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好风光(2)据传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为“西陵于夷”故名西平。
春秋时,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及舞钢市部分地区。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于定国为西平侯,新莽,改西平为新亭。东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划县境东部置定颖县。北魏划汝南郡一部分,置襄城郡,治西平(迁今师灵镇)。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县(今县吕店乡),属汝南郡。周景王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柏国为楚国所并。战国时期属韩国。秦属颍川郡。唐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复置西平县。唐宋属蔡州。北宋徙治今西平县治。明清属汝宁府。1914年属豫南道.1918年改属汝阳道。1927年废道直属河南省,1933年属河南省行政第八区专员公署。1949年3月,属确山专区。8月,确山专署迁驻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1965年7月属驻马店专区,1970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至今未变。
西平县一,西宁市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或说,)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二,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五十里。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西丰县。
三,三国吴析高凉县置,属高兴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北。南朝宋废。
四,西晋末置,治所即今广西西林县东南西平乡西平村。南朝梁废。
五,东晋安帝时因秦雍流民置,属怀宁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北周废。
六,北魏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北周废。
七,南朝梁置,为北江州齐兴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
八,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凉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西阳江市西。贞观二十三年(649)为恩州治。后废入恩平县。
九,唐贞观七年(633)析阳川县置西平县,隶属龚州,贞观十二年(638)省入平南县。西平建县时间只有7年。据《浔州府志》载:“故西平县在县西南”。经县博物馆人员于1988年作文物普查时发现,今广西平南县思界乡船渡对岸不远的地方(今属桂平县地),地层下有大量的陶片、瓦砾等遗物,是一个古城的遗址。与旧志载西平县治“在县西六十里”,是“汉布山县地”基本相符,所以初步断定该地为西平县治。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2002年被河南省评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县。2009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截至2021年,西平县下辖3个街道、8个镇、8个乡、1个农场。[8]
3个街道: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
8个镇:五沟营镇、权寨镇、师灵镇、出山镇、盆尧镇、嫘祖镇、宋集镇、二郎镇。中共西平县委旧址(2)
8个乡:重渠乡、人和乡、谭店乡、芦庙乡、杨庄乡、专探乡、蔡寨回族乡、焦庄乡。
1个农场:老王坡农场。[8]
西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浅山丘陵区属伏牛山余脉,面积9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85%,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海拔553米;中部、南部有缓岗,面积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5%;东部平原面积933.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5.65%。[9]
西平县(3)西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157.2小时,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21天,降雨量852mm,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2.3米/秒。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的洪、汝水系,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69条,其中洪河、柳堰河、淤泥河为本县3条主要河流。
西平县(3)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74176万元,增长10.1%,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二、一、三格局。
以优质粮食生产为突破,实现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12.13万公顷,其中优质小麦面积4.6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为670396吨,增长38.5%。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县。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瓜菜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1万公顷;西瓜种植面积达7000公顷;节水莲藕和莲鱼共养示范区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133公顷;食用菌种植已形成规模和特色,年产值近1.4亿元。农业生态示范区采用标准化养殖和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年出栏无公害生猪5万头,被省畜牧局确定为全省首批无公害畜产品企业。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50万头、家禽445万只、羊66.5万只、牛2万头、兔185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18万头、家禽存栏750万只、羊存栏63.5万只、大牲畜存栏6.5万头、兔存栏12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3万吨,禽蛋产量达4.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3.5亿元。西平县被授予“全省畜牧系统先进集体”、“畜牧强县”。造林绿化稳步发展。以“两道一区”(河道、通道、林业精品小区)绿化为重点,全年共植树800万株,新植幼树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90%以上。农田水利建设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全年新打机电井1200眼,建设水利示范园区7000公顷,修建塘堰坝18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00公顷、旱保田2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
根据第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67214人,其中:柏城镇53892人、五沟营镇40137人、权寨镇34083人、师灵镇39195人、出山镇24477人、环城乡57816人、重渠乡39182人、盆尧镇62075人、人和乡40564人、宋集乡37640人、谭店乡47622人、吕店乡38521人、酒店乡15783人、芦庙乡41534人、杨庄乡34554人、专探乡53627人、二郎乡49380人、蔡寨回族乡14384人、焦庄乡32494人、老王坡农场虚拟乡10254人。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李全喜 |
县委副书记 | 侯公涛、董红卫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侯公涛 |
副县长 | 刘光辉、邓昭、韩亚伟、李新、董海建、丁中华、耿扬、刘旭辉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赵海金 |
副主任 | 段彦杰、冯旺志、刘宇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张新 |
副主席 | 张新武、姬连成、吕新敏、陈一 |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西平县人民政府[10]、西平县人大常委会[11][12]、西平县政协委员会[13]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李全喜 |
县委副书记 | 侯公涛、董红卫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侯公涛 |
副县长 | 刘光辉、邓昭、韩亚伟、李新、董海建、丁中华、耿扬、刘旭辉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赵海金 |
副主任 | 段彦杰、冯旺志、刘宇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张新 |
副主席 | 张新武、姬连成、吕新敏、陈一 |
西平庆典(2)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1930万元,同比增长3.2%;乡镇企业完成产值1071660万元,增长10.5%。工业投入力度加大,新建、续建项目121个。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14.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中农海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合成氨联产甲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国仁制药GMP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通过认证并试产;骏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吨塑料荧光增白剂系列产品项目完成投资1400万元,已安装试产;金鑫针织品与恒星毛织品出口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1654万元,同比增长18.6%;销售产值107857万元,增长19.3%;销售收入101740万元,增长11.7%;实现利税8353万元,增长19.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5亿元,增长10.3%。新增个体工商户1596个、私营企业44个,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2494个、私营企业220个。市场年交易额11.5亿元,上缴利税30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09万元,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020万元,增长23.9%;财政支出完成4066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212万元,增长3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1.3亿元,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为18亿元,增长5.7%。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3156.3万元,其中县乡道路总投资2552万元。境内干线公路好路率达80%,县乡公路好路率达85%。全年完成供电量26103.37万千瓦时,增长10.9%,其中工业用电量14927.18万千瓦时,增长14.9%。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动全县科技进步。科技示范由点及面,创建了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小区。被确定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基地。适时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群众1.2万余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余项。组织实施科技兴工工程。鼎力钢杆有限公司承担的“500千伏钢构架工艺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高性能、大弯距、抗腐蚀钢塔销往非洲等国家;翊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医疗用床已获国家专利授权。积极开展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提高。全县小学素质教育测试优秀率达40%以上,良好率达80%以上。加强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卫生防疫站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对全县有偿供血人员进行艾滋病普查,填表登记率为100%;共查出既往有偿供血者776人,采样检测595人,其中死亡100人;投资3000万元的西平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33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7。全县累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7.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8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征缴失业保险金15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37.5万元、基本生活费94.8万元,救助特困职工466名。年底全县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419个、职工达23310人,其中在职职工18904人、退休职工4406人。全年共征缴医保基金535万元,支出678.2万元,结余634.4万元。
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市场执法先进集体。西平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被省建设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甲级县,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西平县通过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塑料塑胶、轻工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西平产业集聚区、柏苑造纸产业集聚区、人和冶金铸造产业集聚区、盆尧打火机配件及生产产业集聚区和老王坡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并投资7000多万元对区内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改造。其中,西平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近12平方公里,分东、中、西三区,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五个工业区现已入驻企业364家,成为西平工业发展、项目建设的主阵地。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5.6亿元,较上年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经济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棠溪宝剑西平县形成的知名工业品:、棠河酒、男儿风西服、棠溪宝剑等。
西平地处伏牛山东部,为柏皇氏原封地,柏皇氏为东方部落的首领,以柏木为图腾,与有巢氏、遂人氏、等15氏袭伏羲之号。至周有柏国,又称柏子国,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战国归韩,汉置西平。皇帝元妃,蚕神嫘祖的故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通鉴外纪》曰:“西陵氏之女,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据郦道元《水经注·潕水》云: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清人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图》则标示得清清楚楚,此图和今西平县境图相比,除去潕水(洪河)因改道略有差异外,余者基本相同。根据这些典籍不难看出,吕墟(古西陵亭,今董桥)应在今西平县城西27公里处吕店乡和师灵镇交界的缓坡岗上。在西平县城西27公里处的吕店乡董桥村东南一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等生活用具为嫘祖故里的出处提供了考古上的实物证据。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平县境内有嫘祖庙5座,嫘祖庙也称娘娘庙。离董桥村不远的专探村西头,还有一座人祖庙,供奉着黄帝和嫘祖塑像。旧时,西平家家户户植桑养蚕、供奉蚕神,还唱大戏祭祀蚕神。西平县民间有许多与蚕神嫘祖有关的传说:嫘祖是九天仙女下凡。她降生时下了三天三夜大雨,发了洪水,淹了村庄田地。西陵氏头领听信巫师之言,把嫘祖当妖孽扔进了西草河。王母娘娘命神仙变成神鸟救出嫘祖。头领给她取名累祖,嫘字的女旁是后人加的。嫘祖长到15岁时,貌若天仙,心灵手巧。她发现蚕丝虽细,却很结实,就成天摆弄来摆弄去,思考着拿蚕茧做点什么。头领本来就不喜欢她,加上巫师挑唆,就重责了嫘祖。嫘祖一气之下,跑到西南山,一住三年。等她下山时,身披彩衣,显得更美丽了。女人们争相向嫘祖讨教彩衣是如何做成的。嫘祖就教她们养蚕取丝做衣裳。从此,人们走出了裸身露体的荒蛮时代。后来,北方不远的有熊国黄帝听说了此事(明人陆应阳《广舆记》云:“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故名。”),就派人把嫘祖迎娶到轩辕丘,封为正妃,命她教民养蚕,使人类走向文明。后人为纪念嫘祖的功绩,兴建了嫘祖庙,敬奉嫘祖为蚕神。再后来,庙宇扩为七进院落,规模宏大,庙中建起七级浮图一座,浮图四周有苍松翠柏,银杏古槐。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为嫘祖举行庙会,七天会期,唱大戏、祭祖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西平县西有柏皇氏原封地古柏城,周边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马岭。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区。冶铁遗址是西平县出山镇李园沟村民在修路时发现的,此处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酒店战国冶铁遗址只有几千米,出土的冶铁炉只剩底部,距地表60厘米,直径50厘米,显露部分高11厘米,炉壁内为红烧土。经初步判断,该炉为战国时期的冶铁残炉。酒店乡、芦庙乡有多个冶铁遗址,因棠溪河畔,广布十数里,可合称棠溪冶铁遗址群。代表酒店冶铁遗址面积375万平方米,文化的层厚约1.5米。战国著名的棠溪宝剑即出产于此。该遗址临棠溪湖。其西数里尚有一溪现仍称棠溪河。此二河均为洪河水系,他们可合称“棠溪河”,历史上著名的“龙泉剑”既产于此,汉晋时设有铁官,《唐书-李愬传》称之为冶炉城。该城址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东城墙,北城墙局部,残部最高7.4米。《资治通鉴》记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史书中记载有“韩卒之剑出于棠溪”,又云:“西平有龙泉水,可淬刀剑,特坚利,”故又龙泉剑。冶铁城原有庙碑,其文曰:“昔有龙泉水,淬铁胜于钢。冶制龙泉剑,锋利无双”龙泉剑又称“龙渊之剑”。棠溪冶铁基地生产宝剑种类多。依《史记》:“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太阿皆陆断牛,水截鸿鹄,当敌则斩……”上述称号皆剑名,均出于棠溪。《太康地志》云:西有龙泉水,可以淬刀剑,特坚利,故有龙泉剑—楚之宝剑也。又云:“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匠名也,其剑皆出于西平县。”在民间传说中,还有日月剑、姐妹剑、韩非剑、罗成剑、帝王剑。相传楚王曾请吴人干将、莫邪铸造宝剑,三载始成雌雄二剑,雌曰莫邪,雄曰干将。干将自知因造剑迟而杀他,故藏雌剑不献,留传其子,以期为其雪仇。今有疑者,说干将、莫邪出江浙,实为谬。战国最大冶铁中心与棠溪宝剑。
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独特的水质、西山东平原的便利交通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各地的工匠汇集而来,使棠溪地区成为当时名扬天下的冶铁铸剑基地。棠溪冶铁基地为当时中国四大冶铁中心之一,而寇荥阳、南阳、临淄之上。当年在棠溪冶铁城与比邻的合伯、方岗铸剑城造剑的工匠相加有万户之多,均以皮囊鼓风冶铁。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炼炉有1000多座,间断分布在山谷中,区域包括今遂平县的西北部、舞钢区的全部、西平县的西部、舞阳县的东南部和郾城县的西南部,方圆480平方公里。1958年在棠溪河上游修建谭山水库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发现冶铁炉残基16处。据考古研究,当时棠溪的铸剑业已经相当成熟,工匠们已采用“高温液体还原法”冶铁铸造,并掌握了海绵铁制造高碳钢和锻铁淬火技术,出现了镀银、渗铜等工艺,两面吻合的“双刃剑”、“龙凤剑”,技术要求更高,工艺也十分讲究。棠溪冶铁中心规模之庞大、水平之高超,品类之繁多,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由于这里的铸剑技术闻名各诸侯国,吴越等地的工匠时常前往拜师学艺。铸剑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纺织业和酿酒业,使当时的棠溪一带百业兴盛。对于昔日棠溪盛状,李白曾有诗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到了唐代,李带副将马少良进入蔡州时,从岈山北下直取冶炉城导致自春秋战国时起,历经秦、汉、晋、隋、唐六朝的兵器重镇从此毁弃。近一二十年间棠溪铸剑被重新开发,当地棠溪源也被开发为国家森林公园对外旅游开放。
饮食
胡辣汤商贸兴旺、交通便利、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西平汇集了中原地区的各种风味小吃。最具本地特色的是咸豆腐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早点类:胡辣汤、水煎包、小笼包、油馍、豆浆;
小吃类:热豆腐、咸豆腐脑、热干面、凉皮,米皮,米线、凉粉;
面食类:粉浆面条、芝麻叶面条、捞面条、牛肉饸饹面、河南卤面、河南拉面、河南烩面、烙菜馍、烙馍、发面饼、芝麻焦馍、磨糊、卤面条;
清真类:馓子、罐饺子、(卤)羊肝羊肺、羊肉汤;
肉食类:烧鸡、板鸭、卤牛肉、卤兔肉、卤狗肉、卤羊蹄;
特产:豫坡酒、棠河酒、棠溪宝剑、小磨香油
地方名吃:
东关豆腐脑(迎宾旅馆附近)罐饺子(第一实验小学附近饺子馆菜市场西门也有一家)蔡寨红焖狗肉南关馓子棠溪商城附近羊肉汤北关罐饺子羊肉汤粉浆面条咸豆腐脑(豆制品成脑块状)有别于豆腐花(甜豆腐脑乳白色膏体)来源《西平县志》
语言
中原官话(蔡鲁片)
铜器表演
铜器表演铜器表演是流传于西平、遂平、郏县等中原民间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打击乐。西平方言称“打铜器”,以响铜制作的大铙、大镲、大鼓为主,表演时撼天动地,音乐洪亮,形象生动鲜明,丰富多彩,演奏技巧性强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原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受群众喜爱群众喜爱。2007年,西平大铜器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在苏州举办的全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中,西平大铜器乐队代表河南省获得最高奖金穗奖。
.(2)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南距武汉300公里,位于郑州及武汉两大都市“半日经济圈”内。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全境,省道高兰公路横穿东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新建了西酒公路、东西环公路等一批县乡公路,完成了“村村通”工程140公里,全县80%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县乡公交、城镇出租车业发展迅速,建成农村客运站11个,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14]
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18个乡镇所在地与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联网,电视节目实现直播,大功率信号覆盖六县一区。
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县医院综合病房大楼,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中医院门诊大楼,投资3500多万元改造扩建了7个偏远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从春秋时期的柏子国,秦代置颍川郡,汉置汝南郡始,西平便作为汝南郡的一部分英杰辈出,从西平走出的名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杨庄高中整体搬迁;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西平高中改造重建;杨庄高中、西平高中分别于2006年、2007年通过验收,顺利成为河南省示范型高中。引进江西上饶教育投资集团投资8000万元,兴建了西平县文成中学;投资4000万元新建教学楼8.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6.6万平方米,全县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464万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成立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加大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文化产业正在兴起。
西平高中
西平高中全称河南省西平县高级中学,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坐落于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空气宜人的西平县城东郊。
始建于1956年的西平高中,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创名牌,办名校,当名师,上名校,出名人”的办学目标,始终激励着西平高中不断奋进。半世纪的风雨沧桑,五十余载的华彩乐章,铸就了西平县高中教育的辉煌历史,为千千万万勤劳智慧的西平儿女架起了通向世界的桥梁。从这里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了共和国的驻外大使,成了省、部、厅级的领导干部,成了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成了留学海外的中华骄子,成了遍布海内外的无数个创业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才智,各领风骚。西平高中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也正开创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自己,我是最好,追求卓越,成就自我”是西平高中每个学子每天呼喊的口号,这都显示出西平高中蓬勃向上的发展力量。
培养和造就了千千万万中华骄子的西平高中应时代呼唤而腾飞,沐时代风雨而自华。如今的西平高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49600平方米。全校各个教室、寝室、办公室全部安装了中央空调。办公大楼气势恢宏,崭新的标准化办公设施统一、先进。58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一线教师全部配备了手提电脑;挺拔的男、女生公寓楼,全封闭式管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作息时间统一。现代风格的豪华餐厅分上下两层,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饭菜花样繁多,搭配合理,营养丰富。高标准的大型体育场装备齐全,是学生锻炼、活动的好场所,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美丽的天泉湖,集天地之灵气,凝人间之神韵,常常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校园环境公园化,寝室管理宾馆化,学校集会军事化,给学子们以美的熏陶、家的温暖、军营的感受。
芦庙高中
西平县芦庙高级中学,创建于1968年,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芦庙街西端路南。芦庙高中已于2010年5月合并至西平高中、西平县杨庄高中、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杨庄高中
西平县古为柏子国,古老浓郁的文化传承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哺育了这一片热土,也催生了杨庄高级中学这一豫南名校。
杨庄高中始建于1958年;197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重点高中;198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高中之一。
杨庄高中原址在西平县城西20公里的杨庄滞洪区。新世纪里,为了使杨庄高中更好地发展,2001年县委县政府投资6000万元在县城西侧建成了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新杨庄高中,2003年12月学校整体搬迁完毕。
河南省杨庄高级中学位于古柏子国----西平县县城西区,西临107国道,南依川流不息的小洪河,东望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莘莘学子求知做学的绝佳之地.古老浓郁的文化传承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哺育了这一片天中热土,也催生了杨庄高中这所豫南明校.杨庄高中始建于1958年,197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河南省重点高中,198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重点高中之一,2005通过省示范性高中验收,成为河南省驻马店市率先通过验收的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河南省取消了“省市重点高中”的称法,改为示范性高中)。
金刚高中
金刚高中始创于1958年7月,原名叫西平县第八中学,位于西平县焦庄金刚村。于1998年7月整体搬迁到西平县城护城河路南段。
金刚高中是经驻马店市教育局西平县人民政府、西平县教体局批准,于1996年成立的驻马店市唯一一所“双轨制”综合高中。由于教学成绩优秀,学校于2002年2月被驻马店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2003年3月被评为高考先进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教研组分别于2003年12月被驻马店教育局评为先进学科组。
西平县职业中专
西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8年,是经省教委批准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县城西关,占地3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西邻洪河故道,北靠内陆特区漯河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以“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为政风,以“勤学、守纪、敬业、求实”为校训,从严治校、科学管理、发展十分迅速。现有教职工93名,其中本科生38人、专科生46人。高级教师23人,中级职称44人,是一所拥有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政法、营销、养殖、服装、幼师、文秘等十大专业28个教学班,在校生1400多名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实习场地配套。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校园广播系统、标准理化实验室、工艺美术室、体育活动场所、饮食场所一应俱全,能较好的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倡导“因材施教,分类教学,逐级分流,职普渗透”的管理模式,推行“一专多能,人尽其才”的办学理念,实行多学科交叉渗透,又注重打造龙头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力争做到“送我一名学生,还你一位人才,愿考学者升学有门,愿就业者脚下有路”。学校自创办以来,坚持教育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已陆续为社会培养和向高等院校输送近万名学子。他们的良好的素质、优异的成绩、熟练的专业技能,深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职成(2003)6号文件和豫职成(2004)33号文件关于“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工作意见”以及国家农业部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速人才培养,促进农民增收。国家级重点中专——河南省信息工程学校于2004年5月在我校开办了河南信息工程学校西平分校,已开办了两个专业四个教学班。同时学校又与苏州高级技术学院联合办学。
柏城中学
西平县柏城中学,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教改窗口学校”,县“平安校园”、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后挂牌,市“五星级学校”成功通过复验。
文成中学
西平县文成中学,创建于2006年,位于县城解放路南段,是县政府和江西上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中学。学校设有高中、初中部。
回民中学
西平县回民中学,西平县柏城镇回民中学位于柏城镇北大街193号,在那是回民的聚居地,所以取名回民中学,学校环境优美,教学优秀,学校里回民占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主要的教育地点之一。
西平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东周灰坑遗址、战国冶铁遗址、宋代宝严寺塔、棠溪源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1.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
棠溪源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西南42公里处,总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以上。分为棠溪峡、棠溪湖、蜘蛛山、跑马岭4个游览区,集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深沉的炎黄文化于一体,是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
2006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西平县棠溪源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命名为“河南省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棠溪源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1800公顷,公园资源丰富,旅游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达千种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2.战国时期冶铁遗址
城西南38公里处有酒店冶铁遗址,为战国时期韩国的冶铁重地。其重要文物冶铁炉被当代权威冶金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炉”。
3.宝严寺塔
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宝严寺建于唐代,为佛教寺院,民国年间废。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可达六层,游人登梯道及竖井达第六层,以凭高眺望。从建筑风格看,当属北宋晚期建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宝严寺塔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两次修葺。1980年省人民政府拨款2.3万元,全面整修。1982年,公布为西平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宝严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嫘祖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据有关专家考证,西陵即今河南省西平县。黄帝和嫘祖等传说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韩非子
战国时期的韩国公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相传韩非曾居住在今西平县西部山区著书《说难》《孤愤》。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