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田竹笋,广东省揭东县特产。因主产于该县埔田镇而得名。埔田竹笋品种独特,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声誉。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予以保护。
北回归线斜穿揭东,属亚热带季风 海洋气候,四季常青,无严寒酷暑,年均气温21.5度,年均降雨量1722.6毫米。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气温28℃左右,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极端高温38.4度,每年在3天以内。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14.1度,极端低温2.1 度。夏长冬 暖春来早。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约6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6%,平均 太阳辐射强度为126卡/ 平方厘米。特别有利于竹笋的生长和养分积累,造就了埔田竹笋优良的品质。
埔田竹笋品种独特,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有“岭南山珍”美称,具有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等特点。所竹笋产品质优良,具有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竹笋整个生产过程不需施用农药,不受任何污染,是绿色食品,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揭东县,中国竹笋之乡 埔田镇 揭阳市 麻竹笋
规范化生产方面,该县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推广科学栽培措施。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研小组,深入到各个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生产经验,总结出一套竹笋高产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还建立了高产栽培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竹笋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科技推广网络。使广大群众都能掌握运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笋农种笋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笋制品的研制开发。为实现竹笋的深度加工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与国内外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快标准化建设。笋制品是该县外向型农业的一个主导产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了《揭东县竹笋综合标准》,并把技术标准应用到生产中,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逐步将规范化栽培管理标准扩大到全县,规范了竹笋栽培技术,保证了竹笋产品质量。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埔田竹笋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21日起对埔田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79号)。
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 广东省揭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揭东府函[2005]7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揭东县的所辖行政区域内的东经116°5′23″至16°37′39″,北纬23°22′56″至23°46′27″。
(一)品种。 麻竹笋。 (二)立地条件。 赤红壤土,土层厚度2米以上, 熟化层0.4米以上,偏酸性,有机质含量2%以上。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每年9月份(秋分)前后留苗。来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胸径5厘米以上的半年生幼竹进行分蔸移栽。 2、定植时间: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栽植密度: 株行距(4~4.5)米×(4.5~5)米。 4、留母竹: 新种幼竹第一年9月份每丛留1至2根作母竹,第二年每丛留3根作母竹,位置成品字形,第三年起每年每丛留3根健壮母竹。 5、植后管理: 要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合理追施化肥。 6、挖笋: 采用专用的切(取)笋刀,在竹笋生长刚进入拨节期前后取笋。鲜食用笋(菜笋)的挖笋时间应适当提前,保持鲜嫩; 清水笋系列的加工用笋应适当靠后,使之有适量的纤维,以便加工。早晨取笋,傍晚覆土。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点: 鲜笋块肥大、笋肉鲜嫩、乳白色,有光泽,锥形状。食之味道鲜美、爽口、甘甜、风味独特。 2、理化特性: 鲜笋中可食率在60%至70%, 蛋白质含量大于1.80g;总糖含量大于2.0g,但其中可溶性糖类所占比例较高;粗纤维(不能被消化的糖类)含量较低,小于1.0g;钙(Ca)含量大于4.2mg,铁(Fe)含量大于0.9mg。
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揭东县 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