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出差

爸爸去出差

色彩 彩色
制片地区 南斯拉夫
主演 MorenoD'EBartolli、马诺伊洛维奇、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上映时间 1985年09月12日
编剧 AbdulahSidran
目录导航

电影介绍

《爸爸去出差》剧照《爸爸去出差》剧照(5)名称: 爸爸去出差[2]

其他译名:爸爸出差时/爸爸离家去上班

状态: 完结

主演: Moreno D'E Bartolli 马诺伊洛维奇 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地区: 美国

分类: 剧情片

年份: 1985

对白: 英语

剧情介绍

1950年夏天,萨拉热窝六岁男孩马尔克(Moreno D'E Bartolli 饰)的生活中除了伙伴与足球,还时常见到成年人小心翼翼的举止。父亲米萨(Miki Manojlovic 饰)为人风流,与一位女体育教师有染但又毫无拆散自己家庭的打算,一家四口的生活温馨而又波澜不惊。不久马尔克小伙伴的父亲被人带走,米萨则因不合时宜的言论被大舅调查,并被派到矿场劳改,父亲在马尔克割包皮的那天离开,母亲对马尔克说爸爸出差去了。父亲的矿场生涯终于结束,一家三口迁往小镇兹沃尔尼克与父亲团聚。父亲在小镇工作之余,又恢复了偷食亲团聚。父亲在小镇工作之余,又恢复了偷食的习惯,马尔克也结识了新的伙伴——医生的小女儿玛莎。但回到萨拉热窝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在当地的国庆典礼上,马尔克被选为献礼的少先队员,结果马尔克上台时也说错了话……[3]

演职人员

主演: Moreno D'E Bartolli、马诺伊洛维奇 、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导演: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导演信息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11月24日生于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导演,被评论界和影迷誉为天才导演,他的几乎每部影片都能获得奖项。

2004年的浪漫喜剧《生活是奇迹》(Zivot je cudo, 2004)在法国凯撒电影评奖中获最佳欧洲影片奖。

迄今导演17部电影(含电视电影),在3大艺术电影节获得16次提名。2005年担任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因为对电影的浓厚兴趣,库斯图里卡快就进入捷克最著名的电影学校之一:FAMU,他成为那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就学期间,他拍摄了两部短片:《真相的一面》Une Partie de la Vérité和《秋天》Automne 。他的老师发现了他的天才,其中Otakar Vavra教授对库斯图里卡影响很大。

1978年,库斯图里卡拍摄了他的毕业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影片通过一个天真少年的视角,审视了捷克的“排犹主义”,该片获得了Karlovy Vary国际电影节学生作品大奖。

凭借这部短片,库斯图里卡回到故乡萨拉热窝并在电视台获得一份工作。1979年,他拍摄了一部中片《新人故事》Les jeunes mariées arrivent。这部影片强烈地表现出安德烈·塔尔可夫斯基的影响,影片故事关于一个乱伦题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异常大胆,影片由于敏感的内容而在南斯拉夫禁止发行,但库斯图里卡还能继续留在电视台工作。之后,他又拍摄了电视电影《泰坦尼克咖啡馆》Café Titanic,影片改编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斯拉夫作家Ivo Andrić的同名中篇小说,在斯洛文尼亚的国家电视节上夺得最佳导演奖。

成熟

1981年,他拍摄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你还记得多丽·贝尔吗》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该片剧本由库斯图里卡与著名波斯尼亚诗人Abdulah Sidran共同完成,并带有明显的半自传色彩,讲述了在铁托集权统治的1960年代,一群生活在萨拉热窝的少年梦想过上西方生活的故事。在影片中,库斯图里卡已经表现出对传统南斯拉夫风俗中的荒诞主义的把握及肖像式描写,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处女作奖金狮奖及圣保罗(São Paulo)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威尼斯电影节通知他领奖时,他还在军队服役,军方特批了他24小时,允许他去领奖。

1985年,《爸爸出差时》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夺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同时获得普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89年《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摘走了戛纳最佳导演奖的桂冠,并荣获罗西里尼特别奖。

“旅居·流亡”的黄金时代:

成名后的库斯图里卡任教于萨拉热窝表演艺术学校,并受聘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导演课程。纽约的教书生活为他开始新的创作拓展了空间,而他的一个美国学生David Atkins 递交的电影剧本更成为他首部英语影片的基础。

1993年,汇集了美国演员Faye Dunaway、Jerry Lewis、Johnny Depp的影片《寻梦亚利桑纳》Arizona Dream摄制完成,意料之中地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5年的《地下》(又译《没有天空的都市》)Undergroun使库斯图里卡的艺术事业攀上了顶峰。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宏片巨制兼具《爸爸出差时》的政治讽喻和《流浪者之歌》的荡气回肠,以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喜剧方式描绘了南斯拉夫从1941年纳粹占领期间至1995年内战的曲折历史。凭借此片,39岁的导演再次摘下金棕榈桂冠。

作为一位长期旅居西方的东欧艺术家,库斯图里卡的处境是颇为尴尬的,尤其是当他竟敢拍出《地下》这样公然讽刺铁托政权下所谓革命者的影片,可想而知,最犀利的批判之声立即从他的故乡萨拉热窝传来;同时,一些西方学者又把他列入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šević) 的同党,谴责他“在博爱、民主和反法西斯的名义下”骗取艺术界的嘉赏。重重压力之下,灰心已极的库斯图里卡对外曾一度宣称不再拍片。

1998年推出了描写吉普赛人的最新作品《黑猫,白猫》Black Cat,White Cat,该片使他成为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得主。

2004年的浪漫喜剧《生活是奇迹》Zivot je cudo获得戛纳金棕榈奖提名,在法国凯撒电影评奖中获最佳欧洲影片奖。

他在美国和法国生活了14年,回到贝尔格莱德(Belgrade),在海拔3000英尺的山区斥资100万英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村庄,他为这个“田园天堂”背上了巨额债务,但这却是他心中的柏拉图。“这是我的乌托邦。”他宣称,“我在战争期间失去了自己的城市(萨拉热窝),这是我的家。

2007年喜剧《向我承诺》Zavet,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所获荣誉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1986

最佳外语片 (提名)

金球奖(Golden Globe) 1986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戛纳电影节 1985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1985

最佳影片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Pula Film Festival of Yugoslavian Films 1985

最佳女主角 蜜儿珍娜·卡瑞诺维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