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会议

目录导航

事件背景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急需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认为川西北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存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贫困的问题,不利于红军生存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甘地区情况相反,又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还邻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根据这种形势,中共中央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借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军事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战略分歧,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博古、刘少奇、凯丰、刘伯承、彭德怀、林彪、聂荣臻、林伯渠、李富春等人。

事件经过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周恩来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在战略方向上,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新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运动;在军事指挥上,要求两个方面军统一意志和指挥,指挥权集中于中央军委;在具体行动上,要求部队迅速向松潘以北转移,击破胡宗南部的拦阻。毛泽东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不能后退和避战,必须要靠进攻创建根据地,集中兵力迅速攻打松潘,消灭胡宗南部队。与会同志绝大多数同意中央的北上方针。

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提出相反意见,以地理条件不利于红军行动为借口,反对北上方针,要求避开胡宗南的部队,实行南下方针,依托懋功地区向南进攻成都并向川康发展。

张闻天作会议总结。会议通过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责成张闻天起草一个中央政治局决定。

事件结果

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指明了红军的战略方向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

事件影响

两河口会议克服了张国焘向西康退却的错误计划,为一、四方面军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进一步扩大了苏维埃运动的影响,为领导全国抗日运动指明了方向。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