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荣县,地处东经99°07′--99°34′,北纬28°09′--29°10′。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北部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相邻,西南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毗邻。处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亚丁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中甸县"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国际旅游环线上。[3]
201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5869人,同比减少245人。201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559人,同比增加342人。其中:农业人口22127人,占总人口的80.6%,非农业人口5432人,占总人口的19.4%。男性人口13172人,女性人口12697人。[1]
得荣县 风光(5)"得荣"旧称"得隆",原为巴塘土司辖地。1911年"改土归流"始设县治。民国时期属西康省管辖。1950年成立人民政府,驻地松麦,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2年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巴塘县白松、茨巫、贡波3乡划归得荣,并将政府驻地松麦乡撤乡建镇。
2000年,得荣县辖1个镇、11个乡:松麦镇、斯闸乡、奔都乡、八日乡、日龙乡、徐龙乡、曲雅贡乡、古学乡、子庚乡、茨巫乡、白松乡、贡波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791人,非农业人口3000多人。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9%,其他如汉、蒙古、回、彝、纳西等10个民族人口仅占1%。 其中:松麦镇3899斯闸乡1178徐龙乡1477日龙乡1247曲雅贡乡1734奔都乡1899八日乡1385古学乡1977子庚乡1754贡波乡1183自松乡3366茨巫乡2692。全县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9%,其他如汉、蒙古、回、彝、纳西等10个民族人口仅占1%。
2004年,得荣县辖1个镇(松麦)、11个乡(斯闸、奔都、八日、日龙、徐龙、曲雅贡、古学、子庚、茨巫、白松、贡波)。
地处东经99°07′--99°34′,北纬28°09′--29°10′。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
北部与本州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中甸县相邻,西南与云南省德钦毗邻。县城松麦镇距成都市1024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4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12公里。总面积28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万亩,人均耕地1.5亩,人口密度8人\平方公里。
得荣县地处川西高山高原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
得荣县自然风光(20张)
由于第四纪以来受各种地质内外营力的作
得荣县
用,地表逐渐抬升,切割形成了典型的封闭式高山峡谷地貌。境内角峰刀脊、沟谷狭窄,山高坡陡,山脉和河流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5599米(下拥后山山峰),最低海拔1990米(金沙江边)相对高差为3609米。
得荣街景(5)东汉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元属朵思甘慰司都元帅府辖。明属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清雍正七年(1729),属巴塘宣慰司。宣统三年(1911),置利荣委员,民国2年(1913),置利荣县。民国14上(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1990年辖3区、9乡。县治松麦(现建松麦镇),距州府康定434公里,离省会成都792公里。
县名来历得荣,藏语意为"峡谷地带农区"。
2015年,全县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 2251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万人公里。[1]
得荣县新农村建设(5)得荣县的气候按地理地带性划分属亚热带,按中国气候区划分属高原气候区(即康滇气候区)。从得荣县局部气候条件来看,由于受西风环流的南支急流和印度洋气候控制,以及青藏高原和重重高山屏障的作用,太平洋气候影响极小,蒸发量大、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其气候垂直带普通常为5带,即:干旱河谷亚热带,海拔1990--2500M,年均温14--16℃,最冷月均温5--8℃,最热月均温22℃,大于或等于0℃积温5300℃,大于或等于10℃积温4458℃,年降水量308MM,年蒸发量2360MM,年相对湿度45%,年日照时数1967小时,年无霜期245天;半干旱暖温带,海拔2500--2750M,年均温13--15℃,最冷月均温1--5℃,最热月均温20℃,大于或等于0℃积温3880--4400℃,年降水量314MM,年蒸发量2443MM,年相对湿度54%。
年日照时数1739小时,年无霜期240天;中山温带,海拔2750--3250M,年均温9--13℃,最冷月均温-2--3℃,最热月均温16℃,大于或等于10℃积温2400--3800℃,年降水量360MM,年蒸发量1813MM,年相对湿度54%,年日照时数2092小时,年无霜期170天;亚高山寒温带,海拔3250--4250M,年均温4.5--8.8℃,最冷月均温-3.2℃,最热月均温11.2℃,大于或等于10℃积温930--2400℃,年降水量510MM,年蒸发量1135MM,年相对湿度67%,年日照时数2512小时,年无霜期126天;高山亚寒带,海拔4250M以上,年均温-1℃,最冷月均温-9.1℃,最热月均温7.1℃,年降水量540MM,年蒸发量987MM,年相对湿度76%,年日照时数2023小时,年无霜期120天。
由于特殊的地貌类型、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全县土地面积2869.34平方公里,含430.4万亩。其中高山、极高山413.2万亩,占总面积的96%,平坝17.2万亩仅占总面积的4%。全县现有耕地3.53万亩,占总面积的0.82%。耕地中:水浇地1.26万亩,人平0.62亩,干地1.54万亩,人均0.71亩。全县播种面积4.0315万亩,复种指数151%。全县有三类农业生产区域:一是高山一季区生产区,有耕地1.41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生产青稞、元根、洋芋、莲花白、萝卜、白菜等,粮食以青稞、洋芋为主。二是假二熟区生产区,有耕地面积0.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6%,生产小麦、玉米、青稞、洋芋、豌豆、荞麦、元根和各种蔬菜。三是海拔2800米以下的河谷两熟区。主产麦类、玉米等各种经济作物和蔬菜,经济作物产量都较高,但无成片种植习惯,目前,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中低产面积大,尚有70%的中低产田土需要改造。
得荣县草地资源多分布于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有天然草场200万亩;部分为林间灌丛草地,总面积为45.6883万亩。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产草量低,均为夏秋季节性放牧地,冬春季节的牧草全靠农作物稿杆和农户的割草基地来维持。
有人形容得荣县的森林植被为"头上戴帽子,脚上穿双袜,中间光肚子",的确反映了我县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海拔3250米以上的阴坡多为森林,山脚村寨周围、沟河沿岸有园林和风景树。全县有森林70万亩,木材蓄积量为578.1841万立方米,以松、杉、桦木等为主的优质木材占70%以上,有林果面积5000亩,主要种类有核桃、梨、桃、柑桔、石榴等经济林木,总计20多万株,年产水果800万斤左右,收入近200至400万元,随着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和农田防护体系工程的启动,该县植被差、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将得到有效遏制。
该县有"一江四河",均为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北向南经过县境西部和南部,境内流长104公里。县境内有4条主要河流、11条山溪、9个高山湖泊和200余处泉水。4条主要河流即定曲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长70公里;玛依河,由东向西流入定曲河,境内流长22公里;岗且河,由东向西流入金沙江,境内流长14公里。全县主要河道224公里,径流总量(不含金沙江)52.28亿立方米,电力理论蕴藏量达34.31万千瓦。全县有灌溉渠道243条、总长389公里,其中"三面光"水渠110条、101.3公里,"混凝土"水塘78口、容量17561立方米,保灌面积1.06万亩,解决了1.87万人、85671(只)的人畜饮水问题。全县有电站11座,装机容量2233千瓦,高压线路294公里,低压线路193公里,变压器163台,容量5970kv/A,全年发电量550万kw.h,至九七年底,通电2368户,通电率达71.3%。
得荣县有天然草场200万亩,森林70万亩,水域面积1.96亩,有各类牲畜113578头(只),其中耗牛、犏牛和山羊占70%,肉类、毛绒、皮类产品价廉质高,深受经营者和消费者青睐。有熊、豹、獐、鹿、羚羊等50多种珍稀动物和松茸、木耳、香菇、虫草、贝母、丹皮、黄芪、野枸杞等100余种高维菌种与药用植物,还有多种鱼类和水獭等水生动物。其中,松茸年产量达150--200吨。
县内基本探明的矿种有16种,30个矿点,主要有金、银、铜、铁、水晶、玉石等。但还需探明其储量、品位及开采价值。与此同时,得荣既有雄奇险峻的山川景观,又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下拥自然风景区、嘎金雪山风景区、白松茨巫田园风光、金沙江第一湾、"翁甲寺"佛教圣地等为内涵的"中国西部太阳谷"旅游业正在兴起。
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经济功能明显降低
据历史记载,得荣县河谷地带曾经有森林和灌木覆盖,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水土流失相对较少。但由于多年来的毁林滥伐、开荒、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建国后也因经营不合理,原始森林砍伐过度,毁林开垦,使森林生态环境再度遭到破坏。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金沙江、定曲河、玛曲河、许曲河、岗曲河两岸半荒漠化,干旱河谷范围扩大。
海拔2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因砍伐开垦,原始天然林变成残次林、灌木林地、森林面积、植被组成和森林群落类型减少,森林质量降低。
和森林息息相关的森林动物也因生息繁衍的环境恶化和范围缩小及人为破坏,其种类和数量也在减少。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生态、经济功能明显降低。
2、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草地生态是可再生资源,但多年以来,由于对草地资源重用轻管,超载放牧、挖药、毁草开荒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上鼠虫害严重、投入低、建设滞后等原因,草地生态系统明显退化。
中高山区植被稀疏,草层低矮,盖度小,产草量低,草质差,部分草地地表裸露,牧草地严重退化。
草地退化的结果,致使产草量降低,载畜量减少,蓄水保土等生态功能下降,草地区的水蚀、风蚀日益严重。
3、水土流失面积大,危害严重
因长期对森林植被的砍伐、破坏、过度放牧、陡坡耕作等人为因素和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的制约,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全县水土流面积为256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年土壤侵蚀量为1983.59万吨,侵蚀模数为7740吨/KM2.年,相当于冲走厚50厘米的土地59486亩,损失有机质168.61万吨(有机质8.5%)、全氮3.97万吨(N=0.2%)、全磷1.98万吨(P=0.1%)、全钾19.84万吨(K=1%)。
4、干旱、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由于得荣县地处西南干旱中心,是全省降雨量最少的地区,春旱、夏旱、伏旱、冬旱发生频率高。本来就少雨的干旱河谷,加上频繁的高温伏旱,使植被生长就更困难。
得荣县重大泥石流灾害、洪灾每年均有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至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近1亿元。
5、农地地力下降
得荣县有耕地面积3.53万亩。其中:水浇地1.26万亩,干地1.54万亩。所有干地均无灌溉条件,完全处于靠天吃饭状况。土壤石砾含量高,蓄水保肥能力差,加之改土、施肥等措施跟不上,广种薄收,对地力消耗较大,造成耕地地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高。
地处横断山系北段,金沙港河谷地带,沙鲁里山中段由南入境,南北纵列于县境东南北缘。北部嘎金雪山海拔4921米,其余诸峰多在4000米以上。峡谷深邃,岭谷市差2000-3000米。金沙江自北向南,流经县境西部和西南部边缘。定曲、玛依河自县北入,汇合后称松麦河,纳硕曲后西南流入金沙江。境内有高山湖泊9个,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山脊上,最的有古学乡的次仁错、子庚乡的错拉错。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地理条件控制,形成县境范围内降雨量少,日照时数达2900小时。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2700米以下低山河各区年均气温14.6℃,1月均温5.4℃,7月均温21.7℃;海拔2700米以上年均温政降10℃左右。年降水量308.8毫米。
得荣境内均为金沙江水系。金沙江从北向南切过县境西南部,有定曲河、玛依河、硕曲河四条主河流。
1)定曲河:源于塘县哈日拉山纵贯县境,全长222.5公里,境内流长70公里,流域面积2055平方公里。
2)玛依河:源于乡城县东均山,全长142公里,境内流长16公里,流域面积2602平方公里。
3)硕曲河:源于理塘县克日则洼,全长247.5公里,境内流长22公里,流域面积7446平方公里。
4)岗曲河:源于云南省中甸大雪山,全长91公里,境内流长14公里,流域面积2544公里。
得荣县树椒(5)得荣县主要特产有树椒、松茸、虫草、蜂蜜、核桃、荞面等。
树椒
树椒是得荣县特有的一种野生木本植物,成熟后色泽金黄,又名金辣。得荣树椒生长在树上,其富含各种人体
得荣县树椒
荞麦
得荣县杂粮作物之一,分为甜荞和苦荞,其果实外表粗糙,粒小壳厚,棱角波折。荞麦经过加工制成荞麦面,因其含丰富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颇受推崇。
职务 | 姓名 |
县委书记 | 黄进[4][5] |
县委副书记 | 廖大洪、赵永鸿、钱永强[5] |
职务 | 姓名 |
县委书记 | 黄进[4][5] |
县委副书记 | 廖大洪、赵永鸿、钱永强[5] |
职务 | 姓名 |
主任 | 肖扎西 |
副主任 | 格桑、降巴吉村、泽仁罗扎、倪月龙[6] |
职务 | 姓名 |
主任 | 肖扎西 |
副主任 | 格桑、降巴吉村、泽仁罗扎、倪月龙[6] |
职务 | 姓名 |
县长 | 廖大洪[2] |
副县长 | 泽郎初、缪荣、拉西、沈忠科、启布、扎西尼玛、桑文斌[2] |
职务 | 姓名 |
县长 | 廖大洪[2] |
副县长 | 泽郎初、缪荣、拉西、沈忠科、启布、扎西尼玛、桑文斌[2] |
职务 | 姓名 |
政协主席 | 阿郎[7] |
政协副主席 | 王继洪、格绒泽真、陈晓春、蒋丽[7] |
职务 | 姓名 |
政协主席 | 阿郎[7] |
政协副主席 | 王继洪、格绒泽真、陈晓春、蒋丽[7] |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65万元,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91万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21823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1万元,增长9.3%。三次产业构成为29.5:34.7:35.8。人均GDP由上年的22128元提高到24340元,增长9.9%。[1]
201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017亩,增长0.02 %;粮食总产量达12126吨,增长0.96%。各类粮食作物产量同步增长,其中:小麦产量2944吨,增长1.0%、玉米5012吨,增长0.085%。经济作物产量不断增加,花生97吨。其它农作物,蔬菜、瓜果类均有不同增长。
2015年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为66371头,比上年下降7.0%。其中:年末生猪存栏26266头,增长6.3%;牛存栏28152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994吨。
2015年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千22104瓦。拥有农用拖拉机76台;农用运输车35台机。[1]
2015年,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8972万元,同比增长99.2%,实现增加值4007万元,同比增长84.0%。
2015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3016万元,同比增长94.3%。[1]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008万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农户投资完成21214万元,同比增长228.5%。[1]
商贸
2015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5万元,同比增长30.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112万元,同比增长10.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873万元,同比增长106.6%。[1]
财政金融
2015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3110万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支出13794万元,同比增长8.2%;金融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219万元,同比减少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16万元,同比增长6.5%。[1]
2015年,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万余册。[1]
2015年,全县拥有普通中1所,小学13所。[1]
得荣县教育建设(6)2015年,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人民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疾控中心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1个。[1]
在得荣工作的援藏医务人员2015年,年内对县城破损道路和河道护栏进行了维修和维护。县城排污渠道清理淤积垃圾吨,增设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新增、补种绿化树棵,新增、补种绿化草地。城镇化率20.2%。[1]
2015年年末,全县从业人员在岗职工2386 人,同比增加2.9%。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1076千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759入元,同比增长 9.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8092元,同比增长15.0%。[1]
2015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0278人,同比增长13.9%;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79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573人。[1]
2015年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982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03万元,同比增长9.3%;邮政业务总量779万元,同比增长16.8%。[1]
得荣县自然风光藏族是得荣县的主体民族,占97%,另外还有汉族、纳西族、蒙古族。现在的得荣藏族源流是当地的土著、公元七世纪吐蕃帝国藏王松赞干布统一地域高原时,从今天的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江孜、贡布江达等地来的吐蕃人以及公元1451-1509年间,云南纳西王斯郎绕登向康南各地军事扩张时随军的纳西人三部分构成。
得荣属康巴藏区,信奉藏传佛教。县境内主要寺庙有龙绒寺、翁甲寺、得迥寺、兴艾寺。得荣藏民在朝觐佛像、佛塔、佛教圣地,或遇到活佛时,都要磕头。寺庙举行大的佛事活动和跳神时,各地群众也要到寺庙朝拜。而且,每逢吉日,都要去朝拜神山。
甘孜州得荣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隅的川滇交界处,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部,被誉为"最后的一片净土"、"乡格里拉的后花园"、"中国西部的太阳谷"。
"得荣",藏语意为"峡谷之地"。这里光照充足,当地藏民笃信佛教且崇拜太阳,因此此地被喻为"太阳谷"。关于太阳谷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在峨眉山思乡心切,一日竟然偷偷地离开峨眉向南方的故乡飞去,不料途中迷失了方向。忽然一道穿云破雾的金光挡住了去路,拨开一看,只见下面郁郁葱葱的山谷中阳光普照,一派祥和,白象心中大喜,遂降入谷中,忘掉了寂寞和烦恼,不觉一住就是千年。从此以后,笃信佛教且崇拜太阳的康巴人,就将这个令白象乐不思归的地方叫做"扎西尼玛龙巴",汉语的意思就是吉祥的太阳谷。
得荣太阳谷神湖(7)太阳谷以险、峻、秀、奇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康巴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吸引着八方游客。在得荣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金沙江、定曲河、硕曲河、岗曲河等众多河流和峡谷,每一条峡谷都有其瑰丽独特的自然风光。除美丽的峡谷风光,你在得荣还可以尽情沐浴和煦的阳光、漫步温暖舒适的草甸、触摸原始森林、亲近神山与湖泊……[8]
最佳旅游季节:3-5月和9-10月,是得荣的最佳旅游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