骨头剧团”。演出1.4万场,四次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大型现代眉户戏《一颗红心》、《涧水东流》、《唢呐情》三上银幕,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戏缘》、《张小民》获“五个一工程”奖,《酸枣树·甜枣树》获“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82项大奖,《十里花香》获第七届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23块奖牌。[17]

科技发展

1996年,临猗县在山西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工程。至2009年,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1406公里,其中国道36公里,省道74公里,县道240公里,乡道919公里,公路密度为9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巷道水泥路建设总里程1300公里。辖区形成了“一级路过境、二级路环乡、三级路通村、水泥路通户”的道路骨架。[17]

2021年,公路客运量 129.8万人,客运周转量493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582.8万吨,货物周转量560311万吨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数1503公里。[2]

卫体文化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546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51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2100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53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9.91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16.39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26万户。[2]

城市建设

临晋中学临晋中学

2021年,全县各类学校154所,其中民办学校25所。在校学生达到63658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8311人,初中11770人,高中8084人,职中2052人,幼儿园在园儿童数13288人。全县公办教职员工人数达到4668人。

社会保障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个数11个,技术合同交易额10861万元。2021年全县商标申请量705件,商标注册量881件。

旅游

2021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57个。其中国家办医25个,社会办医15个,村卫生所399个,个体行医118个。国家卫生技术人员共1322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152人,中级职称358人,初级职称812人。全县拥有病床位数2064张。[2]

旅游概况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335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83元,同比增长8.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8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122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1729元,同比增长9.3%。年末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2.7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61.33平方米。

著名景点

2021年,临猗县国土面积为1361.97平方公里。2021年,全县建成区总绿化面积591.89公顷,绿地率达39.01%,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67.5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06%,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6.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1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515公顷,建成区人口15.01万人)。

著名人物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6918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4041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50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29619人。参加失业保险28265人,参加工伤保险57847人。 [2]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