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结核在上肢三大关节中发病率最低,共21例占同期收治病人的0.51%。大多数在青壮年,病人多同时患有活动性肺结核。
一、实验室检查
肩关节结核早期血常规及血沉检查常完明显异常,但可排除其他疾患。
二、影像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疑似病例,可定期拍摄X 线片或CT 监控。尤其是骨型结核,可显示出大结节或肱骨头呈多发性囊状破坏或呈指压痕,且死骨亦很疏松且与周围活骨密度的对比多不明显。
三、手术探查
早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穿刺化验及结核菌培养,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并做病理检查。
全球医院网温馨提醒:如患有结核病,应及早诊治,以避免病情恶化和预防散播病菌;结核病患者可到任何一间胸肺科诊所接受治疗。通过介绍相信你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肩关节结核的原因、预防、治疗等知识,欢迎咨询全球医院网在线专家。
(1) 详细了解既往史、个人接触史及家族史。
(2) 注意发病年龄段。肩关节结核多见于青壮年,尤其20~ 30 岁之间;而肩周炎则多见于40 岁以上人群。
(3) 触摸肩部及其邻近部位淋巴结是否异常。肩关节结核早期,锁骨上窝、腋窝及腋前淋巴结常有轻度肿痛,这也是本病早期诊断的可靠体征之一。
(4) 结合实验检查。肩关节结核早期血常规及血沉检查常完明显异常,但可排除其他疾患。
(5) 影像学检查。对疑似病例,可定期拍摄X 线片或CT 监控。尤其是骨型结核,可显示出大结节或肱骨头呈多发性囊状破坏或呈指压痕,且死骨亦很疏松且与周围活骨密度的对比多不明显。
(6) 早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穿刺化验及结核菌培养,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并做病理检查。
(1)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接触史。
(2)可有低烧、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中毒症状。
(3)肩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度受限,三角肌显示萎缩。
(4)可出现寒性脓肿,溃破形成窦道。
(5)结核活动期血沉增快。
(6)X线摄片可显示肱骨头或肩关节有骨质破坏
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单纯滑膜结核,可自关节前方经喙突外、下方进针注入抗结核药物,若不好应作滑膜切除,经前方途径进入关节,术中仅切除滑膜组织,保留关节囊的纤维层,冲洗干净,按层缝合,应缝合纤维层。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是吊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单纯骨结核的手术可按病变部位,采取不同手术途径,常用前内侧途径。晚期全关节结核作病灶清除,肩关节融合在外展40°、前屈30°和外旋25°功能位。术后用肩人字石膏或外展架固定4~6个月。
肩关节属于杵臼关节,是人体中活动方向最多、幅度最大的关节。骨头及肩胛的关节盂构成。肩胛骨的后方为肩峰,前方为喙突,借弱韧的喙间韧带将两个突起相连,以构成肩穹隆,三角肌被覆其上,以限制上肢上举及外展的规则。肩胛骨关节面本身周围环绕有纤维软骨环,使关节窝变的较深且较广。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外展和前屈均可达180°,内收50°,后伸40°,外旋60°~80°,内旋100°~110°。肩关节的前、后、外三方面均被三角肌覆盖,其下方是腋窝,其中充满脂肪和神经血管。在暴露肩关节时,要切断部分三角肌才能进入肩关节,但不能损伤位于该肌深层自后向前走行的腋神经,否则三角肌将萎缩。
肩关节周围肌肉丰富,局部血运好,脓肿易被吸收,因此曾称肩关节结核为干性骨疡,但不多见。早期肩部隐痛,劳累时加重,上肢多呈内收位置。从单纯骨结核变成全关节结核时,由于炎性渗出液增加,关节腔内压升高疼痛加重。随后脓液穿破关节囊,关节内压力下降,局部疼痛又减轻。窦道继发化脓性感染时,局部疼痛又加重。至晚期关节纤维强直疼痛消失。单纯骨结核肩关节运动仅有轻度受限。全关节结核功能明显障碍,患臂不能高举,外旋、外展、前屈和后伸均受限。患侧三角肌、冈上、下肌萎缩,出现方肩畸形。加有上肢重力,肱骨头常呈向下半脱位。全关节结核较多见。脓肿可沿肱二头肌妥沟至上臂内侧,也可在腋前、后方或腋窝内,常破溃形成窦道。
常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2. 为曾与结核病人有紧密接触者检查:这主要是替病者之家人检查,包括对幼童的结核菌素试针及/或照肺,及对较大儿童和成人照肺检查。
3. 健康生活:结核菌是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侵袭而致病的,故此应保持健康生活,以减低发病的机会。
4. 卡介苗防疫注射:卫生署胸肺科对香港所有初生婴儿提供卡介苗防疫注射服务;对于在香港居住的十五以下的小童,如从未注射卡介苗,亦建议他们接受此疫苗的注射。
1、两手抱头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 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1]。
2、单手压肩法:
以右肩为例。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3、扩胸分肩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4、头压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哪边痛就压哪边的手掌),每次20分钟。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5、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一10遍,换手。
6、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贴于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7、按揉穴位法:
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一2分钟,换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