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
3月5日、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提“互联网+”,让这一概念的热度几近沸点。“互联网+”随之成了各种论坛与业务探讨的最热话题。
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电子化交易活动,它是以农业的生产为基础的。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平台支持,提供从网上交易、拍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服务,并将以充分消化利用。
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1、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
2、互联网技术推动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更有助于先进模式的推广复制
3、“互联网+农业”不仅能够催生巨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同时也生产打开了更大的农资产品销售空间
1.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主动求变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和合作社正踊跃变身网商,将自家或收购的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
2.消费者由被动变主动,成为主导力量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信息能力,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从消极被动到积极参与,最终扭转了产消格局,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参与各个商业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信息化,也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订单农业奠定了基础。
1.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成为热点
2.进口农产品成农产品电商新热点
3.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淘宝网生鲜产品的增速高达194.58%,居所有品类排名首位。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全国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
4.农产品预售模式渐热
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数据可视化市场可视化,使生产产量可控
打破传统,重新构建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建立新的信息来源模式
安全感,向国外可追溯农业看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链条化,纵向拉长产业结构
信息共享,了解更多最新最全信息
直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农批市场作为农业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环节,也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探索转型升级之道。尤其是随着近两年农业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批市场开始尝试拥抱电商,以求早日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和品牌化。但由于大多数的农业电商平台缺乏经验和能力,虽然抢滩农批市场时口号震天,却并没有能够为农批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当然,在这些电商洪流中,也有那么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平台,通过不断发展,实现了自身提升,日益趋向于专业,真正能够为农批市场分忧解难。这类平台比如寿光、新发地这些老平台,以及近两年来如黑马之势脱颖而出的谷登电商平台。前者通过长时间发展,积累了一定客户群体,后者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得到了多家农批大市场的青睐。在短短半年内,平台实现了十多家市场的相继入驻,迅速成为行业焦点。不仅仅是平台本身,农批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借助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农产品流通高效化,使自身得到提升与发展。
谷登在农业电商浪潮中所展现出来的,“O2O农批平台”这种敢为人先的姿态,以及谷登在平台技术,平台实力,市场解决方案上的强大召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