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松

缩松

目录导航

简介

缩松分为 宏观缩松和 显微缩松。

宏观缩松是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出的分散的细小缩孔。

显微缩松是分布在晶粒之间的微小缩孔。

缩松的形成

当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较宽时,在铸件表面结壳后,内部有一个较宽的液、固两相共存的凝固区域。继续凝固,固相不断增多。凝固后期,先生成的树枝晶相互接触,将合金液分割成许多小的封闭区域,当封闭区域内合金液凝固收缩得不到补充时,就形成了缩松。缩松可以看成为许多分散的小缩孔,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宽,愈易形成缩松。缩松一般出现在铸件壁的轴线区域、热节处、冒口根部和内浇口附近,也常分布在集中缩孔的下方。

防止缩孔和缩松的主要措施

采用 冒口、 冷铁的顺序 凝固

采用顺序凝固是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的有效方法。顺序凝固是指铸件按规定方向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逐渐凝固的过程。

图中部位Ⅰ,然后是部位Ⅱ和部位Ⅲ相继凝固,最后是冒口自身凝固。这样铸件先凝固部位Ⅰ的凝固引起的体积缩减,由部位Ⅱ的液态金属或合金补充;部位Ⅱ的凝固收缩由部位Ⅲ的液态金属或合金补充;最后部位Ⅲ的凝固收缩由冒口中的液态金属或合金来补充,将缩孔转移至冒口中,去除冒口获得致密铸件。

冒口是指铸型内存储供补缩铸件用金属液的空腔,也指该空腔中充填的金属。

冒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应保证其在铸型中最后凝固,因此,一般设置在铸件的最高或最厚处。冒口通常分为明冒口和暗冒口两类。

明冒口是指高度方向贯通上型的顶冒口或侧冒口,它在起补缩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排气和集渣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供金属液是否充满型腔的信息;暗冒口是指高度方向不伸出铸型顶面,全部冒口被型砂覆盖的顶冒口或侧冒口,暗冒口散热慢,补缩效率比同体积的明冒口高。

除采用安放冒口的措施外,还有安放冷铁等其他一些辅助措施,如安放冷铁,从动画2-1-33看出铸件上易产生缩孔的厚大部位即热节不止一个,仅靠顶部冒口补缩难以保证底部厚大部位不出现缩孔。因此在该处设置冷铁,使其实现自上而下的顺序凝固。冷铁用钢、铸铁或铜制成。因此,确定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的位置是合理安放冒口和设置冷铁的依据。通常用如图2-1-39所示的“凝固等温线法”和“内切法”判断;凡是等温线未穿过的区域或内切圆直径的最大处就是热节。

缩松产生的原因及防止的方法:

产生原因:

1.冒口补缩作用差

2.炉料含气量太多

3.内浇道附近过热

4.砂型水分过多,砂芯未烘干

5.合金晶粒粗大

6.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不当

7.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快

防止方法:

1.从冒口补浇金属液,改进冒口设计

2.炉料应清洁无腐蚀

3.铸件缩松处设置冒口,安放冷铁或冷铁与冒口联用

4.控制型砂水分,和砂芯干燥

5.采取细化品粒的措施

6.改进铸件在铸型中的位置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