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 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的发展。它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心理的角度看,动作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
新生儿的身体活动 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人类 种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抓握反射等。这是一种固定的反应活动,是个体对环境中特定刺激物的特定反应。新生儿正是运用了这种反应能力才与陌生的世界取得了最初的平衡。另一种是身体一般性的反应活动,如转头、扭动身体、腿和臂的活动。这是儿童自发性的身体活动,既无目的,也无秩序,涉及到身体各个部位。正是这种自发性的身体练习活动,构成了日后动作发展的基础。
动作发展 儿童动作[1]的发展遵循3条原则,即①头-尾(从上到下的)原则: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部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②近-远(由中心到边缘的)原则:接近身体中心(躯干)部分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以手臂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得最迟。③整体-部分-整体原则:初生婴儿的动作是混 乱笼统的、未分化的大肌肉群动作。如4、5个月的婴儿要取前面的奶瓶,往往不会用手,而是用手臂乃至整个身体,哭泣的时候也是全身舞动。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成熟以及婴儿自身的反复练习,动作不断分化。婴儿渐渐学会控制身体局部的小肌肉群动作。当身体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能控制仅由有关部位作出反应,而抑制其余部分的动作。在婴儿获得了对各部分的小肌肉群动作控制之后,又学会把这些小动作“归并”到一起,整合成为更加复杂的整体动作。如:婴儿在学会控制头部、颈部、手臂的动作后,在这些已经分化了的动作的基础上整合协调产生了坐的动作。这是更高一级的整体动作。H.沃纳(1948)把这个过程称为“分级整合”。动作发展就是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群动作,从未经分化的混沌的整体动作到分化了的整体动作的不断分化、不断整合的过程。
儿童动作发展基本上都经过同样的程序或阶段。美国心理学家M.雪莉在研究确定儿童姿势控制、位置移动的发展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程序或阶段包括如下内容:
头部
头部动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抬头。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生后12小时就出现眼睛注视移动中的成串东西的“眼球震动”运动;3、4周有眼睛逐物运动;2、3个月有水平方向的眼睛运动;3、4个月有垂直方向的眼睛运动;圆周式的眼睛运动出现在几个月后。生后1个月可见由触觉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微笑;那种由他人的微笑所引出的社会微笑须在第3、4个月开始。婴儿第1个月便能在俯卧时抬头,到5个月才能在仰卧时抬头;当抱成坐的位置时,4~6个月间会头部直立。
躯干部
儿童躯干部动作主要有翻身、坐、大小便控制等。生后2个月能左右转动身体,由侧卧转为仰卧,满4个月时能由仰卧转为侧卧,到6个月时可完全翻转。4个月时能抱着坐下;5个月时若有靠背就能直立背部;7个月时没有靠背可自己坐一会儿;9个月时能单独坐直1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婴儿需到神经系统分化到相当程度才能实现大小便控制。通常须满6个月后才能学习控制大便,到15~16个月后能控制小便,而真正能控制大便是在2岁,控制小便是在4~5岁。
臂和手
6~7个月时能伸臂拿取东西;到1岁时,没有臂的胡乱动作而能拾起小的东西。用拇指和另外 4指对立的动作抓握物体已在3~4个月后出现;用同样的动作拾取物体约在 8~10个月出现。H.M.霍尔沃森(1931)曾对抓握动作的发展过程作过详细的描述:抓握反射-不会抓-握不紧-不用拇指抓-抓握时用拇指-拇指与4指协调抓握。最初手和手臂的活动都是不随意的,只有到6~7个月后建立了手-眼动作协调的联系,才能成为有目的的、随意的动作。
腿部
约在出生2周末,婴儿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体转动,以后双脚可以不和身体一起运动。在学会翻身和坐起后,婴儿开始学习爬行。
中国学者李惠桐、李世棣曾于1961、1962年对天津市各种类型的托儿所、保育院中3岁前健康儿童的全身动作和手的动作(表1 、表2)发展作了调查,概括结果如下: 以上关于儿童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只是某个时期内某些心理学家研究所得的平均数,它对人们认识和衡量儿童动作发展是否正常,有一定的价值。但儿童动作发展的年龄常模标准不是绝对的,可因国家、民族、地区等的不同而有差别。儿童之间在动作发展的速度上也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
成熟是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全世界各民族儿童,不论其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如何,动作发展基本上都按同样的顺序达到成熟。早在20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如A.格塞尔、H.汤普森等就以双生子为对象,研究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他们对双生子中的一个进行爬楼梯、攀登、滚轮滑冰等动作训练,另一个暂不训练。结果发现,在儿童生理上未达到准备状态(即成熟)时,动作训练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说效果甚微。即使起了一点作用也只是暂时的;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物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