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性溃疡

静脉曲张性溃疡

目录导航

基本概述

静脉曲张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是由于静脉长期瘀血,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以至周围组织发生水肿,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轻度损伤即易发生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发病率为1%~2%,它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晚期表现,溃疡常年不愈或愈后复发,是顽固疾病之一,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1]

致病原因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发病原因是下肢静曲张引起。据临床调查显示:40%的女性、25%的男性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多在25~36岁首次出现症状,而到了40岁以上就进入了高发阶段。溃疡常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侧下1/3处。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由静脉曲张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70%以上,20%为其他静脉性疾病,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静脉曲张溃疡又称为瘀血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

病理生理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法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

症状体征

症状

静脉曲张性溃疡晚期静脉曲张性溃疡晚期静脉曲张溃疡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时表现为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以后又出现休息时也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因疼痛难忍而彻夜难眠。

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和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现以上症状尽快到周围血管科就诊,避免截肢。

 体征

静脉曲张溃疡初起局部先痒后痛,红肿,继则破烂,滋水淋漓,形成溃疡。以后溃疡日久不愈,疮口下陷,边缘形成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暗红,流溢灰黑或带绿色污水,臭秽不堪,疮口周围皮肤暗红或紫黑,每因毒水浸淫而发湿疹。疮口逾腐逾深,甚至外肉脱尽,可见胫骨,若患肢伴有青筋暴露,以及朝轻暮重的,可经年累月,不易收口或敛而复溃蔓延疾速,而呈菜花状,偶有癌变,治疗更难。

临床分级

 0级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紫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1级

  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2级

  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指趾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3级

  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4级

  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5级

  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临床治疗

西医治疗

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前后对比1、治疗原则:静脉曲张溃疡的病根是血管内血液回流不畅,因而治疗仅在溃疡上下功夫是隔靴搔痒、劳而少功或无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切不可盲目医治。

2、对症治疗:包括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局部伤口的清创护理,预防感染涂抹苗药臁疮膏等;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溃疡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换药时间长。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疗效满意。[2]

3、对因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根本原因是静脉血管发生病变扩张、迂曲,进而引起肿胀、酸痛、溃疡等不适,只有通过手术将其去除,不影响患肢正常血液供应,溃疡、瘙痒等症状也会随之痊愈。

4、手术治疗:有些长期溃疡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恶变成癌的,必须采取截肢手术。少数大隐静脉曲张是由骨盆肿瘤、妊娠子宫、深静脉血栓等造成的,临床诊断应加以鉴别,特殊处理。

大隐静脉曲张严重者常并发小腿溃疡,位于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侧下方处,病程反复迁延,溃疡久治不愈,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采取手术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结合溃疡表面使用龙血竭胶囊粉外敷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34例,疗效满意,[3]

中医治疗

  治疗优势:

1.微波腔内静脉闭合术能够直接快速处理病变血管,利于溃疡周围瘀血从深静脉回流,使得脉络通畅、气血充盛,加快溃疡部位新陈代谢,达到改善组织微循环和局部营养状况,同时减少渗液,利于消肿、缓解炎症,加快疮面愈合;

2. 中药内服与外用扶正祛邪,利于疮面愈合及整体调理;

3.中药内服与外用结合微创手术则取长补短、标本兼治。

操作规程:

开始按中药敷药、熏洗、缠缚治疗减少创面渗出;完善手术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三项、下肢深静脉造影等),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微波腔内凝固闭合;曲张静脉多点穿刺微波闭合,在超声监测下实施经皮穿刺微波腔内闭合交通静脉。根据疡面情况,术后按上述敷药法治疗。

 注意事项:

同中药敷药注意事项,掌握技术疗法适应症,准确定位病变静脉,掌握操作要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

1)中药熏洗治疗:根据辨证,选用益气活血、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祛瘀生新、消肿止痒的药物,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并用温热药液淋洗局部。 

 2)每日疮面换药:根据疮面情况,选择换药方法和外用药物,疮面脓腐较多时,采用中药化腐清创术,运用九一丹、八二丹、红油膏等具有提脓祛腐的药物配合换药器械促使病变部位腐肉组织得以逐步脱落。当脓腐减少、去除后,疮面逐渐缩小,可采用中药塌渍治疗(将康复新液、黄连液湿敷患处,促进创面愈合,促使创周湿疮干燥)或贴敷治疗(将中药成分溶入高亲水性含水贴膜中制成中药贴膜制剂,直接吸附贴敷于患者溃疡表面,通过药物成分的吸收渗透、胶质隔离保护等作用从而加速疮口愈合的一种外治疗法)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在溃疡敷药后采用缠敷疗法(将外用药物敷贴于患处,外加阔绷带绑缚患肢或穿着弹力袜以达到增加血液回流、减轻静脉高压,改善皮肤营养障碍)加速疮面愈合。

饮食疗法

1、饮食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

2、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忌食辛辣、肥腻高脂肪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大蒜食品)、肥肉、胡椒等。

3、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4、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生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5、饮食忌食生冷之物,如冰棍、雪糕、汽水、凉等。

6、禁止食用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鉴别诊断

(1)静脉曲张性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血液长期瘀滞,在曲张的静脉中可形成血栓,导致静脉壁炎症。

(2)静脉结节破裂出血 曲张静脉结节的管壁较薄,并常与萎缩的皮肤相粘连,轻度损伤即易引起破裂出血。

预防措施

1.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应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的运动。可能的话,最好能小走一番。

2.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3.避免经常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

4.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

6.戒烟。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8. 如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9. 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10.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运动腿部1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