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通货膨胀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部门的结构方面的特点来说明通货膨胀原因的一种理论。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一个国家中一些经济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些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2、一个国家中,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的 开放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 封闭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3、一个国家中各部门的产品供求关系不同,也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发生。
结构性通货膨胀论的主要论点是:
①服务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慢于工业部门。
②两大部门的 名义工资增长率将趋向一致,而 货币工资增长率则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部门,即服务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要向工业部门的“看齐”。
③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大多数产品的价格是实行“成本 加成定价”制(即在上涨的工资成本之上相应地加上固定的利润来确定 价格水平),因而随着两大部门的 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 物价水平就相应地成比例上涨。
④就服务性部门的产品来说, 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收入弹性较高,因而由于工资成本的上升,也势必产生物价的普遍上涨。
⑤价格和 货币工资都具有难往下降落这样一种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