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雀指名亚种

小云雀指名亚种

目录导航

物种概述

小云雀指名亚种属小型鸣禽,体长14-17cm。上体沙棕色或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头上有一短的羽冠,当受惊竖起时才明显可见。下体白色或棕白色,胸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正常飞行起伏不定。警惕时下蹲。小云雀到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又疾飞而上,直入云霄,故得此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主要食物有禾本科、沙草科、蓼科、茜草科和胡枝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麦粒、豆类等农作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象鼻甲、蚂蚁、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低山平地、河边、沙滩、草丛、坟地、荒山坡、农田和荒地以及沿海平原。在地面以草茎、根编碗状巢,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0~12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东北部、斯里兰卡和印度支那东部。[1]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低山平地、河边、沙滩、草丛、坟地、荒山坡、农田和荒地以及沿海平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善奔跑,主要在地上活动,有时也停歇在灌木上。常突然从地面垂直飞起,边飞边鸣,直上高空,连续拍击翅膀,并能悬停于空中片刻,再拍翅高飞,有时飞得太高,仅能听见鸣叫而难见鸟,鸣声清脆悦耳。降落时常两翅突然相叠,急速下坠,或缓慢向下滑翔。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主要食物有禾本科、沙草科、蓼科、茜草科和胡枝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麦粒、豆类等农作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象鼻甲、蚂蚁、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南部地区繁殖期较北部地区要早些。通常营巢于地面凹处,巢多置于草丛中或树根与草丛旁,隐蔽较好,但有时也置巢于裸露的地面上,巢旁无任何植物隐蔽。巢主要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须根。巢呈杯状。每窝产卵3-5枚。卵淡灰色或灰白色、被有褐色斑点,也有被紫色或近绿色斑点。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