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 涟水源头,故名。秦以前属荆楚之地,宋至民国分属于 安化、 新化、 湘乡、 邵阳等县。
春秋战国时期,涟源属楚。秦 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并六国,分天下为36郡,今涟源属 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长沙郡为 长沙国,今涟源分属长沙国的 连道、 益阳、 昭陵县地。东汉光武时,复改长沙国为郡,今涟源分属荆州长沙郡和 零陵郡的连道、湘乡、益阳、昭陵县。
三国时,零陵郡属蜀,长沙郡隶吴,增设昭陵等5郡,今涟源分属荆州 衡阳郡和 邵陵郡的连道、湘乡、益阳、昭陵县。
涟源西晋沿旧制,但因避司马昭讳,改 昭陵为 邵陵。晋怀帝时,分荆、广二州置 湘州,今涟源属湘州衡阳郡和邵陵郡的连道、湘乡、益阳、邵陵县地。
南北朝时,连道并入 湘乡县,今涟源属湘乡、益阳、邵陵县地。
隋初,废郡为州,长沙郡改为 潭州。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今涟源属长沙郡益阳、衡山(隋开皇九年,撤衡阳郡,将湘乡、湘西、衡山3县合并成 衡山县)、 邵阳县地。
唐代,州郡并称,一地二名,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 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涟源分属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和 邵州邵阳郡的湘乡(唐武德四年,析衡山县复置湘乡县)、益阳、邵阳县地。
宋代,今涟源属湘乡、安化、新化(新化、安化在晚唐时称 梅山蛮地,不听朝命,不服州统,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熙宁五年,章惇开 梅山,以上梅山置新化县,下梅山置安化县)、邵阳县地,隶属潭州长沙郡和邵州邵阳郡。
涟源(3)元世祖分华夏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德初年,又分全国为22道,道下设路,今涟源属 湖广行省湖南道 天临路和 宝庆路辖下的湘乡州(元元贞元年,湘乡县升为湘乡州)和安化、新化、邵阳县地。
明代,改路为府,今涟源属安化、新化、湘乡(明洪武二年,湘乡州降为湘乡县)、邵阳县地,隶属 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和 宝庆府。
清代,袭用行省制(简称省)。康熙三年(1664),湖广布政使司(即湖广行省)分置 湖南布政使司(即湖南省),省下设4道,今涟源分属湖南省 长宝道长沙府和 宝庆府辖下的安化、新化、湘乡、邵阳县地。
民国时期,今涟源仍属湘乡、安化、邵阳、新化县地。民国初,废府保留道,改 长宝道为 湘江道,安化、湘乡、邵阳、新化县同隶 湘江道。
民国11年(1922),湖南道制废除,保留省、县两级,各县直属省。
民国27年12月,湖南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安化、湘乡、邵阳、新化县均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今涟源境内原属湘乡、安化县部分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邵阳、新化县部分仍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全省设立10个专区。今涟源境内原 湘乡、 安化县部分属 益阳专区, 邵阳、 新化县部分属 邵阳专区。
1952年设涟源县,因地处 涟水源头,故名。
1987年撤县设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的新化县(含今冷水江市)和涟源市的部分区域属邵阳专区,其他地方分属安化县和湘乡县,属益阳专区。
1950年6月,设立 锡矿山矿区(县级),直属 邵阳专区。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置 双峰县、 蓝田县(7月更名涟源县),11月,两县划属 邵阳专区。同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划归新化县管辖。
1960年2月,设立 娄底市和 冷水江市(均为县级市),隶属 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
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 冷水江市,属 邵阳地区。
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邵阳地区析置涟源、邵阳两个地区, 涟源地区辖 新化、 新邵、 邵东、 双峰、 涟源5县和 冷水江市。
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属涟源地区。
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娄底地区,建立地级娄底市。
2008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3个乡(龙塘乡改为建制镇)。[6]
涟源(3)截至2021年,涟源市下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7]
3个街道:蓝田街道、 六亩塘街道、 石马山街道。
15个镇: 安平镇、 湄江镇、 伏口镇、 桥头河镇、 七星街镇、 杨市镇、 枫坪镇、 斗笠山镇、 水洞底镇、 白马镇、 茅塘镇、 荷塘镇、 金石镇、 龙塘镇、 渡头塘镇。
2个乡: 三甲乡、 古塘乡。[7]
涟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北纬27°27′-28°2′。[8]东毗 娄星区、 双峰县,南接邵阳市 邵东县、 邵阳市 新邵县,西邻 新化县、 冷水江市,北连益阳市 安化县、长沙市 宁乡县。
涟源地处 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
涟源(2) 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 涟源市、 娄星区、 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 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
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112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
涟源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全市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总量113.95亿立方米。
涟源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称。截至2013年,涟源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
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数11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3万人,乡村人口8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6.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09%。人口出生率为8.49‰,死亡率为8.72‰,自然增长率为-0.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9人。[3]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刘杰 |
市委副书记 | 邓伟谋、肖元意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邓伟谋 |
副市长 | 李南新、李冰玉、梁卫平、谢劭、黄和平、周新科、曾尔辉、陈善干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梁育清 |
副主任 | 梁毅、邱超文、肖炳贤、颜新和、袁梦华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周惠军 |
副主席 | 肖赞东、李海日、谢湘和、朱智华、胡凌云 |
以上内容参考:涟源市人民政府[9]。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刘杰 |
市委副书记 | 邓伟谋、肖元意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邓伟谋 |
副市长 | 李南新、李冰玉、梁卫平、谢劭、黄和平、周新科、曾尔辉、陈善干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梁育清 |
副主任 | 梁毅、邱超文、肖炳贤、颜新和、袁梦华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周惠军 |
副主席 | 肖赞东、李海日、谢湘和、朱智华、胡凌云 |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1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35.6:48.3。
202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6402万元,同比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096万元,增长10.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1103万元,增长10.7%;非税收入完成25993万元,增长10.5%,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6.0%。
2021年,全市23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900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7.2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80个,城镇新增就业6323人,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22046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5640人,安装雪亮工程安防设备1691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1件,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个,完成10KV农村电网改造21个。
2021年,全市新登记企业1386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7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914户。截至到年底,全市共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48755户,企业79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95户。[3]
涟源
202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53.1亿元,增长10.0%。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6.3万亩,粮食总产量40.1万吨,增长3.4%。
2021年,畜牧业实现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20.7%。全市出栏猪127.88万头,增长43.2%;出栏牛6.7万头,增长3.2%;出栏羊26.4万只,增长8.1%;出笼家禽769.9万羽,增长20.4%。
2021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44.6亿元,同比增长7.9%。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娄底市级龙头企业68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76个,星级农庄总数17家,其中:国家五星级农庄1家,国家四星级农庄3家,省级四星级农庄5家。绿色食品认证77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证明商标4个,“桥头河蔬菜”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7万千瓦,完成水稻机耕面积64.3万亩,机耕水平92.9%;机插机播面积35.9万亩,机插机播水平51.9%;机械化收获面积60.8万亩,机收水平87.9%。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1%;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1%。[3]
工业
2021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2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9.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14.0%,实现利润总额30.9亿元,下降3.0%。
2021年,到年末,全市共有5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15.2%。
2021年,园区共有企业20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6%。
建筑业
2021年,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19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2.2%。[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1%。其中,5000万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民间投资完成额增长26.4%,占全市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到80.9%。
2021年,113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开工87个,完成投资167亿元;23个娄底重点项目开工22个,完成投资76.5亿元;人防工程进展顺利,已如期恢复通车;桥头河通用机场、亿丰商贸城、五江君天、涟源宾馆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城乡干线公路、“四好”农村公路、乡镇天然气工程有序实施;娄底大道和各高速公路进出口形象改造全面启动。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3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市批发业销售额54.9亿元,增长14.3%;零售业销售额132.3亿元,增长18.0%;住宿业营业额3.6亿元,增长5.8%;餐饮业营业额8.4亿元,增长19.6%。
招商引资
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43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出口总额3.44亿元,进口总额3.99亿元。
旅游
2021年,接待游客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康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湄江AAAA级景区扩容提质工程完工,湄江五一开园试运营,12家文旅企业参加2021年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湘山茶油获得文旅产品银奖。
金融
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2.4亿元,同比增长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6.4亿元,增长10.9%。
保险
2021年,全年保费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13.5%。[3]
2021年,全市县道总里程5546公里,省道1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46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5.2万人公里,增长26.0%,公路货运周转量218.5万吨公里,增长5.0%。[3]
20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9045户,移动电话期末用户达到7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3.9万户。[3]
2020年,组织150多名执法人员,拆除破旧大型户外广告210处,清理沿街垃圾约40车。维修或更换人行道约1500平方米、缘石为500米,疏通清理泄水井600余座,改造雨污检查井约45座。在福源路、石马山路、文艺南路、工农路、中山后街等路段上新装不锈钢果皮箱680只。对城市公园绿地、绿化带等缺株、裸露地进行全面补栽补植,共栽植乔木500余株,灌木2万余株,植被1800余平方米。在娄底大道旁新建了一座城区货运停车场。城区主要道路装灯率达到了100%,亮灯率达到98%。洪水岭公园一期景观工程于6月底基本竣工,完成成投资约3500万元。幸福水库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正在实施绿化配套工程,共完成投资约3000万元。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已完成18个乡镇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地形测绘、压矿查询、地质灾害评估、节能评估和项目“一方案两报告”编制和批复等前期工作。2020年的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10]
202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354(个),其中小学200所,小学教学点92个,初中学校51所,普通高中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3所,共有独立幼儿园178个。全市中小学生共有111306人,其中小学生58889人,初中生26565人,特殊教育学生237人,普通高中生18149人,职业高中学生人7466。在园幼儿共24296人。共有教职工人7586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296人,初中教职工2873,普高教职工1133人,特教学校教职工12人,职业教育教职工272人。[3]
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利授权374个,全社会R&D经费投入3.8亿元,增长4.7%。[3]
2021年,新设涟源市博物馆、李聚奎故居管理所两个机构,完成了存厚堂文保工程,李聚奎故居成功申报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开展惠民演出136场,组织创作新文艺作品400多个,开展非遗传习活动300多场次,成功举办涟源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合唱表演大赛。[3]
2021年,全市共有公立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21家,执业医师1382人,养老床位6150张,病床数6059张。[3]
2021年,建成社会足球场3片,完成7个村的农民体育工程和36个全民健身室外路径的建设,投资600万元的杨市镇东园全民健身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安平籍选手吴凯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跆拳道80公斤级冠军。[3]
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74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71元,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3%。[3]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2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1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26人,参加就业见习人数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清零率为100%。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9475人次,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42697人。[3]
2021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3人。[3]
2021年,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5%,12个砂石土矿完成整治,29家关闭退出采石场实现“三清两断”,13家保留采石场“二停一清”到位,3个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启动;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5处关闭煤矿涌水治理和孙水河流域沙溪饮用水源保护地锑超标废水治理全面完成。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退化防护林修复8000亩和38个村的联村建绿任务,伍家湾、古塘、安平等分散式风电场和枫坪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实施,凤凰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储备清单,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列入全国试点名单。[3]
湄江风景区
湄江风景区湄江位于涟源市北部,交通、通讯便利,具备食、宿、行、游、娱、购整体服务功能。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源市西南边陲,山脉横亘涟源、新邵、邵东、双峰四县(市),主要部分在涟源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