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内科学

品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开本 16
出版社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810710664、7810710664
出版日期 2001年1月1日
定价 54.00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

内科学第八版

床见习,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 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在内科学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医师素质,关心爱护病人,培养人民医生的高尚医德,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在医学中的位置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学科要求

任务及目的

内科学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分类

在内科学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其重点是诊断及治疗;通常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模块。

课程地位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其诊疗原则与方法亦适用于其它临床各科。

课程内容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及中毒部分。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制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

课程前景

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生活方式,药物,介入性治疗(如心导管,内视镜)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对学习、掌握其它学科有所裨益,而且更是大多数病人的需要。

学科意义

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 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医科大学生的内科学课程, 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 的临床见习。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包含了心脏血管,胸腔及重症照护,肝胆肠胃,肾脏,血液,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感染,免疫风湿,神经等次专科。广义的内科学更包含了皮肤,复健,精神,环境及职业病等非用外科方式治疗之专科。

编辑推荐

《内科学(第2版)》:一病一页速成系列。

文摘

第二节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细胞坏死,由于心肌持久缺氧造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病理生理学术语,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压低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在美国每年有近10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已经证明,溶栓使心肌再灌注或机械性血管再通(PCI或血管成形术),能够改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症状发生后治疗越早死亡率越低(“时间就是心肌”)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充满脂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的结果。
斑块破裂暴露血栓形成创面,激活的血小板聚集黏附,最终由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形成的栓子堵塞管腔。
急剧完全性冠脉闭塞造成血流中断,使心肌受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和心肌坏死(如果坏死是透壁的,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波)。
相反,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相同的过程,斑块破裂引起严重、不完全性的血流中断;如缺血严重,也可以发生坏死(CK-MB或肌钙蛋白阳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最近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发生频率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发生域值下降或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

媒体推荐

“我们非常喜欢‘一病一页速成系列’的编写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看到该系烈图书时,不禁感叹为什么以前我们没这样做。”
——John Sinnott,MD
“对于我及所有工作繁忙的专业医生来说,‘一病一页速成系列’是一套非常理想的丛书,因为它尽管简短但却涵盖了所有相关疾病的重。”
——Dr.Robert Bernstein
“……在这类图书中,这是我见过的最实用的组织形式。在一个页面内即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了解病理学和鉴别诊断的要点、重要的管理策略,但不会因内容太多而使读者陷入其中,或因书本过大而不便在病房内随身携带。”
——Lehigh Valley 医院某内科住院医生

目录

第一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冠状动脉疾病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四节 扩张型心肌病
第五节 限制型心肌病
第六节 肥厚型心肌病
第七节 心内膜炎
第八节 心肌炎
第九节 急性心包炎
第十节 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第十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
第十二节 主动脉反流
第十三节 主动脉狭窄
第四节 二尖瓣反流
第五节 二尖瓣狭窄
第十六节 三尖瓣反流
第十七节 房颤
第十八节 房室阻滞和心动过缓
第十九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二十节 室速
第二十一节 房间隔缺损
第二十二节 高血压
第二十三节 高血压急症
第二十四节 腹主动脉瘤
第二十五节 主动脉夹层
第二十六节 外周血管疾病
第二十七节 深静脉血栓

第二章 肺部疾病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二节 哮喘
第三节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
第五节 慢性咳嗽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七节 囊性纤维化
第八节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第九节 咯血
第十节 HIV相关性肺疾病
第十一节 过敏性肺炎
第十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
第十三节 间质性肺病
第四节 肺脓肿和吸入综合征
第五节 肺癌
第十六节 胸腔积液
第十七节 肺尘埃沉着症
第十八节 肺炎
第十九节 气胸
第二十节 肺栓塞
第二十一节 肺动脉高压症
第二十二节 结节病
第二十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
第二十四节 孤立性肺结节
第二十五节 结核

第三章 胃肠道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第三节 贲门失弛缓
第四节 吞咽困难
第五节 食道癌
第六节 食管憩室
第七节 食物传染性疾病
第八节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第九节 胃炎
第十节 消化性溃疡
第十一节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第十二节 胃癌
第十三节 乳糜泻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憩室炎
第十六节 肠梗阻
第十七节 结肠直肠癌
第十八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十几节急性腹泻
第二十节 便秘
第二十一节 痔
第二十二节 炎性肠病
第二十三节 肠易激综合征
第二十四节 缺血性肠病
第二十五节 急腹症
第二十六节 腹膜炎
第二十七节 肠系膜淋巴结炎
第二十八节 急性胰腺炎
第二十几节 胰腺癌
第三十节 胰腺感染和脓肿
第三十一节 胆囊疾病
第三十二节 胆管炎
第三十三节 肝硬化
第三十四节 血色素沉着病和Wilson病
第三十五节 肝脓肿
第三十六节 肝功异常/非感染性肝炎
第三十七节 门静脉高压

第四章 肾脏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第二节 急性肾小管损伤
第三节 成人多囊肾病
第四节 慢性肾脏疾病
第五节 高钾血症
第六节 高钠血症
第七节 低钾血症
第八节 低钠血症
第九节 间质性肾病
第十节 肾炎综合征(肾小球肾炎)
第十一节 肾结石/尿路结石
第十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十三节 肾细胞癌
第四节 继发性高血压
第五节 尿路感染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炭疽
第二节 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三节 感染性结膜炎
第四节 发热和皮疹
第五节 静脉注射吸毒者的发热
第六节 不明原因的发热
第七节 发热
第八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九节 感染性腹泻
第十节 莱姆病
第十一节 疟疾
第十二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第十三节 骨髓炎
第四节 急性中耳炎
第五节 落矶山斑点热
第十六节 败血症
第十七节 鼻窦炎
第十八节 脾脓肿
第十九节 破伤风
第二十节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第二十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十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库欣综合征
第三节 1型糖尿病
第四节 2型糖尿病
第五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六节 醛固酮增多症
第七节 高钙血症
第八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第九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危象
第十节 低钙血症
第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黏液水肿性昏迷
第十二节 骨质疏松症
第十三节 嗜铬细胞瘤

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意识障碍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第四节 痴呆
……
第八章 血液病
第九章 妇科学、泌尿科学及性传播疾病
第十章 皮肤病
第十一章 风湿与免疫性疾病
缩写
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Scott Kahan (美国)Bimal H.Ashar 译者:张七一 刘学东

序言

在医学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快捷、方便地从纷杂的信息中查找出诊治患者所需要的临床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面对众多需要了解的医学知识,依然时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本书的作者将大量医学知识的精华部分加以浓缩整理,使其方便、实用而易于把握。
在开始着手翻译本书时,感到它不过是一本篇幅不大、便于携带、方便查询的“小册子”。但是,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使我们对其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参与翻译的每位医生都越来越喜欢它。这本“小册子”不仅概念性极强、涉猎面广,而且语言精练、条理清晰,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在篇幅不大的空间里蕴藏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大量的相关信息,为读者描述了内容全面而又简洁易懂的多种类疾病,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获益匪浅。
全书共有十一章,每一章包括若干节,每一节介绍一种疾病,内容涉及众多内科多发病及疑难少见病,对临床医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专业参考书,特别适用于内科实习医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及高年资医师,也同样适用于从事其他专业而需要快速查阅或浏览某种内科疾病的医生。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全体翻译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力求遵循原书的内容,同时对一些少见的综合征作了简要的注解,对于极少部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稍做改动。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英语及专业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给予批评指正。期望这本书对我国内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