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

湘潭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

湘潭县湘潭县(3)境内荆洲老虎坑、锦石乡堆子山发现大溪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属湘中四大大溪文化遗址),从这里收集的彩绘陶器等文物,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县内先民已由狩猎、采集活动,进入畜牧、水稻生产阶段,形成定居。

商周时期,境内出土的文物较多,其中最珍贵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华桂花村船形山出土的豕尊和青山桥镇高屯村老屋出土的窖藏尊、鼎、觯、锸、爵、钟等青铜器。青铜器的种类、形制和纹饰工艺,说明境内先民已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懂得酿造技艺,尚祀神饮酒和娱乐活动。

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长沙郡。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

三国时期

西汉,析临湘置湘南县(东汉为湘南侯国),治所在今石潭镇古城村,今县地分属湘南和临湘县,隶长沙国。

三国吴太平二年,分临湘立湘西县,今县地分属湘南、湘西县,隶衡阳郡。晋,湘南、湘西隶属关系未变。南朝齐建元二年(480),湘南县废。今县地分属湘西、湘乡、新康县。

梁天监年间(502-519),分阴山县立湘潭县,湘潭县始立,县地多在今衡东县境,治所在衡东石湾附近,隶湘东郡。

五代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湘潭县域扩大,将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县并入,今株洲县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衡山县域亦扩大,湘西、湘乡县、新康县部分并入。今县地属衡山县,隶潭州长沙郡。

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名地相符。是时,碧泉潭涌泉,利于灌溉。湘潭、易俗河等港口,利于船舶停靠。刘禹锡、杜甫等著名诗人,至此多有诗作,中原文化影响益深。

五代十国时期,县域属马殷楚国,隶潭州长沙府。易俗河商业发达,设置场馆。

宋元时期

宋代,湘潭县隶荆湖南路潭州。县人开采金矿,开垦山田,扩种水稻。株洲商业兴起,开征酒税。

元符元年(1098),湘潭县析出2乡、长沙县析出5乡置善化县。南宋,县治移至今湘潭市观湘门直街,设立学堂。崇安人胡安国从荆门移居县域,筑碧泉书堂讲学,《春秋传》撰成,创湖湘学派,开一代学风。

元贞元年(1295),湘潭县升为州,隶湖广行省潭州路。元末,人民不堪重负,湘乡人易华据境内乌石寨起兵反抗。后为陈友谅农民起义军参政,抗衡朱元璋。

明清时期

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平湘潭,其部杀易华于乌石峰下,并大肆屠戮,全县幸存20053人。湘潭复降为县,隶长沙郡。此后,县民多从江西迁入,经过休养生息,人口渐繁。湘潭成为湘江交通枢纽,县治筑城,工商业发达,易俗河成为著名米市。

清顺治六年(1649),清军入城,杀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并“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血洗县城”,全城幸存者不满百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占领县城。

清康熙十八年,清军复定湘潭,兵戎蹂躏,境荒田20余万亩。

清咸丰四年,太平军袭占县城。曾国藩以侍郎督师专征东南,治兵衡阳,倚湘潭为饷源,其后筹饷皆取自湘潭,且大新县城。自此,沿江十余里,商贸繁荣,城中街坊街总,楼宇整峻。时称天下第一壮县。

1905年,湘潭辟为寄港地,外国商品涌入,民族工业、手工业受到冲击。同时,县内效兴洋务,电话、电报事业始兴;株萍铁路、粤汉铁路长株、株渌段建成;西医随教会传入;废除书院,兴办学堂,数十名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之术。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首先响应,10月27日,湘潭宣布反正。

民国时期

民国3年,湘潭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撤道,隶湖南省。民国27年,隶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4年6月17日,县城沦陷,日军在县境四处扫荡,到处奸淫、烧、杀和掳掠,全县死伤13万余人。

民国34年9月20日,日军向驻潭国民革命军缴械投降。

1949年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进驻湘潭县城。11日,南下途中组建的中共湘潭县委率干部百余人抵城,宣布湘潭和平解放。县域隶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专署改名湘潭专区,县域隶湘潭专区)。13日,中共湘潭工委与中共湘潭县委合并。2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旧政权,开展筹粮支前,清匪反霸,安定社会,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1950年,县城关区析出,建县级湘潭市。此后,县内开展减租退押,开始土地改革,试办农业互助组,镇压反革命,着手兴办地方国营企业和区、乡供销合作社,动员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1年,株洲镇及太平桥等7乡从县境析出,建株洲市。同年,开展土改复查,至1952年结束。

1959年,析出五星、卫星、星星、上游四个公社及红旗公社的一部分和雷打石镇入株洲市。1968年,析出韶山区建省属韶山特区。

截至2011年,湘潭县辖15个镇、4个乡

镇:易俗河镇、梅林桥镇、谭家山镇、中路铺镇、茶恩寺镇、河口镇、射埠镇、花石镇、青山桥镇、石鼓镇、云湖桥镇、石潭镇、杨嘉桥镇、乌石镇、白石镇

乡:分水乡、排头乡、龙口乡、锦石乡

2018年,湘潭县理顺体制机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近3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创业贷款6110万元,通过积极实施“一区多园”战略,以天易示范区为主导,带动全县四个乡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三个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发展平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0多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实现新增创业带动就业3万多人。[8]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湘潭县下辖14个镇、3个乡。[9]

区划详情

14个镇:易俗河镇、谭家山镇、中路铺镇、茶恩寺镇、河口镇、射埠镇、花石镇、青山桥镇、石鼓镇、云湖桥镇、石潭镇、杨嘉桥镇、乌石镇、白石镇。

3个乡:分水乡、排头乡、锦石乡。[9]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湘潭县湘潭县湘潭县地处湘中偏东、湘江西岸,位于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地跨涟水、涓江、靳江流域,为湖南省湘潭市辖县,属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县域地图呈狮状,巨口张向长株潭。面积2512.98平方公里,约为五山一水二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和庄园。东至梅林桥镇杨梅坳,南至茶恩寺镇斗茅坳,西南至石鼓镇洴塘,北至响塘乡狮子山。与湘潭市区以湘江为界,县、市区域似犬牙交错,又与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韶山市、湘乡市、双峰县、衡东县、株洲县、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水陆相连。

湘潭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最高为西南的昌山,海拔755.1米,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的万家塘,海拔33.2米,相对高差为721.9米,地势比降为10%,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以平原、岗地为主。其中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9.54%。岗地占35.21%。丘陵占18.61%。山地占6.64%。县境属湘中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群山绵延,昌山为县境最高峰,海拨755.1米,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西部乌石峰凌 空耸峙,海拨437米,有“乌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之势。东南部晓霞山脉绵延南北50公里,云集天马山、紫荆山、琵琶山、晓霞山四座高峰。北部仙女山,海拨311米,层峦叠翠,秀色一方。县境中部沿涓水、北部沿涟水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东北由湘江、涓水、涟水汇注,形成富饶的湘潭盆地。

气候特征

湘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按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划分,境内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气温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气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冻。全年冬、夏时间长,春秋两季短,暑热期长,严寒期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温、水的地域差异小,灾害性天气较多,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性。

全县多年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7~18.3℃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1991年极端低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高温达41.2℃,冬夏温差24~25℃。年最低温度一般在-2℃~-8℃之间,年最高温度一般在39~40℃之间。县内年降水日,多年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多的年份曾达190天,最少的年份只12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比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左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为1750.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只997.7毫米。

全县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84~1885小时。7月份日照最多,2月最少。年际之间,差异颇大,最多年日照达2127.7小时,最少年为1449.5小时。境内春季和夏季多东南风,盛夏多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风速大于17米/秒,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每年均有出现,年均7~8次,最大的风速为20米/秒。

该气候适宜动植物生长。县境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农业耕地102万亩,林业用地108.6亩,森林覆盖率47.8%,地表水资源总量603.75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湘潭县地表水资源总量603.75亿立方米,年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090千瓦。

土地资源

湘潭县全县耕地102万亩,林地108.6万亩,森林覆盖率47.8%。主产稻谷、生猪、鲜鱼、蔬菜、茶叶、水果、湘莲,有“中国湘莲之乡”之称。

矿产资源

湘潭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10]35种,矿产地有132处,其中中型矿床9处。探明储量居全省前5位的有锰、矽砂、石膏、海泡石,居全国前10位的有锰矿。

植物资源

湘潭县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按植被区系划分,属华中偏东亚系。过去对天然值被利用不当,致使呈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的组成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经济林及沼泽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态多样致使植被各具特色。县境内里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名目较多,主要有林木类、竹类、药用植物类,花卉类等百个品种。

动物资源

湘潭县内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等6个种;禽类有麻雀,野鸡等22个种;鳞类有鲤、鲢等40多个种;介类有龟、蟹等6个种;昆虫类有蜘蛛,蝉等46个种;无脊椎类有蜗牛,蚯蚓等6个种,脊椎爬行类有眼镜蛇,水蛇等14个种;两栖类有泥蛙,泽蛙等5个种。

人口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7.65万人,常住人口8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3万人,农村人口46.12万人,城镇化率47.20%。全年出生人口9608人,出生率9.61‰,死亡人口6446人,死亡率6.45‰,人口自然增长率3.16‰。按民政部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06228人。[11]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黄劲松
县委副书记 王利、何滔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代理县长 王利
副县长 王利、张清平、荣虎成、崔勇、陈赞、肖睿、文香军、肖小年、冯传强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陈卫兵
副主任 唐仁光、张立忠、胡自庚、韩云、赵龙江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谭捍卫
副主席 赵迎新、周毅、张拥军、徐姗姗、蔡剑锋

以上内容参考:湘潭县人民政府[12]、腾讯新闻[7]、新浪新闻[13]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黄劲松
县委副书记 王利、何滔

综述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代理县长 王利
副县长 王利、张清平、荣虎成、崔勇、陈赞、肖睿、文香军、肖小年、冯传强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陈卫兵
副主任 唐仁光、张立忠、胡自庚、韩云、赵龙江

第二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谭捍卫
副主席 赵迎新、周毅、张拥军、徐姗姗、蔡剑锋

第三产业

文化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4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0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298.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78.1亿元,增长6.4%。

2021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4.6:32.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持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7%、57.1%、26.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8%。[5]

交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产值49.89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5.77亿元,增长5.6%;牧业产值52.24亿元,增长18.9%;渔业产值7.89亿元,增长6.5%。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3.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产量59.7万吨,比上年下降1.6%。

2021年,全年油料种植面积13.6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8%;蔬菜种植面积21.22千公顷,增长2.9%。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3.0%;蔬菜产量67.17万吨,增长4.3%。

2021年,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9.6万吨,比上年增长32.0%。其中猪肉产量9.3万吨,增长32.7%;年末生猪存栏82.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7%;全年生猪出栏129.1万头,比上年增长33%。全年出栏牛1.19万头,增长3.5%;全年出栏羊6.8万头,增长6%;禽蛋产量3.3万吨,比上年增长9.8%。

2021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0公顷;开展各类水利工程610处,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170万立方米。[5]

社会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1亿元,增长11.2%。其中天易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亿元,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7.3亿元,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23.7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2元,比上年增加0.6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4%。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7.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8万平方米,下降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9万平方米,增长0.7%。[5]

科学技术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5.4%;金融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28.6亿元,下降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6.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7.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1.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9.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24.6%;非国有投资增长28.1%。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下降53.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8.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6.6%;工业投资增长5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4%。商品房销售面积70.3万平方米,下降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2万平方米,增长3.4%。商品房销售额38.3亿元,增长4.8%。其中,住宅销售额35.7亿元,增长10.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0.85万平方米,增长96.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16.3%。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6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0%,中西药品类增长51.6%,汽车类增长26.9%。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额9.02亿元,进口额17.13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在湘潭县投资的世界500强存续企业13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32.4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11.65亿元。

旅游业

2021年,年末全县A级景区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6亿元,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11.6亿元,增长13.4%;非税收入6.3亿元,下降0.5%。上划中央收入8.4亿元,增长9.0%。上划省级收入2.4亿元,增长15.6%。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5.68亿元,比年初新增45.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3.72亿元,比年初新增49.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1.93亿元,比年初减少7.5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7.63亿元,比年初新增67.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2.91亿元,比年初新增10.5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14.70亿元,比年初新增57.16亿元。年末全县湖南股权交易所股改板挂牌企业31家。[5]

文化事业

1500多年的建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成就了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成就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县域精神。宋代大理学家胡安国父子曾在这里的隐山、碧泉书院隐居和著书讲学,开创了千年生生不息、大潮迭起的湖湘文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在隐山蛰居十多年的左宗棠从这里走出去以后,成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这里曾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党和国家原领导人华国锋、胡耀邦曾先后在这里工作。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国学大师王闿运、近代文学艺术界杰出人物黎氏八骏等文化名人,也出生在这片沃土。这里还是台湾政要马英九、宋楚瑜先生的祖居地。这里,可谓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风土人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龙舟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划龙舟、吃粽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的端午节,在花石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每年端午,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都会涌到花石镇的涓水河畔。细伢子在看龙的人堆里挤进窜出,他们的装扮传递着节日气息,头上戴 菖蒲 ,耳上夹艾蒿,衣襟上挂香包,额上用雄黄酒写着一个“王”字。还有那新婚不久回娘家的小俩口,挑担箩筐还挤着看热闹,箩筐里的拜节礼也很有端午特色:几包薄荷酥,几十个粽子、包子、盐鸭蛋,还有几把蒲扇。红男绿女,鼓乐喧天,泛舟逐浪,热闹景象比过年更胜。

花石划龙舟,一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屈原高洁的品格和殉道的操守,从古至今赢得了三湘人民的无穷敬仰。花石人民每年端午都要在屈原熟悉的湘江上竞渡龙舟,还要包粽子、吃粽子,以炽烈、虔诚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如同“日月”悬天的伟大爱国者的永恒纪念。二说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要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守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

花石龙舟极多规矩讲究,神圣得如同虔诚的宗教仪式。造龙船时就有些奇怪的名堂,据说龙头要用樟木,龙筋用树木之王——椿树,龙身还要用一根偷来的树,龙船才划得快。龙船下水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众人抬着龙头,焚香鸣炮,汇聚河边叩拜、吊唁屈原,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由道师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再由老人杀鸡用鸡血为龙点眼,由“头桡”将龙头安于船首,龙舟“上水”,开始精彩的竞赛。

几龙竞渡,俗称“赛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各乡龙船,悬挂固定颜色标志的旗帜,一字排开等待号令。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乡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几十个划手光着膀子、穿条仕蓝布短裤,手操桨板,吆喝着号子,彰显着男子汉的阳刚魅力。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坚毅果敢。赛上水,逆水行舟,风紧浪急,鼓声喧天,舵手力捺龙头,划手节奏一致地划动桨板,水逐浪飞,夺得锦标后,龙舟“汇水”。赛下水,龙舟不调头,众人快速转身反向而坐,鼓声密集,观众喊声震天,顺水顺舟,龙舟有如游龙戏水。

黄昏时刻,斗龙结束,龙舟“散河”,“收香”归家,赢者如凯旋而归的英雄,输者互相勉励来年再赛夺,乡民们一律鸣放铁铳“接龙”。 烧一大锅“龙船饭”,大伙聚餐分享,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堂客们趁机舀取龙舟中的水,加入艾叶、石竹、金银花等百草煎水为细伢子洗澡,驱邪辟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潭钟灵地秀,文化底蕴深厚,花石民俗中的“龙”文化只是本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渐渐步入小康,驱鬼逐邪的迷信风俗逐渐减少,但逢年过节人们舞耍一番,借龙灯、龙舟表达欢快喜悦之情,感受生命的辉煌与力量的壮美,并从中吸取着一种奋发向上和飞扬激越的勇气和信心。据报道连韩国都已将端午节注了册,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然有责任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来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

医疗卫生

湘潭县,依湘江,邻省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湘江、107国道、长衡西线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320国道、潭邵高速公路、湘黔铁路、天易高等级公路横亘东西。2005年,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排行榜上,湘潭市(湘潭县人口、面积均约全市的二分之一)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排名第三位。2009年,湘潭县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荣膺“湖南最具投资吸引力县”。

湘潭县,依湘江,邻省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湘江、107国道、岳临高速公路、京广高铁纵贯南北,320国道、潭邵高速公路、湘黔铁路、天易大道等级公路横亘东西。

2021年,全年旅客运输总量8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9.3%。其中,公路运输量80.4万人次,增长424.8%;水路运输量7.7万人次,下降16.3%。全年旅客周转量7683.6万人公里,增长673.9%。其中,公路周转量7622万人公里,增长729.2%;水路周转量61.6万人公里,下降16.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5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公里。[5]

体育事业

湘潭县素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誉,是中国湘莲之乡、湖湘文化发祥地,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其传统音乐青山唢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该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精心打打造县域特色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全县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签订技术合同4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6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501件,增长5.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0件,增长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9.0亿元,增长20.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8%,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有检验检测机构8家。其中,法定计量检定机构2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家,特种设备4151台。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6.7%。参与制定国省标准1项。[5]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4项、区县级5项。[5]

资源环境

湘潭市五医院湘潭市五医院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5个,其中医院13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1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13个,村卫生室52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518人,比上年下降0.0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83人,增长6.8%;注册护士1958人,下降14.0%。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234张,增长2.7%。其中,医院拥有床位2722张,增长1.6%;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512张,增长4.8%。[5]

安全生产

2021年,年末全县有体育场地31个。其中,体育馆1座,田径场地13个(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馆),游泳场地7个(含游泳池、游泳馆、天然游泳场),健身房10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0.3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7个。[5]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0元,比上年增长9.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76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6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3:1缩小为1.77:1。

2021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39元,增长10.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27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78元,增长13.6%。[5]

旅游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40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2万人,离退休人员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万,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2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4万人。

2021年,全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4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10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4.3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65亿元。年末各类养老机构床位0.89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598万元。接受现金捐赠和物资捐赠金额0.77万元。[5]

著名人物

2021年,全年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为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以上标准32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1%。全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6.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完成营造林1333公顷,年末森林面积9.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0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6%。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266公顷。

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8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9%。[5]

荣誉

2021年,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8起,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9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5人。[5]

词条图册

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是全省唯一拥有三家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县(市、区),连续1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近几年,湘潭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等荣誉。文化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青山唢呐”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桥镇获得全国“唢呐之乡”殊荣,白石乡被授予全国“艺术之乡”,中路铺镇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站”。全县城乡就业、保险、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是“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试点先进县”,还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湘潭县一中、湘潭县凤凰实验中学、湘潭县五中

2021年,年末全县各类民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985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招生1692人,在校生5040人,毕业生1425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5784人,在校生17586人,毕业生5514人。初中61所,招生9334人,在校生27782人,毕业生9452人。普通小学130所,招生7760人,在校生49382人,毕业生7924人。幼儿园218所,在园幼儿219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5人,在校生74人,毕业生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6%。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9707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516.1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4928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45.7万元,资助中职学生1457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148.2万元,资助中职学生9568人次。[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