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古属楚地,战国时期设临武邑。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县,《水经注》记载:县侧武溪东,因曰临武县。
史志记载:“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临武。”
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名大武。
东汉建武元年(25),复称临武。隋开皇九年(589),南平(今蓝山县)并入临武。
唐咸亨二年(671),南平从临武析出。武则天如意元年(692),更名隆武。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临武。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临武并入桂阳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复置临武县。
明崇祯十二年(1639),划临武及桂阳各一部分,新设嘉禾县。
1949年12月1日,临武解放,属郴县专署。
1952年11月,撤郴县专署,设湘南行政公署,临武属湘南行署。
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销,临武复归郴县专署管辖。
1959年3月,临武并入宜章。1961年7月,临武县恢复建制,隶属郴州行署。
1979 年3月郴州行署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区,1994年12月17日设立郴州市,临武隶属关系都不变。
![]() |
![]() |
![]() |
![]() |
2012年,对临武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
舜峰镇 | 辖:韩山、南塔、成仙观、武江、东云5个社区居委会;蔬菜、东城、西城、杜家、南溪、曾家岭、塘下、新屋场8个村委会。 |
武水镇 | 辖:邝家、玉屏、车头、黄莲、慕冲、陶家、刘家、洞头、太和、建新、圳上、尧丰、城头、淋湾洞、三江、力鸭、山青、双塘、东扬黄、李家20个村委会。 |
南强镇 | 辖:渣塘、邓家、周家、栗坪、上官庄、下官庄、二八、文溪、香塘、陈家、林家、庭上、凤岩、寨江、田头、秀水、蒙童湾、莲塘、大广、古山、增家山、欧家湾、土桥、九泽水、岭背塘、赛塘、百乐坪、沙湾、杉树、寨头水、上板力、平天头、油麻、塔桥、元富、安付、上幻、曾家、黄家、湾垢、龙水、邹家、小广、东冲冷、罗城山45个村委会。 |
金江镇 | 辖:金仙1个社区,林森、温泉、金泉、金山、何家、红星、新华、袁家、沙田、上富、木冲、唐家、罗家、杉木桥、铁坑、白岭、白鹤、黎明18个村委会。 |
香花镇 | 辖:建设岭、工人村、金石岭、二五零4个居委会;香花岭、大井、甘溪、三合、天河、各山、贺家、童子、芹菜、五村、南力、木湾、新甘、江山、广坪、石岩16个村委会。 |
楚江镇 | 辖:冲头、城贝、粗石江、楚江、顾村、东山、赤源、下舟、上舟、晓言塘、龙布江、连塘、矮碧、付塘、下城、塘里、大溪头、妙山江、章山、敖塘、杨乌磊21个村委会。 |
麦市镇 | 辖:麦市、坪山、琶溪、下庄、茶冲、长庄、上庄、马渡、五星、联合、上乔、下乔、乐园、高峰、竹山、焦溪、农丰、独石、清塘、瓦石、水源21个村委会。 |
汾市镇 | 辖:汾市居委会;上乐、横山、白石、渡头、北岸、南岸、南福、社下、顶下、城贝、麻落、张家冲12个村委会。 |
水东镇 | 辖:孙南、黄家、新坪、东江、深渡、畔塘、万田、小城、天堂坪、茅金坪、斗水坪、黄泥坪、神山、桃竹14个村委会。 |
花塘乡 | 辖:石门、铺下、斜江、志木山、下骆家、夏家湾、花塘、农科、靛江、燕江、东村、香花卜、东山、常青14个村委会。 |
同益乡 | 辖:老寨、两寨、大步、同益、油行、欧果、秀源、三村、唐家、石桥、太坪、集村、坦下、溪江、杨柳15个村委会。 |
土地乡 | 辖:土地、小湾、石里、大泉、横圳、枫桥、张家、腊水、山塘、古城、玉美、书楼、龙坪、力坪、寺冲15个村委会。 |
双溪乡 | 辖:禾鱼、勤俭、田心洞、车阁田、胡家田、拨昌、沐塘、贝溪、金盆、南冲、大岭、农林12个村委会。 |
武源乡 | 辖:大塘、界头、龙家、黄寿湾、村头、寺湾、新塘、庄村、华阴、新屋里、大岭背、野羊山12个村委会。 |
万水乡 | 辖:李罗、长坪、双源、井头、愁下、林里、山下、岭贝、黄祖江、大汉、卢市、谭何、大城、上横、下横、门头、儒风、塘头18个村委会。 |
镇南乡 | 辖:镇南、杉木溪、茶山、深坪、锦田、排洞、联水、大富、江口、佛祖、五里、西冲乡12个村委会。 |
大冲乡 | 辖:岳桥、上塘、坪溪、油湾、西山、大冲、大坪、乐岭、柳塘9个村委会。 |
西山瑶族乡 | 辖:谷富塘、马头骑、横头、新建、文昌坪、桃源坪6个村委会。 |
舜峰镇 | 辖:韩山、南塔、成仙观、武江、东云5个社区居委会;蔬菜、东城、西城、杜家、南溪、曾家岭、塘下、新屋场8个村委会。 |
武水镇 | 辖:邝家、玉屏、车头、黄莲、慕冲、陶家、刘家、洞头、太和、建新、圳上、尧丰、城头、淋湾洞、三江、力鸭、山青、双塘、东扬黄、李家20个村委会。 |
南强镇 | 辖:渣塘、邓家、周家、栗坪、上官庄、下官庄、二八、文溪、香塘、陈家、林家、庭上、凤岩、寨江、田头、秀水、蒙童湾、莲塘、大广、古山、增家山、欧家湾、土桥、九泽水、岭背塘、赛塘、百乐坪、沙湾、杉树、寨头水、上板力、平天头、油麻、塔桥、元富、安付、上幻、曾家、黄家、湾垢、龙水、邹家、小广、东冲冷、罗城山45个村委会。 |
金江镇 | 辖:金仙1个社区,林森、温泉、金泉、金山、何家、红星、新华、袁家、沙田、上富、木冲、唐家、罗家、杉木桥、铁坑、白岭、白鹤、黎明18个村委会。 |
香花镇 | 辖:建设岭、工人村、金石岭、二五零4个居委会;香花岭、大井、甘溪、三合、天河、各山、贺家、童子、芹菜、五村、南力、木湾、新甘、江山、广坪、石岩16个村委会。 |
楚江镇 | 辖:冲头、城贝、粗石江、楚江、顾村、东山、赤源、下舟、上舟、晓言塘、龙布江、连塘、矮碧、付塘、下城、塘里、大溪头、妙山江、章山、敖塘、杨乌磊21个村委会。 |
麦市镇 | 辖:麦市、坪山、琶溪、下庄、茶冲、长庄、上庄、马渡、五星、联合、上乔、下乔、乐园、高峰、竹山、焦溪、农丰、独石、清塘、瓦石、水源21个村委会。 |
汾市镇 | 辖:汾市居委会;上乐、横山、白石、渡头、北岸、南岸、南福、社下、顶下、城贝、麻落、张家冲12个村委会。 |
水东镇 | 辖:孙南、黄家、新坪、东江、深渡、畔塘、万田、小城、天堂坪、茅金坪、斗水坪、黄泥坪、神山、桃竹14个村委会。 |
花塘乡 | 辖:石门、铺下、斜江、志木山、下骆家、夏家湾、花塘、农科、靛江、燕江、东村、香花卜、东山、常青14个村委会。 |
同益乡 | 辖:老寨、两寨、大步、同益、油行、欧果、秀源、三村、唐家、石桥、太坪、集村、坦下、溪江、杨柳15个村委会。 |
土地乡 | 辖:土地、小湾、石里、大泉、横圳、枫桥、张家、腊水、山塘、古城、玉美、书楼、龙坪、力坪、寺冲15个村委会。 |
双溪乡 | 辖:禾鱼、勤俭、田心洞、车阁田、胡家田、拨昌、沐塘、贝溪、金盆、南冲、大岭、农林12个村委会。 |
武源乡 | 辖:大塘、界头、龙家、黄寿湾、村头、寺湾、新塘、庄村、华阴、新屋里、大岭背、野羊山12个村委会。 |
万水乡 | 辖:李罗、长坪、双源、井头、愁下、林里、山下、岭贝、黄祖江、大汉、卢市、谭何、大城、上横、下横、门头、儒风、塘头18个村委会。 |
镇南乡 | 辖:镇南、杉木溪、茶山、深坪、锦田、排洞、联水、大富、江口、佛祖、五里、西冲乡12个村委会。 |
大冲乡 | 辖:岳桥、上塘、坪溪、油湾、西山、大冲、大坪、乐岭、柳塘9个村委会。 |
西山瑶族乡 | 辖:谷富塘、马头骑、横头、新建、文昌坪、桃源坪6个村委会。 |
临武地处湖南省最南部,南岭山脉东段北麓,北纬25°~25°35′,东经112°20′~112°47′。东部和东南部与宜章县为邻,南部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西南部与蓝山县相靠,西北部与嘉禾县毗连,北部与桂阳县交界,东北部与北湖区
临武县境最低点位于武水河出境处(县水泥厂对面的五塘冲河床),海拨203米;县城平均海拨276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为骨架,如箕状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类,各占59.43%、29.27%、9.51%。
临武县境内有通天庙和桐柏两座山脉。通天庙位于临武县香花岭镇,海拔1594m,方圆约100km2。桐柏山即西山,位于临武县西南部西山林场文昌坪,是县内湘水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主峰天头岭,海拔1712米。
临武县溪河依西山、东山走向,南部之武水,由西向东流,属珠江水系;北部之猴子江、无利河,由南向北流,属湘江水系。
武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临武县的三峰岭,经宜章县的罗家渡流入广东省,郴州市集雨面积3365.7平方公里,干流长147公里,平均比降1.49‰。其中:南花溪(乐水河),系北江水系二级支流,发源于宜章县杨子坑,于广东省水口汇入武水,流域面积1223平方公里,干流长115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28‰,控制市宜章县集雨面积1026平方公里。
临武县境地处中低纬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9°C;年降雨量在1022.3至1917.4毫米之间,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421.8毫米。
矿藏资源
临武境内矿藏资源丰富,被誉为“小有色金属之乡”和“煤炭之乡”。已探明储量9类50多种,还有煤炭、石墨、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2处。
煤炭储量1.14亿吨,保有地质储量7600万吨,原煤年产量200多万吨,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燃烧值达5500大卡。临武境内大理石储量丰富,储量在2亿吨以上。
2018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4.68万人,农村人口17.14万人,城镇人口17.54万人,城镇化率50.58%,比年初提高3.42个百分点。[7]
2019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4.7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19万人,城镇人口18.53万人,城镇化率53.4%,比年初提高4.7个百分点。[8]
2021年全年全县出生人口2623人,出生率6.63‰;死亡人口1212人,死亡率3.06‰;自然增长人口14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7‰。[5]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刘杨 |
县委副书记 | 尹海莲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尹海莲 |
副县长 | 蒋中平、余亚军、李强发、文国民、黄兰芳、周红副、李少华 |
参考资料来源:临武县人民政府网[9][10]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刘杨 |
县委副书记 | 尹海莲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尹海莲 |
副县长 | 蒋中平、余亚军、李强发、文国民、黄兰芳、周红副、李少华 |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3.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2.0亿元,增长8.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2.9%、43.6%和43.5%,分别拉动GDP增长1.2个、3.9个和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2.1:43.3:44.6调整为11.1:44.9:44.0。[5]
202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农业产值16.6亿元、林业产值1.7亿元、牧业产值11.7亿元、渔业产值0.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亿元。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21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3.49万吨。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8.55千公顷,谷物产量11.5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00千公顷,蔬菜产量25.97万吨。果园面积2.89千公顷,水果产量5.58万吨。出栏生猪65.23万头,猪肉产量4.74万吨;出栏牛1.42万头,牛肉产量0.17万吨;出栏羊10.38万只,羊肉产量0.16万吨;出笼家禽376.68万羽,家禽产量0.54万吨,禽蛋产量0.1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6120吨,增长28.4%。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国家级及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税4.4亿元,增长9.3%;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10.3%。年末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9521户,专业大户1711户,家庭农场292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35.2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6亿元,增长7.9%。
2021年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5万亩,土地托管面积11.1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7.8万亩。[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0.1%;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9.2%;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9.6%。按三大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1%,其中有色金属采掘业增加值增长14.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0.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0.4%。
2021年锡金属含量10445.21吨,下降11.2%;铅金属含量4267吨,下降27.7%;锌金属含量2541.42吨,下降39.5%;发电量85178.88万千瓦小时,下降17.4%。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增长1.4%。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2%,对GDP的贡献率为42.7%,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4.9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产值4.65亿元。[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工业投资增长29.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8%。产业投资增长8.0%;民间投资增长25.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4%。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面积59.7万平方米,增长19.8%。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按行业分,批发业7.8亿元,零售业36.6亿元,住宿业2.1亿元,餐饮业2.8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
2021年全年全县引进内资87.4亿元,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316万美元,增长189.9%。
财政、金融与保险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3亿元,增长15.5%;上划省级收入1.0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9亿元,增长11.3%。完成税收收入总量10.5亿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0.0%,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838万元,下降1.4%。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9.7%,比年初增加14.0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33.0亿元,增长9.8%,比年初增加11.9亿元。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9.4%,比年初增加9.4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1亿元,增长30.0%,比年初增加7.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3.3亿元,增长8.1%,比年初增加6.3亿元;票据融资余额5.4亿元,较年初增加0.3亿元。
2021年全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2%。[5]
临武水达北粤,陆连豫桂,古代为交通要冲。秦汉时屯兵临武由武水出击南越,唐时设驿站15处为海南至京师通衢。清朝民国时期,临武帆船多至百艘。民国26年(1937年)县长杨闿宣列举四大理由呈报省府,请求修通桂阳至临武去嘉禾公路,因民困政衰,呈报未准。之后,县府除民国32年(1943年)在县城有整治拓宽街道之举外,余皆不闻不问。直到1949年12月1日临武解放,临武境内仅有县城至马家7公里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临武人民白手起家,交通事业从此蓬勃发展,万象更新。1951年4月临武至宜章黄沙堡段36公里公路全线动工;同年8月1日临武至坪石公路竣工通车;同时第一部道奇牌汽车开进临武县城,掀开了临武交通新的一页。1952年地方国营临武汽车站成立,并拥有临武第一台3吨道奇牌汽车,标志着临武的汽车运输业有了新的开端。随着省道汝嘉线、县道临武至祖教寺公路、石陂头至香花岭公路的修建完工,客运事业逐渐兴起,公路交通逐渐普及。1958年由县人民委员会号召大力交通,基本形成了县内公路交通网络。1968年楚江龟头坳至武源水头圩公路完工,是上世纪60年代唯一修建的一条通公社的公路。
上世纪70年代公路建设再度出现高潮,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客车、队队通货车。特别是1974年县城至西山大河边公路的建成,为开发林区,改变西山面貌起了很大的作用。1973年梅(田)至沙(田)煤运专线修建完工,结束了临武无铁路的历史。在这期间,县运输车辆增多,客车由60年末的日出车次11次,1979年增加到33次,客运量上升近7倍;货运除湘运汽车队外,商业、供销、粮食、石油均自建汽车队,各公社也自购货车21辆。基本形成了临武交通网络的雏形。
1980年以来,公路建设普及发展到提质升级,通行能力和质量均快速提高。1980年后,道路建设求其“通”,修黄沙坳公路,建牛屎墩桥,改造石珠堆至镇南麻石脚公路,完成了省道衡阳至同益公路中临武境内23.6公里中的16.5公里、省道汝城至嘉禾公路中临武境内36.8公里中的27.6公里沥青路面的铺设,完成了深渡叉路口至水东煤矿水泥路面建设,结束了临武境内无高级路面的历史。坪梅铁路梅沙煤运专线于1980年正式营运,结束了临武县无铁路运输的历史。至80年代末,县境内公路总长达76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6公里。
1990年后,公路建设在突破交通“瓶颈”上狠下功夫,求其“畅”。1992年在全市率先贷款对境内省道1842线铺设砼路面,并逐年延伸。同年,采取民工建勤办法筹资420万元,修通了南下广东的黄金通道——临连公路。1994—1995年投入资金2648.96万元,对该路进行改造,将临武段21.4公里全部修成砼路面。1996—2001年,实行民办公助的办法,修通了县内煤炭运输大道临武金江至北湖大塘11公里公路。
2000年后,公路建设求其“变”。随着临嘉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随着茶梓、麦梓公路改建完工,标志着该县所有的乡镇包括大部分的乡镇联接线都铺成了水泥路面;随着武源至大岭背、东村至大塘、东村至华阴公路的建成,标志着该县的“通达工程”圆满完成;200.7公里通村公路的完工,标志着该县95%的行政村已通水泥路,农村“通畅工程”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5年底,县内营业性运输车辆拥有量达到3424辆,为1988年的3.8倍,其中,东风大货车占总数的76.2%。2005年底,临武县从事2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线路共有11条15台车。共有客运线路61条,在营客车261台,临武县通班车乡镇22个,通车率为100%;通班车的行政村180个,通车率为62%;年末公路客运量8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7600万人公里,分别为1988年的7.6倍、13.2倍。2005年,临武县共有维修厂家150个,其中一类维修厂家1个,二类维修厂家9个,三类维修厂家105个,摩托车维修业户35个。
截至2012年,省道S214线、S324线纵横贯穿全境,临连公路的修通实现了临武与广东公路的对接,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坪梅铁路深入境内。2012年底通车的衡武高速公路,使临武融入长株潭和珠江三角洲“三小时经济圈”。
2021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71.5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4410.9万人公里。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86912辆,其中汽车36328辆,摩托车49864辆,农用运输车23辆,挂车697辆。[5]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文旅产业经济遭受重创。2020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总人次数为364.32万人次,同比下降26.84%,综合旅游收入为34.51亿元,同比下降25.78%。
2021年,全县电信业务总量2.5亿元(202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9.3%;邮政业务总量0.52亿元(2021年不变价),增长1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9.29万户。[5]
临武县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普通小学131所,普通初中19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教育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2所,在校小学生34094人,初中生20611人,高中1032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3798人,在园幼儿1008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类民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在校生7759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4243人,其中幼儿园485人,小学2159人,初中1260人,高中674人,中等职业教育150人,特殊教育学校25人。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2021年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民转公6所,改扩建村级附属幼儿园2所,建成市、县示范性幼儿园3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930个。
2021年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7226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72.1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721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501.43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2682人次。县学生资助中心发放各类资助金835.76万元,资助学生15011人次;受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40.68万元,帮助902名贫困生圆梦大学。县教育基金会募集资金800余万元,发放各类资助金260余万元。
2021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全县专利授权178件,增长20.3%,其中发明授权1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98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69件。[5]
临武县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14577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医务室和诊所),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卫生技术人员1634人。卫生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1977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4万人。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体育场地1695个,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21个,各种训练房23个。全年开展全民建设项目35项次,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6个。[5]
2021年年末全县有环保监测站1个,监测人员6人。全年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12.53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7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25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59.32分贝。
2021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为0.012人。[5]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9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23305元,经营性净收入2275元,财产性净收入2957元,转移性净收入53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6元,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8855元,经营性净收入3534元,财产性净收入491元,转移性净收入4036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7元,增长8.9%。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1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7585元,衣着消费支出1606元,居住支出3534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403元,交通通信支出2163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416元,医疗保健支出1866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9平方米。在农村居民总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68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504元,衣着消费支出722元,居住消费支出2979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670元,交通通信支出1229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89元,医疗保健支出855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5]
2021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0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3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8%。
2021年,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84068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360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9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083人,工伤保险参加人数22050人。
2021年全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2035人,农村居民9724人,分别发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24.6万元和3083.9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0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4个。[5]
2020年,全县有省级贫困村27个,市级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90人以上非贫困村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350户19582人,实现了27个省级贫困村脱贫出列,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2020年,全年25个“1+1”产业扶贫基地在原有面积5.63万亩的基础上,新增基地面积4913亩,新增投资3751.5万元,带动贫困户297户发展产业1685.6亩,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758人,发放劳务工资172.8万元。加强产业技术指导,县乡农技人员技术指导服务594人次,举办技术培训65期次,培训贫困劳动力1130人次。对全县4户受“禁食退养”政策影响贫困户发放补偿金11.97万元,实现转产转业安置。鼓励并扶持合作社通过“带贫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发挥带贫益贫效益,奖补符合条件的合作社63个。
2020年,对全县740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失业信息等情况进行“一对一”采集核实更新,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组织护送农民工乘坐高铁专列赴粤返岗复工7趟次,组织“就业直通车”59趟次,输送返岗复工劳动力26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0余人。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劳务协作”等劳务招聘活动50场,1000余人与招聘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园区重点企业招聘服务周活动,共专车接送农村劳动力现场面试21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582人,成功就业337人。积极引导就地就近就业,认定创建32家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351人在家门口就业;设置了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967个,比去年增加134%。全县贫困劳动力累计就业7401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人数占比完成100%,贫困劳动力已就业人数比去年增长8%,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超过6个月以上人数占比完成83.3%。全面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5期次,培训贫困劳动力1130人次。
2020年,全县建成消费扶贫专区3个、专馆1个,专柜布点60处,认定消费扶贫产品97个,销售扶贫产品5698万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11%,开展县级消费扶贫展销会3次,各个驻村帮扶点开展消费扶贫活动160余次。
2020年春季,发放各类助学金643.4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共计9523人次。今年为591名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59.1万元,免教材费16.4万元;为普通中小学就读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教辅材料费53.2万元;为721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76.8万元;教育基金会资助奖励贫困大学生381名,资金129.3万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