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瘘

涎瘘

常见病因 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
英文名称 fistulasalivaria
目录导航

临床表现

  1.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娄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辅助检查

  1.对较小的腺体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比较大的腺体娄或导管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诊断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颜面皮肤小娄口,垂液流出,与进食有关;

  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娄口溢出。

治疗措施

  1.抗胆碱药和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详见涎娄整复术)。

  3.腺体娄轻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主;

  4.腺体娄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娄管封闭术疗效较佳;

  5.导管娄可手术整复,陈旧性诞娄常需诞腺外科治疗。

  6.继发感染病例应采用抗生素,对症等综合治疗。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止颜面部外伤。遇颜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合,可避免本病的发生。对涎痿手术后,禁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记。

治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娄管闭合。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娄管口缩小。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娄管存在。

并发症

      腮腺导管口侧导管常有萎缩或闭锁闭合性皮下积液经久不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