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骨化肌炎

肘关节骨化肌炎

就诊科室 骨科
常见病因 肘关节骨折脱位引起的并发症
目录导航

名称

疾病名称:肘关节骨化肌炎(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所属部位: 上肢

就诊科室: 骨科

症状体征:发热|关节疼痛

概述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肘关节部急性损伤的继发症。其发生多为肘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囊、肌腱、韧带等损伤,关节部位血肿机化及损伤后人为的强力被动牵拉,创伤性渗出反复出现,形成骨膜下骨化所致。肘关节骨化肌炎是肘部创伤严重和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肘部骨折与脱位的3%。 

病因

本病常发生于肘部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后,骨膜被剥离、破裂,血肿形成,或局部受到被动牵拉、手术刺激,形成血肿,这些可引起血肿骨化为主的骨化过程;血肿吸收后则逐渐向骨膜下骨化发展。目前对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归纳为骨膜生骨学说和纤维组织转化生骨学说。

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反复强力被动活动。

2、治疗时间,早期治疗可得到良好的复位,减少血肿形成,利于软组织修复。

3、年龄,儿童发生骨化肌炎的机会少于青壮年。[1]

症状诊断

1、有明确外伤史;

2、伤后反复被动屈伸关节;

肘关节骨化肌炎肘关节骨化肌炎3、关节肿胀、疼痛持续不消伴局部温度升高;

4、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变小;

5、X线早期无特殊,3~4周后关节周围发现云雾状的骨化团,晚期骨化范围缩小,密度增高,界限清楚。一般伤后3~6周内有增大趋势,6~8周后趋于稳定。

检查

1、初期型

X 线检查表明在初期不形成典型的骨化,但可显示软组织内不规则棉絮模糊阴影。

2、成熟型

肘关节损伤后已形成骨化或初期骨化已硬化,X 片可显示边缘光滑之骨质密度样阴影,阴影范围较前缩小而集中。

鉴别诊断

本病较容易诊断,故常不需与其它疾病鉴别,但临床上需对本病所处的不同型别进行鉴别,这与其治疗有关:

1、初期型

肘关节骨折脱位治疗后,局部肿胀,发热,疼痛较重,关节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肘关节骨和骨膜或关节囊附丽处的炎性改变。X 线在初期也不形成典型的骨化,可显示软组织内不规则棉絮模糊阴影,此型多在15~ 40 天左右出现。

肘关节骨化肌炎肘关节骨化肌炎2、成熟型

肘关节损伤后已形成骨化或初期骨化已硬化,肘关节局部微肿或肌肉僵硬、萎缩,疼痛逐渐减轻或不痛,局部可触及多个或单个坚硬肿块,关节伸屈活动障碍。X 片显示;边缘光滑之骨质密度样阴影,阴影范围较前缩小而集中。此型多发生在40 天以后。[2]

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较少,但由于肘关节自身的特点,也可以形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肘关节是对推拿按摩和被动性活动最敏感的关节,由于医源性原因,如粗暴按摩,反复强力被动牵拉关节等原因,可造成肘关节重复损伤,反复出血,而一再形成的粘连骨化,会造成肘关节完全僵硬,这也是本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骨化性肌炎诊断确立后,肘关节应妥善加以保护,是否行主动关节活动锻炼要视情况而定,如局部有肿胀、压痛及温度增高,活动时疼痛加重,则不应过度活动;如上述症状不明显,则应在疼痛可忍受情况下锻炼,以保留一定程度的关节活动和功能。

2.放射治疗:有人认为放射治疗能影响炎性反应过程,可防止骨化性肌炎发生。每周2次,4周一个疗程,每次200R。

3.手术治疗:凡影响肘关节屈伸功能,而骨化性肌炎处于静止者,即异位骨化致密硬化,界限清楚者,方可考虑手术切除。切除的目的是不使任何与骨化块有关的肌、骨组织残留,以防止复发;切除时宜切除骨化块连同一薄层正常肌肉,彻底止血。术后石膏固定1~3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