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

瘘管

目录导航

病因

1.先天性

临床表现

瘘管瘘管瘘管的特点是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坏。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常伴有分泌物流出,如肠液、胆汁、尿液等,通道形态多样。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活组织病理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B型超声、造影检查等。

诊断

1.病史

既往有外伤、手术或肿瘤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根据分泌物性质有助于判断瘘管与何器官相通。

(2)根据瘘管的解剖位置判断类型。

3.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等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判断瘘管的行径、范围、分支、相通器官和内口位置。

鉴别诊断

与窦道鉴别:窦道是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只有一个开口。

治疗

1.一般治疗:抗感染,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行暂时性人工造瘘术,在拔去导管后大都可自愈。

瘘管瘘管2.手术治疗

(1)对慢性浅表的体表外瘘可行搔刮术。

(2)先天性瘘、特异性感染瘘和瘘管内壁为上皮细胞者均不能自愈,应彻底手术治疗。在施行瘘管切除时,必须将有病变的组织及瘘管周围瘢痕一并彻底切除。

(3)特殊部位的瘘管,如肛门瘘管,术中需保护肛门括约肌,避免出现术后大便失禁,可采用挂线法,术后坐浴换药治疗。

3.负压吸引治疗:肠瘘、胆瘘等在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补充时,对瘘管进行充分负压吸引,常可自愈。如经久不愈导致水、电解质大量丢失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